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峰華
[摘要]在投放水嘴或旋轉除垢時,為克服投放阻力或切削垢片阻力作用,避免儀器上竄導致作業失敗,我們選擇配水器φ46中央通道變徑處為錨定位置,提出鋼球自鎖錨定方案,分析并細化了錨定結構,解決了可靠錨定和可控解錨的矛盾。
[關鍵詞]錨定結構 配水器中央通道 投放水嘴 除垢
一、引言
注水是我國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手段。水嘴投撈、除垢等工作是水井日常作業的重要內容,目前已往電控自動化方向發展。電動投撈及除垢儀器較傳統機械式儀器,需要設計一種可控錨定功能,解決儀器上竄導致的作業失敗問題。
二、可控錨定功能分析
當橋偏配水器的偏心孔中有泥沙等異物沉積時,引起投放水嘴或除垢的阻力過大,儀器若無軸向約束,且投放阻力大于儀器自重,則導致儀器上竄、作業失敗。因此儀器上需要增加可控錨定機構,防止竄動。此外,錨定機構還不能影響儀器正常的通過性能,且能可靠解錨,以減少作業安全事故發生風險。
三、錨定方案內容
(一)錨定位置選擇
在設計錨定結構之前,我們需要確定錨定工作位置。經過結構分析與對比,我們選定橋偏配水器中央通道φ46→φ51變徑位置處作為錨定工作位置。其特點為:
(1)錨定機構的直徑變化范圍較小,便于布置獨立的錨定機構。
(2)錨定機構與支撐爪、導向爪等不聯動、不干涉,容易實現對于解除錨定力的控制。
(二)錨定結構的選擇
我們采用鋼球自鎖錨定方案,結構和運動示意圖見圖1,主要結構件有:錨定鋼球、自鎖鋼球、錨定外殼、滑套、螺套、推動開關、安全銷等。整個錨定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過程:
(1)下行自由狀態:在儀器下行和上提時,儀器下半部分的重量由螺套承受。錨定鋼球不受擠壓錐面的擠壓,處于自由狀態,可縮回到φ45直徑以內,如圖1a)所示。儀器向下可以順利通過配水器。
(2)沖擊錨定并自鎖:當支撐爪坐到配水器上后,儀器下半部分變為靜止,而儀器上半部分繼續下沖。在沖擊作用下,錨定鋼球被擠壓突出儀器表面,在配水器中央通道φ51位置處進行自鎖錨定(如圖1b)、圖1c)所示)。
(3)正常解錨:當投放臂下行到距離極限位置3mm時,收放電機安裝接頭與推動開關接觸,推動開關跟隨下行3mm(如圖1d)所示),推開自鎖鋼球外的滑套,投放水嘴的反作用力將儀器上半部分上頂,正常解除錨定。
如果出現因井下斷電、電機損壞等意外情況而導致的解錨失敗,可以進行上提強制解錨。當上提力超過一定值時,安全銷剪斷,錨定鋼球帶動外殼向下運動,錨定鋼球縮回即實現解錨。本錨定機構的主要特點是沖擊自鎖錨定、可控解錨及意外情況下可強制解錨。
(三)結構方案細化及完善
我們在鋼球自鎖錨定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細化和完善,主要內容如下:
(1)為進一步提高儀器上半部分的對中性,使錨定過程運動流暢,將錨定鋼球和自鎖鋼球數目增加為5個。
(2)推動開關的結構可以分為三部分:上部為一圓弧桿,穿過連接螺套和容受器上本體的圓弧孔;中部為一圓環狀結構,套在容受器上本體上;下部為穿過錨定外殼上5個槽的5個圓周均布的圓弧桿。在圖1中,推動開關中部圓環的上端面和連接螺套的下端面接觸;推動開關最下端和滑套之間的距離為8mm。當儀器下沖8mm后,推動開關和滑套接觸;繼續下行推動開關推動滑套下行2mm,進入錨定狀態。推動開關再推動滑套下行3mm,則正常解錨。
(3)考慮在儀器上部分和下部分之間增加模壓的橡膠減震墊,吸收沖擊錨定時的能量,避免零件沖擊損壞。
(4)為保證錨定機構的可靠性和壽命,提高錐面襯套和錨定外殼等零件熱處理硬度,提高表面接觸強度,防止錨定鋼球擠壓零件,導致零件表面變形、磨損。
(5)安全銷的剪切直徑為φ1_5mm,材料為1Crl8Ni9Ti,圓周均布若干,保證可以實現強制解錨。
經過以上的細化和改進,本錨定機構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但是該機構仍存在零件外形復雜、工藝性差、熱處理變形大等不足。在產品裝配和室內試驗中,該機構已經滿足設計及試驗要求,原理可行,結構簡單,錨定及解錨工作可靠。但在現場惡劣環境下使用的可靠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四、結束語
為解決電動投撈器、除垢器的錨定問題,我們選擇橋偏中央通道變徑處為錨定工作位置,選擇鋼球自鎖錨定方案為錨定方案。該方案經優化、改進和工程化設計后,工作原理已實現,但現場適用性和可靠性還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