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玉
一、青巖古鎮概況
青巖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重點鎮”、“中華詩詞之鄉”,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在貴州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地位,有“南部要塞”、“筑南門戶”之稱。1991年省政府將青巖鎮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列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名鎮,200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入圍“CCTV.2005年度中國魅力名鎮"25強,同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6年被省文聯、省詩詞學會授予首個“貴州省詩詞之鄉琳號,2010年被評為中國AMA級景區,并榮獲中華詩詞學會授予的“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率先成為了全國的詩詞之鄉,2011年被評為貴州省唯一的省級衛生鎮和唯一省級食品安全餐飲服務示范街,2012年被列為“全國第三批次發展改革試點鎮”,2013年在頂峰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旅游規劃項目中被譽為中國最具魅力小鎮之一,2015年10月獲評為國家5A級景區。
二、保護基本情況
(一)文物保護內容
(1)古牌坊:青巖古建筑的石牌坊原建有八座,現存三座,三座石坊均采用當地盛產的白棉石為原料精心雕刻而成;
(2)古民居:青巖的古民居多為院落式布局,正廳、兩廂擺布得體,庭院中布置有花臺。沿街建筑多為一樓一底的木結構,雙重檐青瓦,雕刻有致的門窗、腰門;
(3)古鎮風貌:青巖古鎮風貌突出。從布局上,全鎮以東、西、南、北街形成十字交叉。街道全以當地青石板鋪面,蜿蜒曲折,拾級而上,街巷相通,兩旁建筑的天際輪廓線高低錯落,伴之以古墻古屋,古香古色。
(二)保護政策與規劃
為加強對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展,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青巖鎮制定了《貴州青巖·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條例》、《貴州青巖·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旅游發展條例》等地方法規,以規范的形式來約束、管理古鎮發展,要在提煉青巖歷史文化名鎮的歷史文化價值基礎上,整體保護青巖歷史文化名鎮傳統的物質性要素和非物質性要素。
(三)保護舉措
①保護旅游資源、提升景區品質。加大景點建設,豐富旅游內容,改造擴建狀元故居、修繕開放李克農家屬曾居地,建設紅色文化紀念館,實施青巖古鎮夜景工程等項目。完善景區內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游步道、旅游公廁和垃圾收集等;②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通達能力。建設貴惠線、田園南路、青巖北部環線、青燕線、東早線,改造提升101省道,合理規劃旅游慢行系統、設置景區引導標示牌。完善市政設施,改擴建自來水廠,新建污水處理廠及管網,接通燃氣管網,下埋強弱電線網等。完善消防、監控等安全設施;③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水平。一是大力發展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進一步提供豐富的旅游特色商品。二是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商品和農產品加工業,堅持鼓勵本土自主研發及引進名優旅游企業,著力推進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包裝、銷售水平的全方位提高,促進青巖旅游商品的品質和檔次大幅提升。三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以古鎮為中心向周邊村寨延伸,圍繞“清潔鄉村、人文鄉村、產業鄉村”,依托古井、民俗、自然風光,重點打造民俗文化村。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民居管理方面:青巖鎮屬于百年古鎮,木質結構、磚木結構的建筑居多,因為年久失修,老房漏雨也存在安全隱患,又不能隨意翻修,故古鎮老房改造審批規劃迫在眉睫。
(2)管理保護意識方面:古鎮核心保護區傳統建筑老化,加之居民增加現代化設施,與古鎮風貌保持沖突較大,由于產權私有,又是室內裝修,青巖鎮無相應的政策進行管理。
(3)基礎設施方面:因游客增多,相應配套基礎設施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一是環衛、消防、便民利民等設施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二是公共服務機構布局有待進一步強化。三是基礎設施后期管理維護工作量大,人員資金不足。
(4)城市管理方面:古鎮農居混雜,本地居民較多,生活習慣沒有改變、犬類牲畜散養,給景區景點及游客安全造成隱患;且因為沒有固定的便民服務場所,導致居民紅白喜事沿街亂擺酒席,造成交通擁堵、秩序紊亂,臟亂差。
(5)交通秩序方面:古鎮核心區內有大量的原住村(居)民,其日常生活出行及商戶的進出貨車輛較多,導致交通混亂,難于管理,主要路段有機動車違規穿行和停放的情況。
(6)隊伍建設方面: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管理要求的提高,青巖鎮城管、公安、交警、環衛等隊伍需要增強力量。
四、對策措施
一是嚴格執行文物保護方針。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工作方針。嚴格按照文物“四有”工作方針的要求,加強建立文物保護標志,進一步完善保護檔案,使文物保護規范化和合理化。
二是強化組織領導,進一步發揮工作領導小組的作用。青巖鎮成立了文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青巖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為副組長,形成了“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落實”的領導機制。
三是加大宣傳,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在文廣部門的正確領導下,更好地利用每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世界文化遺產日”、節假日及送文化下鄉活動為契機,加強對《文物保護法》及相關知識進行宣傳,通過多形式、多種類的活動,切實提高了我鎮廣大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四是加強文化保護規劃管理和資金投入。為加強文物保護工作,青巖鎮將文化保護納入青巖鎮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制定了青巖鎮區歷史文化保護規劃圖。同時,將全鎮用于文物(非物質文化)保護、維修資金列入財政預算。
五是制定文物保護巡查制度,進一步加強管理。鎮文化服務中心與鎮安監站、城管科(專職消防隊)、派出所等形成聯合巡查小組,對轄區內文物保護進行定期巡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杜絕了文保單位安全事故的發生。
六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保護。青巖鎮歷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一定要進一步與本地實際情況相結合,與城鄉一體化的基礎建設相結合,科學規劃,合理保護。
七是成立古鎮景區管理公司,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加強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及衛生秩序安全、日常管理,加強對古鎮風貌、建構筑物的研究,指導村居民保護,合理開發保護古鎮現有資源,提升文化品位,實現開發與保護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