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語詞匯中,父母有專用的別稱,若不留意,極易出錯,因此,在日常使用中不可不慎。筆者曾見有人為孩子直接取名“椿萱”( ),令人哭笑不得。 “椿萱”,在傳統文化中有約定俗成的含義。在特定的場合,椿、萱已經不是兩種植物,而是代指父母。
這種稱呼來源于《莊子·逍遙游》中的一段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這極長壽的椿樹,就被后人借用為長壽老人的代稱。又由于在《論語·季氏》中,有孔子的兒子伯魚“趨庭而過”,接受父親教誨的記載,后人遂將“椿”和“庭”合起來,將父親稱為“椿庭”。萱就是“萱草”,又稱“諼草”,萱草的花蕾就是金針菜,又叫黃花或黃花菜。由于在《詩經·衛風·伯兮》中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的詩句,而按漢代學者對這句詩的解釋:“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就是說,諼草是一種忘憂草,如果種在母親所居住之處就可以令人忘憂。因此,后人取其美好的聯想意義,就把母親稱為“萱堂”,或簡稱為“萱”。就這樣,“椿庭”和“萱堂”就成了父母的代稱,有時又將父母合稱為“椿萱”。

“椿萱并茂”牌匾
“椿萱”這樣的雅稱一般在正式的祝壽場合使用,為父親祝壽可以稱作“椿壽”,為母親祝壽則稱“萱壽”。后來,人們將此意推而開來,凡是為父輩的男性祝壽,都可以用“椿壽”來祝福,為母輩的女性祝壽,都可以用“萱壽”來祝福。
“冬九九”,人們大都熟悉。其實,我國民間還有“夏九九”記日法,只是知曉的人不多而已。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作為頭九的第一天,每九天為一九,依次稱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這81天,是一年中由較熱到最熱又到較冷的日子。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
北方流傳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濕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樹頭清風舞;六九五十四,乘涼莫太遲;七九六十三,夜眠要蓋單;八九七十二,當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江南流傳的“夏九九”歌是:“一九二九,扇子勿離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出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頭上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勿入寺;七九六十三,上床尋被單;八九七十二,思量蓋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基”,即立窯燒炭,以備冬日取暖。
最具代表性的當數湖北老河口市一座禹王廟正廳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 “夏至入九頭,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九九八十一,開箱拿棉衣。”
歌中所述,雖不完全符合各地的情況,但較客觀地反映了夏至之后,從開始熱到最熱,再逐漸轉涼這一氣溫隨時間變化的一般規律。
(文/蔡詩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詩經·鄭風》里的詩句,曹操后來引用此語,表達求賢若渴的期望。但在《詩經》里,這首詩表達的含義,很久以來卻一直被解釋為年輕女子思慕情郎的故事,說那個男子一身青色的服裝和玉佩都深深印入女子的心靈,女子每天都在思念他,詩的結尾說:“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這是后人的誤讀,它其實是一首批評亂世廢棄學校教育的詩。那個時期的學子都穿青色領子的服裝,“青青子衿”一般被用作指代學生,因此那首詩歌表達的是老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在詩中,老師對不來上學的孩子嘆氣:“看你輕佻又放蕩,沒事就去城闕上逛,要知一天不見禮樂,如同荒廢三個月一樣!”這里“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不是情人相思,而是老師強調禮樂不能荒廢。東周時期對禮樂極為看重,尤其希望年輕的學子們學好禮樂。今人不知,卻想當然地把這首憂思學生荒廢學業的詩當作情人相思的詩,真是謬中有趣!
總之,“青青子衿”原本不是指情郎,而是指學子!
(文/曾昭安)
酸奶的發現可追溯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這種飲料的發現者是土耳其人。那時,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經制作和飲用酸奶了。
公元前2000多年,在希臘東北部和保加利亞地區生息的古代色雷斯人也掌握了酸奶制作技術。過著游牧生活的色雷斯人,身上常常背著灌滿了羊奶的皮囊,帶著羊群在大草原上放牧。由于外部的氣溫,加上人的體溫等的作用,皮囊中的羊奶常常變酸,而且變成渣狀。當他們要喝時,常把皮囊中的奶倒入煮過的奶中,煮過的奶也會變酸,色雷斯人很喜歡喝這種奶。后來,酸奶技術被古希臘人傳到了歐洲的其他地方。
20世紀初,俄國科學家伊·緬奇尼科夫在專門研究人類長壽問題時,來到了保加利亞進行調查,發現每千名死者中有4名是百歲以上去世的,這些高齡人生前都愛喝酸奶。緬奇尼科夫斷定這些高齡人都是喝了酸奶的結果。他還分離發酵酸奶的酵母菌,命名為“保加利亞乳酸桿菌”。緬奇尼科夫的研究成果使西班牙商人薩克·卡拉索很受啟發,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了酸奶制造廠,把酸奶作為一種具有藥物作用的“長壽飲料”放在藥房銷售,但銷路平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卡拉索來到美國又建了一座酸奶廠,這次他不再在藥店銷售了,而是打入咖啡館、冷飲店,并大做廣告。很快酸奶就在美國打開了銷路,并迅速風靡全世界。
(文/鄔時民)
“坦率”一詞在古代有兩個意思,一是褒義詞,坦白直率,一是貶義詞,粗疏粗心。然而在唐德宗時期,這個“坦率”又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意義。

唐代士子畫像
唐德宗喜歡在京城內微服出行,夏日的一天來到西明寺。當時學子宋濟在寺院度夏攻讀。唐德宗進來時,他正戴著布頭巾坐在窗下抄書。唐德宗對他說:“請給我一碗茶。”宋濟不知道來者是皇上,說:“壺里有開水,這杯里的茶水是舊的,你潑了再自己倒。”唐德宗又問:“你在忙什么?”并問他姓名和排行。宋濟說:“姓宋,排行老五,正在讀書準備參加進士考試。”唐德宗又問:“你擅長什么?”宋濟答作詩。唐德宗又問:“聽說現在的皇上喜歡作詩,你認為他的詩怎么樣?”宋濟說:“皇上的詩不好測評。”沒等話說完,皇上的車馬來了,人們呼喊皇上皇上。宋濟驚懼請罪,唐德宗說:“宋五很坦率(坦白直率)。”
禮部放進士榜那天,唐德宗讓侍臣去看有沒有宋濟的名字,侍臣回來說沒有,唐德宗說:“宋五又‘坦率’了!”這次的坦率是指粗心大意。因此,屢試不第的宋濟便得了一個綽號,叫“宋五坦率”。后來,人們就把科舉落榜也戲稱為“坦率”。
(文/劉永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