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摘要】探索并設計多樣化的小學語文作業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新課程改革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貫徹新的課程標準,課堂是主陣地,作業是分戰場。作業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小學語文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業必須積極設計形式多樣,充滿童心童趣,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的作業形式,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為作業的主人。
【關鍵詞】課外作業 優化 策略語文課外作業的內容應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生動活潑的,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視野從課本放大至自然、生活、社會乃至世界。但目前,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現狀不容樂觀,大部分語文教師不重視甚至忽視作業設計,存在著課外作業多抄抄寫寫,口頭作業少;作業內容重復機械,形式單調乏味,目的越來越注重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忽視學生的興趣與心理需要,缺少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統一布置作業,自主選擇性少;基礎知識作業多,缺乏實踐應用;等等。這些現象的直接后果就是課外作業效果的不佳。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秉承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依據語文教育的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的機會,充分發揮課外作業的功能。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目標
1.作業完成的自主化。教師教育教學方式的民主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或精或泛地選擇課外作業,或書面或動手,作業更加自主化。
2.作業資源的多樣化。課外作業資源豐富多彩,如電視、廣播、報刊和網絡資源也是學生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有效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作業資源的多樣化層出不窮。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有選擇地多渠道學習知識。
3.作業活動的實踐性。小學語文課外作業不能局限于簡單的書寫和機械的重復,要做到讀寫結合、讀說結合、聽讀結合、聽寫結合。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效果,就應突出作業的實踐性,與生活緊密聯系,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得知識并提高能力。
4.作業表現的個性化。個性化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之一。課外作業的個性化,可以體現為做一做,寫一寫,背一背,演一演……只要能展現自己,就是好的作業形式。
二、優化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策略
1.開闊視野,聯系生活。語文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下功夫。課外作業來源于課本,也來源于生活。為培養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以讓學生開闊視野、鞏固所學知識為原則。如督促學生多看一些積極向上的書籍或電視節目,還可以延伸到網絡,教給學生課本中學不到的課外內容,了解時政變化,增強明辨是非能力,獲得情操的陶冶。
2.形式多樣,設計多元。為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要有新鮮感,在形式上不斷更新。結合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學科特點,要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融于其中。如母親節來臨之際,讓學生給自己的媽媽動手制作表達自己愛心的禮物,或者做一件能讓媽媽感到的力所能及的事;勞動節時,讓學生幫父母做些家務。要根據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善于拓寬訓練形式,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進作業中,讓他們覺得作業是一種樂趣,并從中學會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3.梯度設計,因材施教。科學的設計課外作業,要以全面了解學生情況為前提,然后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有目的地設計不同難度和梯度的作業,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從而發揮語文課外作業的有效性。如學過了《狼和小羊》這篇課文后,可設計了以下幾個作業:(1)背誦課文;(2)默寫詞語;(3)表演狼和小羊的對話;(4)續編故事,并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或父母聽。能力、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可選擇前兩項作業;基礎好的學生可完成全部作業。
4.科學評價,愛心傳遞。課外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練習,而科學的評價則是教師對學生學習反饋情況客觀、公正的評判。只要學生努力了,并在學習中獲得進步,都應該得到肯定和表揚。評價的類型不只是對或錯,還要有形象性評價、符號性評價、對話性評價、記錄性評價等多種形式,或者是作業評價激勵用語,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贊賞、肯定、激勵、指導或總結。不管哪種形式,意在激勵學生增強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小學語文課外作業的設計,是教師備課過程中的一項創造性的勞動。好的作業設計,足以使一份教案優秀,也足以使一節語文課變得高質、高效。為此,教師一定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出形式多樣、富有個性、層次不同、內容有趣的作業。
參考文獻:
[1]關巖.小學語文課外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讀寫算,2013,(08).
[2]王小紅.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作業怎么留[J].小作家選刊,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