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 310018)
關鍵字:墨流;歷史溯源;發展現狀
追溯墨流的歷史,查詢我國的史料可見,最早由唐朝段成式所寫的《酋陽雜俎》,其中可見墨流最初被稱之為“墨池法”或“水畫”。《酋陽雜俎》中記載道:李叔詹請人在后廳地上挖一個池子,長寬各約一丈,深一尺多,用麻灰抹好。每天都將它灌滿水。等到水再不往下滲了,將墨硯準備好。范山人先握筆叩齒好一陣子,才縱筆在水中涂劃。再看看池水,只見水色渾渾的。過了兩天,將四幅素白細絹放在池水中拓,約有一頓飯工夫,再將四幅細絹取出來,舉過頭頂觀看。只見細絹上古松怪石,人物、房屋、樹木俱全,像真畫一樣。李叔詹深感驚異。而在唐朝之后,幾乎接近失傳。由此可得,墨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國,并且由中國最早開始使用。
中國墨流的發展,與造紙術有關。在唐朝,張彥遠便在其《法書要錄》(公元846-847或860-873年)中記載了書法家蕭誠造紙一事。“蕭公名誠,蘭陵人,梁之后,拜右司外郎,善造斑石紋紙,用西山野麻及虢州土穀,五色光滑”。這種紙也被稱為流沙簽,而后,在北宋蘇易簡的《文房四譜》(公元986年)中關于這種紙張的制作有了更詳盡的記載,“亦有做白面糊,和以五色,以紙拽過,令沾濡,琉璃可愛,謂之流沙簽。亦有煮皂莢子膏,并巴豆油,敷于水面,能點墨或丹青于上。以姜搵之則散,以貍須拂頭垢引之則聚。然后畫之為人物,砑之為云霧,及驇鳥翎羽之狀,繁縟可愛,以紙布其上而受采焉。”只是這種紙,并沒有在中國發展成熟,因絲綢之路的暢通繁榮,進一步促進了東西方思想文化傳播與交流。于是,在公元8至9世紀,墨流便由中國傳到了日本以及東突厥地區,乃至穿過伊朗,途徑安納托利亞,傳播到了現在的土耳其。
12世紀,墨流傳入日本后,成為了古代平安時期所產生的傳統工藝,又名為“Suminagashi(墨流し)”,日語為“浮墨”。目前保存于京都的西本愿寺中的“San j uu rokuninshuu”(中文譯為“三十六人集”)是日本關于墨流最古老的手卷,其中用的裝飾紙張就是“Suminagashi”紙(圖1-1)。

圖1-1 日本“Suminagashi”紙
在日本關于墨流的說法很多,較為主流的兩種說法。一是墨流是日本早期的墨水占卜形式,道教神甫以此來進行占卜,由于每一個花樣都不同,效果又極其的靈動和隨性,所以被人們認為這是一種代表吉祥的紋樣,漸漸地便成為了一種備受推崇的藝術形狀,并用來強調書法和“Haiku”(譯為“俳句”)。二是墨流是當時的一種宮廷娛樂,大理石花紋深受日本皇室的歡迎。
15世紀墨流穿過伊朗,傳播到了土耳其。中亞開始出現了粘液狀上漿的方法,伊朗便將此法又名為“kaghazeabr?”(簡寫“abr?”),在波斯語中翻譯成“陰云密布的紙”。
在土耳其,墨流在藝術形式的不斷開發中,出現了各種使顏色漂浮在由各種植物制成的粘液液體表面的方法。同時,人們采用各種工具,例如耙子、梳子等對浮在表面的顏色進行一系列的動作,以此得到復雜和迷人的設計。
又名“Ebru”,譯名為“濕拓畫”。意有“浮水染色技術”,其解釋為“制作者創造出不同圖案效果的水紙”,這種術語的出現在于19世紀后期。土耳其大多利用墨流達到裝飾目的,最早被用作《古蘭經》封面的紋理布面,或者是作為官方文件和簽名的背景,防止擦除和偽造。其中,郁金香作為土耳其的國花,常被作為紋樣的代表,被制作的尤為經典和生動。(圖1-2)

圖1-2 《古蘭經》封面
在17世紀的歐洲,一種不僅用于書籍封面,還用來襯里箱子、抽屜和書架的覆蓋材料開始流行。上面的圖案便是墨流工藝所制成的,在歐洲則便稱為“Marbling”,譯為“大理石花紋”。這種工藝曾經吸引過文藝復興時期早期科學家的好奇心,1646年,由Ahanasius Kircher曾在羅馬出版的藝術作品中,簡要的描述了這個工藝手法,并且迅速的傳遍了整個歐洲。1853年,在英國制造商Charles Woolnough發表了“The Art of Marbling”,他描述了如何將大理石花紋應用在布料上。1990年,Wolfe Richard出版了關于大理石花紋引入歐洲的250年中的興衰、技術和歷史,為后世提供了最全面的解釋。
墨流雖起源于中國,卻在古代沒有發展成熟,直到2010年在上海世博會上得到了展示與傳播,漸漸地讓人們認識到了墨流,了解了這一個在國內尚未受到人們所熟知的傳統手工藝。
在中國,有少數藝術家對其進行了藝術研究。尤為著名的是藝術家李昕桐和畫家秦旸。李昕桐(Fliz)是世界非遺濕拓藝術傳承者,師從土耳其濕拓畫大師Erol ?a?lar,她重新將發展成熟的墨流又帶回了它的發源地,并且在2013年開始,在國內多地舉辦體驗課、培訓班,參加多檔文化欄目的錄制,以此讓國人認識它。而秦旸將墨流的工藝技法與繪畫相結合,融入了中國水墨畫的意境和西畫的抽象手法,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藝術風格。
2012年,丹麥女設計師Pernille Snedker Hansen由墨流這一傳統手工藝得到設計靈感,將大理石花紋這一抽象的藝術效果應用到了地板上。自然的木質地板加以隨性靈動的圖案,相比起以往單一顏色的地板,更加調動起了整個生活氛圍的趣味性和生機。
2016年春季,日本鬼冢虎(Onitsuka Tiger)與設計師Toyoki Adachi合作,推出了運用墨流染色工藝,圖騰靈感源自于自然界奔放又充滿生命力的花草與動植物,結合了MEXICO 66,MEXICO 66PARATY及COLORADOEIGHTY-FIVE三種經典鞋款,展現春意盎然的自然之美。
2016年日本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早秋系列,以宇航員眼中的太空壯景為靈感,通過墨流工藝處理,結合褶皺的服裝面料,圖案還原了外太空衛星搜集的NASA宇宙,整個系列未來感十足。
2016年7月,美國匡威(Converse)推出Chuck Taylor Al l Star/70 Suminagashi系列,旨在致敬20世紀60至70年代后期盛行于迷幻音樂服裝和表演藝術的風格圖案。匡威(Converse)以此為靈感,打造獨一無二的東方風韻球鞋。該球鞋采用旋渦式大理石花紋圖案打造鞋面(紅色和黑色兩款),表面覆有經橡膠處理的波爾卡圓點,重現20世紀60至70年代流行風尚。鞋型采用仿舊光澤感中底和鞋頭,以及趣味十足的波爾卡圓點外底。
2016年圣誕,有超過幾十年創作經驗的日本墨流大師Shuhei Goto更注重將傳統獨特的工藝滲透到日常的產品身上,并透過產品將它們帶往世界各地,宣揚出去。知名的日本化妝品SKⅡ由他操刀,推出了圣誕節日限量款(圖1-3),其瓶身上的鳳凰圖案便是運用了墨流的工藝手法,取名為:勇氣、喚醒、純潔。他認為:“在墨流中,沒有一滴是錯誤的。每一滴墨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都是無可取締的。各種色彩在交織時,更可見畫師所決定的彩墨數量,撥動墨流的方向以及使用的工具,這一切都是操控著改變彩墨的力量所在。”這正如SKⅡ想藉由墨流工藝來向世人表達:希望人生就像墨流一樣,不為外界的聲音所動,跟隨我心,堅持內心的向往,點滴成就精彩人生。

圖1-3 日本化妝品SKⅡ2016圣誕限量款神仙水
縱觀墨流的歷史發展,這是絲綢之路文化傳播的一個重要例證。與此同時,墨流工藝傳入不同的國家后得到了新的拓展,并形成了地域文化特色和時代特性。現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代人的審美心理結構從單一走向多元,對設計的要求也從大眾化轉向個性化。墨流以獨特的藝術效果與深厚的歷史背景,必定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知曉與喜愛,也將會與更多的產品相結合,煥發出不一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