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摘要]事業單位機構本質上就是組織,因此在設計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的具體措施時,可以運用現代組織理論對現有的事業單位機構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根據黨中央對改革的指示,結合各事業單位不同的狀況,進行機構的重組。基于組織理論進行事業單位機構的改革,最關鍵的意義在于提高事業單位機構組織的運行效率,讓事業單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國家的財政資金和科教文衛資源,高效優質的為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提供服務。
[關鍵詞]組織理論 事業單位 機構改革 公益屬性 資源配置
我國的事業單位集中了大部分的基礎公共服務的優質資源
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物力資源,一直以來都承擔著服務民生,保障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和諧發展的重任。是為全國范圍內的人民提供基礎公共服務的機構,是我國社會主義國家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事業單位機構改革
(一)事業單位概述
我國的事業單位橫向上遍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科教文衛等各個領域,縱向上從中央到最基層的各個層級政府都有附屬的事業單位。這些單位集中了全國三分之二的科學技術專業人才,利用國家和地方政府提供的資源,服務于涉及基礎民生的各個領域。其最基本的屬性是公益性質,利用國有資產為社會和民眾提供醫療、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務。因此事業單位的機構運行過程就是將基礎公共服務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把財政資金、社會資源轉變成有益民生的服務產品的過程。對落實國家給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的各項國策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是否合理、運行機制是否高效關系到政府的執政效率。
(二)事業單位的發展及現狀
在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我國的事業單位只需要依據主管部門的計劃執行各自的服務職能。在純計劃經濟的體制下,事業單位在機構的組織和運行方面的效率完全可以滿足當時社會發展的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但是隨著經濟市場化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事業單位的服務對象對服務的方式、服務的質量以及服務的效率產生了具有不同年代特色的變化。因此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事業單位在體制結構和運行方式上也一直在進行變革,以便能夠滿足日益發達的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目前我國的事業單位機構比較復雜,運行的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根本特點都是利用國有資源進行運作的,其資金基本來自于財政撥款,使用的資源都由國家進行調配。但在具體的運行機制方面既有純公益性的,也有涉及到生產經營的,還有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具有部分行政職能。當前形勢下,國家提出了要加快事業單位機構的改革,實現去行政化和去除逐利機制。將事業單位革新為在黨和國家宏觀政策支持、領導與監督下,相對獨立運行的高效的公益性機構。
(三)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人民群眾對基礎公共服務的需求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由于百姓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對于教育、文化和醫療服務等領域的基本需求有了更高的追求;依賴事業單位提供服務的國民經濟各部門發展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對社會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的要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令一方面隨著我們國家的繁榮昌盛,用于改善民生,切實提高人民享有的基本福利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近十年來國家不斷強調要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出臺了很多惠民福利政策。而目前的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結構和人員編制設計不合理,在履行相關服務職能的過程中,機構內部人員職責不明確,導致辦事效率低下。近年來出現很多因為事業單位服務效率以及服務質量問題引起群眾廣泛不滿的事件,這些問題恰好反映了目前事業單位機構亟需進行改革。
二、組織理論
(一)組織理論內涵
人類通過兩個及以上的人的力量,共同使用一定的資源來完成某一個既定目標的行為由來已久,從遠古時代的漁獵生活到現代社會的各種企業、機構,在人員構成、資源配置、具體運行等本質上都具備上述特征。直到工業革命時期,才有人對人類的這種行為進行系統的研究,形成了當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組織理論。目前,組織理論已經成為現代管理學的重要理論工具之一。企業的管理人員、從事企業管理咨詢服務的機構、行政管理部門都會運用現代組織理論做為分析工具,研究企業或行政組織結構內部發生了什么、即將發生什么、分析環境對組織的影響和對組織結構與運行機制的新要求。通過設計、調整組織內部系統,來應對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組織運行效率問題和組織決策問題,找到新的組織結構戰略,讓組織機構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生命力,始終保持高效和活力。
(二)組織理論的發展及其基本原則
現代組織理論側重于分析組織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模式以及不同架構的組織形式與外部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從而可以依據其發展規律來分析組織面臨的挑戰和制定新的組織發展戰略。這些現代組織理論是無數學術精英經過近百年對組織的研究沉淀下的智慧的結晶,從側重于研究組織的架構到研究組織內部人員編制與層級分布,再到近代二者兼顧并拓展到對環境影響的研究。現代組織理論一致認同的基本原則是組織結構必須簡潔、權責清晰,組織人員的專業配置必須合理,最重要的一點是相對于不斷發生變化的外部環境的影響必須具有機動性和靈活性,能夠通過對組織的結構進行重新設計或調整化解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基于組織理論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可行性研究
建立新型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適應當前形勢下國家和人民對于事業單位的新要求是當務之急。而要想達到讓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實現突破,并且能夠長期穩定的提供高效優質的社會公益服務,準確定位各單位的職能、建立起新型的事業單位結構和運行機制,必須借鑒先進的組織架構研究與設計理念,在中央政府的戰略部署下,抓住相關體制改革的機遇,徹底解決事業單位在機構、編制、運行方面多年來存在的弊病。這些問題恰好都屬于現代組織理論研究的范疇,因為組織理論可以對應研究如下事業單位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的機構就是組織結構
事業單位的本質上就是組織,它是以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基礎公共服務為目標組成的,并且與普通的組織一樣具有特定的內部組織架構
機構,在對國有資源進行配置的過程中受到外部環境,即服務對象的需求、國家政策和體制的調整以及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因此,事業單位的機構就是組織結構,機構改革就等同于組織的結構調整或重建。
(二)事業單位的機構與組織結構的衡量標準都是運行效率
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機構的效率,在國家的宏觀政策支持下,給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提供保障。對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成功與否衡量的主要標準就是其運行的效率,而在管理領域應用現代組織理論的主要目標也是提高相關分析、研究對象的運行效率。因此運用組織理論研究新型事業單位機構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
(三)組織理論構建的新型事業單位結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適應性
我國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讓事業單位徹底與行政和營利性的企業行為脫離,成為具有明確的公益性定位的機構。但是在具體的改革實踐中,如何在進行機構精簡和整合的情況下,成功構建出可以高效、獨立運行的新結構、新機制,并且對于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機構外部生存環境的變化具備較強的調試能力,可以持續穩定的高效運行,始終是各級主管部門在制定具體改革措施時面臨的難題。而現代組織理論在應用于企業管理方面的實踐證明,完全可以通過對組織結構的不斷分析,運用組織理論指導對出現問題的機構進行調整和重建,讓組織結構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基于組織理論在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的運用思路
(一)基于組織理論的去行政化改革措施
在需要去行政化的事業單位機構改革中,要讓事業單位機構脫離行政職能,變成具有更大自主權利的機構。而原有的主管部門側重于在資源配置的宏觀規劃方面提供指導、為事業單位履行社會服務職能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并利用行政管理權利對其施行監督。這種相對獨立運行的狀態從組織理論的角度來看,機構的內部層級之間可以進行清晰的權責劃分,整個體系的運轉也更加的靈活。可以對事業單位相關部門的進一步體制改革和千變萬化的服務需求形式做出快速的反應,實現持續、穩定的高效運轉。更好的體現其公益性。
(二)基于組織理論的機構精簡和事業單位定位的改革措施
在對現存的事業單位機構龐大、人員編制不合理的情況進行改革時,要依據組織理論關于組織設計的原則,注重構建人員結構配置科學合理、組織的公益性目標優先、新機構的定位明確的新型事業單位機構。貫徹執行國家的改革指導方針,讓事業單位真正成為公益性質的、健康并持續提供滿足民眾需求的現代化組織。讓新型的事業單位無論是運行的效率,還是提供的公共服務的質量方面,都能主動發現問題,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及時調整不合理或無法適應時代要求的運行機制,提前發現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變化產生的新的服務需求,主動的提供更多樣化、更優質的服務。而不是向過去那樣等待矛盾已經比較突出才能夠做出應對。
五、結束語
當前是我國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最關鍵的時期,各級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紛紛出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確保中央的改革戰略部署得以落實。在改革的實踐中,運用現代組織理論對現有的機構存在的問題和亟需改革的環節進行分析,可以在構建新型事業單位機構的過程中獲得新的思路,讓新的機構運行更具效率和對變化的環境的適應能力,實現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