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雯雯
[摘要]師資隊伍建設對高職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從不同的角度大力發展“三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舉辦內部培訓班,提升教師的各項能力。筆者從“培訓師”這一角色能力要求出發,探析能夠幫助教師達到培訓師標準的方法。
[關鍵詞]培訓師 能力 方法
如今,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對高職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應保障制度的缺失嚴重制約了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在職培訓的進行。為此,創造條件保障教師在職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以大慶職業學院為例,目前舉辦了九期培訓師班,從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培訓師的內涵
本文中培訓師是指能夠針對企業需求,開發設計培訓課程,建設培訓課程資源,制定實施培訓計劃并從事培訓教學的人員。
二、培訓師的能力要求
(一)課程開發能力
培訓師需要有敏銳的課程開發意識,無論在為成人授課或者校企合作時,應該抓住企業的痛點,開發適合企業需求的課程,拓寬校企合作道路的平臺。課程開發能力具體細化就涉及到調研能力,去偽存真,調研企業真正的需求,找到企業員工普遍存在的真實技能或者思想轉變的需求之處。明確什么樣的課是一門好課,構建完整的學習方案設計圖,確立明確培訓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開發出有市場價值的課程。
(二)課程設計能力
課程設計能力體現在教師能夠根據課課程邏輯大綱合理嚴謹,課程核心內容提煉要點突出,教學設計方法運用靈活恰當,掌握教學設計要素,設計一門直指人心的培訓課程。
(三)課程呈現能力
通過實踐訓練,鍛煉培訓師控場能力,教學技巧,課堂設計,語言邏輯、總結、提煉、用詞,提高溝通交流的主動性和技巧性,盡快發現學員特點,準確判斷出意見領袖,掌握控場的技巧,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解決非技術性關鍵問題的應變能力;提升教師講課時的激情,正確使用培訓師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在公眾面前富有情感、伴隨表情、激情大聲說話,提高教師講故事生動性,演繹出既能為課堂服務又能吸引人的故事腳本。
三、培養培訓師能力的途徑
(一)模塊化培訓
教師培訓方案設計得科學與否關系到培訓質量的高低。大慶職業學院每期內訓師培訓班都根據本期學員的特點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案。培訓方案以模塊化培訓的形式實施。模塊化教學就是講培訓內容分解為最小的模塊單元。受訓者每通過一個模塊單元的學習,就能獲得所需要的一種知識和技能。依據培訓師的能力要求,可以采用以下幾個模塊來科學有序地培養教師使之成長為優秀的培訓師。
模塊一、培訓師角色認知及訓練及培訓課程開發與教學設計;模塊二、培訓課件制作與呈現技巧;模塊三、培訓師素質養成與專項訓練。每一個模塊細化培訓的目標。如模塊一細化目標為:明確培訓師的角色定位及綜合能力,辨析培訓課堂及成人學習的特點;形成培訓師應具備的語言與非語言交際、課堂走步等技巧,掌控培訓課堂。模塊二細化目標為:領悟ppt制作原則,熟練高質量ppt的制作技巧;制作出合格的培訓課件,課件中能清晰地呈現培訓課程的邏輯主線,色彩搭配合理、語言提煉簡練、邏輯安排合理;ppt課件能夠良好呈現培訓課程內容,體現授課技巧并服務于課堂互動效果;訓練如何控場,處理課堂突發事件,解決非技術性關鍵問題的應變能力;模塊三細化目標為提升教師講課時的激情,正確使用培訓師的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提高教師講故事的生動性。
(二)磨課與指導
高職教師培訓要改變高高在上,坐而論道的傳統模式,“注重講評結合”增加討論、交流、對話、合作、體驗、反饋等環節鼓勵受訓教師提出問題,促進教師主動參與。
磨課分為小組磨課與集中磨課。每期培訓師班都會平均組織兩輪集體磨課。在集體磨課之前會將教師學員按照文科與理科相互交叉、專業理論課與專業實踐課相交叉、資歷豐富教師與年輕教師相交叉的原則分組,組織小組間進行磨課。在每個模塊化培訓結束后,小組組員之間彼此分享各自的課程設計,互相點評。理科背景的學員邏輯性較強,文科背景的學員文字功底較強,彼此之間形成能力上的互補。專業理論課教師和專業實踐課教師相互取長補短,進行傳幫帶,有助于教學相長。集體磨課時,培訓班所有學員都會展示課程并由培訓班的教練點評。集體磨課是共性問題集中暴露的時候,教練的點評會結合共性問題,并針對個性問題給出課程整改的思路。所有學員都能夠從教練對他人課程點評的過程中找到自己課程整改的方向。培訓師班可以依據不同模塊內容聘請專業技能互補的培訓師教練,及時發現學員課程設計與課堂呈現的不足之處,進一步幫助學員打磨課程。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在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在對自身活動的不斷反思中才能完成。磨課的過程就是不斷督促教師學員傾聽意見、自我反思乃至自我改進的有效方法。依據九期培訓師培訓班的效果反饋,小組磨課與集中磨課相結合的效果良好。
四、結束語
培訓師需要下笨功夫,踏實觀摩、鍛煉自身的課程開發、設計、呈現能力,然后知行合一,做真事情,抱著極其投入的熱情,忘我的工作,把想法落到實處,做實了,立得住。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考驗,經得起眾人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