周京
民營醫院為追求利潤重營銷輕醫療的運營模式飽受詬病,技術水平不高,以夸大宣傳等違規手段利用醫療業的信息不對稱欺騙病人。隨著監管加強和專業資本進入,民營醫院也在改變,回歸醫療科技屬性,增加技術投入,滿足病人的根本需求,正視醫院商業屬性,運營管理模式精細化、專業化。本文討論通過醫院運營數據統計表分析指導精細經營活動的方法。
一、分析醫院獲客渠道。提高投入產出比
營銷渠道引流分析能明確營銷手段效果,這些各家醫院都在做。忠誠病人分析容易被忽視,忠誠病人比例越大,醫院營銷成本越低,利潤空間就越大。記為忠誠病人要視病種來定,患急性病1個月后和患慢性病3個月后自行再次就診的可以記為忠誠病人,各醫院可根據接診的專科病種不同細化分類和時間。自然流量病人是由醫院品牌效應的吸引、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和以往的廣告沉淀等因素形成的。
隨著各行業獲客成本普遍增加,醫院營銷渠道獲得病人成本越來越高,增加投入產出比,就要根據表一將病人按照三類渠道分析,增加后兩類渠道病人。這部分的提升是醫院通過系統化地提高技術、人事、品牌等管理實現的,所以后兩類渠道病人比例應納入院長級管理層的考核指標。
二、按病種分析利潤指標,實現醫療資源配置最優
醫院接診病種受所在地疾病譜制約,也是醫院主動選擇,通過廣告引導和專家效應,突出與周邊醫院比較優勢的結果。通過表三明確什么病種利潤更高,醫院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做運營,優化接診的病種結構。
一般治療費和手術費比例高的病種利潤率較高,在取消藥品加成嚴控藥占比的背景下,不宜把糖尿病、高血壓等藥費比例高的病種作為主要發展方向。
三、分析醫生個人經營數據。發掘運營中的問題患者能來復診往往是對首診醫生的認可,提高復診率能通過提高病人人均費用提升醫院利潤。為鼓勵醫生積極性,可對病人流失和復診指標設置績效工資。
績效工資=基數×崗位系數×(1+流失率偏差)×(1+復診率偏差)×(1+人均費用偏差)
其中,偏差=(實值標準值)/標準值(偏差>1)。
民營醫院對醫生主要考核技術和市場能力,一些公立醫院出來的醫生欠缺市場化運作經驗,績效工資參數設置可引導醫生關注病人就醫體驗,提升技術與服務,改善病人滿意度。
如果多數醫生經營數據惡化,就應該從醫院管理找原因,是否有就醫流程設置不合理等系統性問題。
此外,就診人數×平均診療時間可得出門診工作飽和度,結合醫生人均營業額等指標,合理配置人員,避免人力浪費。
四、分病種分析收入構成,確保療效
一般同病種費用構成應有大致比例,必要的檢查費是為了降低誤診率,合理的藥品、注射、治療費是為了保證療效,適當的比例也為了避免醫保審核不過關,任一項目收入偏離過大都應引起注意。
病人情況影響費用比例,比如檢查費,如果偏高,低收入人群易認為過度檢查花冤枉錢,更希望直接治療;而中高消費人群往往更希望檢查準確后對癥下藥,避免病情不明時經驗治療可能出現的抗生素濫用等。
醫生考核要注意由少數幾類費用產生的個人績效比例偏差,說明該醫生考慮不全面,會影響病人療效。比如某醫生由輔助藥品產生的績效比例過高,輔助藥品擠占正常治療費用,會影響醫療質量,如果額外增加輔助藥品,病人容易因治療費高不滿意,影響醫院品牌建設。醫生分類績效偏差過大的,要用調整系數抵消醫生“偏科”獲得的超額收入。
五、分析病床使用效率。發揮院內比較優勢
病床使用效率表反映住院部各科創收效率。住院人數×平均住院天數得到床位閑置情況,裁減閑置床位多的病區,向床位飽和度高的科室傾斜,也可以根據各科不同季節住院的峰谷分布,周期性地調整病床。
分病種統計的平均住院天數和病床周轉率可以反映科室治療護理相應病種的技術水平,是科室加強醫護培訓及人才引進的參考指標。縮短住院天數,提高治療效率,既提升患者滿意度,又增加單床創收能力。
六、分病種對比科內醫生業績,發揮科室內比較優勢
多數醫院按醫生研究專長確定病種分工,但很多常見病的診治,往往是科里多名醫生都能做、都在做。表六反映各醫生的營業差別,同樣都會看白內障、麥粒腫,有的醫生看白內障能把病人人均費用做得更高,有的醫生做麥粒腫比其他醫生盈利更好。表六從市場角度考量,可以結合醫生技術、滿意度等指標,對人力資源更合理分工,從技術和市場兩個維度讓醫生做最擅長的病種。
由衛健委數據看出,近些年民營醫院相對公立醫院在數量上發展快,但規模差距仍很大,政策支持和專業資本進入將促使民營醫院商業模式演進。文中表格綜合使用,便于醫院管理者更精細客觀地了解醫院經營狀況,調節資源分配,改善運營方法,使民營醫院能用陽光的方式獲得可觀的回報率,避免以往違規經營帶來的弊端,提升民營醫院差異化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