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杰,陳 閣,張永壘
(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青島 266111)
國內某地鐵線采用8輛編組,6動2拖,受電弓DC1 500 V供電,設計速度90 km/h,運營速度80 km/h,基礎制動采用盤式制動(鋁合金制動盤、有機材料閘片),閘片初始厚度24 mm,磨耗到限厚度不低于5 mm,制動力分配原則為等粘著。車輛運行5 000 km左右時,拖車閘片磨損嚴重,動車閘片幾乎無損傷,其中拖車1架閘片中最薄的厚度為5 mm左右,磨耗為38 mm/萬km,動車閘片厚度均在23 mm左右,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拖車1架閘片磨耗到限
同樣是粘著制動的北京某線,閘片磨耗情況如表1所示,最大磨損為0.393 mm/萬km,此地鐵為38 mm/萬km,可見此車輛閘片出現了異常磨損現象[1]。

表1 車輛閘片磨損
地鐵車輛的制動力一般由電制動和空氣制動提供,為減小磨耗,一般優先采用電制動,電制動力不足時,由空氣制動補足[2]。空氣制動補足一般采用下面2個原則:一為等粘著制動力分配原則,即當需施加空氣制動時,優先使用拖車的空氣制動,當拖車的制動力達到粘著極限時,再補充動車上的空氣制動。二為等磨耗制動力分配原則,即所需彌補的空氣制動,在達到粘著極限之前,平均分配,當動車達到粘著極限時,仍需的制動力在拖車上補足。“在車輪、閘瓦等磨耗分配原則下,車輪踏面的工作環境大為改善,可以大幅度降低車輪踏面異常磨耗帶來的風險及其他副作用[3]。
此地鐵車輛使用的是等粘著制動力分配原則,其中的4輛車作為一個制動單元,制動時,實際施加的制動力根據制動請求、單元重量、粘著極限以及電制動能力給出,在每個單元內[4]:單元內的電制動優先施加;剩余的制動力需求由拖車提供,直到拖車達到粘著極限;如果上述制動力仍然不足,所需的制動力平均分配到每個動車軸。其中頭車2架作為自由軸安裝信號速度傳感器,只有在緊急制動時施加制動。電制動能力不足時,等粘著制動,拖車1架的閘片較動車會出現嚴重的磨損。
此地鐵車輛的額定電壓為DC1 500 V,地鐵車輛在牽引工況時,作為電動機,消耗電能,會拉低電網電壓,當電網電壓為DC1 500 V時,正常牽引時電網電壓會降低到約DC1 350 V。當施加電制動時,相當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抬高電網電壓,當電網電壓的抬升到約DC1 710 V時,VVVF會進行保護,限制電制動的進一步發揮[5]。表2是M1(空載)情況下,地鐵車輛設計的電制動性能[6]。

表2 電制動性能

圖2 制動工況參數界面
圖2 是車輛實際運行時Bmax下的電壓與電流情況,圖上顯示的是6個動車(M車)在制動時的電網電壓,與相應的制動電流(4個電機的電流之和),圖上最大的制動電流為435 A,理論上系統能夠發揮的電流為656 A(4×164 A),實際電流為總電流的66.3%,電制動力與制動電流為正相關,電制動沒有充分發揮,車輛在相對高速下投入了空氣制動,造成閘片過度磨損。并且電網電壓已達到了1 700 V(理論電壓應為DC1 550 V),制動電流沒有再進一步增加。此種情況的可能原因有以下2種[7]:一、地面吸收裝置吸收閥值設置不合理,當母線電壓大于吸收電壓閥值下限時,吸收裝置開始吸收,當母線電壓大于滿載吸收門檻電壓時,吸收裝置開始滿載吸收,合適的參數可以充分發揮地面吸收裝置的功能,參數調整可在試驗線調試驗收中進行優化;二、地面吸收裝置容量不足導致,容量需要在試驗線的建設初期進行考慮。
電制動發揮不良以及空氣制動的分配原則導致頭車1架的閘片頻繁施加制動,熱負荷超標,鋁盤出現剝落現象,當列車在制動施加階段,從頭車1架位置傳來焦臭味,此時溫度可以達到300~350℃以上[8],高溫使材料變軟,會進一步加劇磨損磨耗。熱容量計算時,在M4(重載工況下)從vmax=80 km/h起,純空氣制動,制動減速度b=1.29 m/s2,當最大溫度達到330℃時,已不推薦運行。
從車輛制動力分配原則、車輛牽引變電站配置、閘片與制動盤熱容量計算3個方面對國內某地鐵車輛閘片異常磨損現象進行原因探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從與北京某線線車輛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正常情況下由于電制動的充分發揮,等粘著制動并不會造成閘片的異常磨損,但是當電制動發揮不良時,等粘著制動對于拖車上的閘片磨損就會加劇,造成摩擦面過熱、鋁盤磨損加劇、剝落;(2)線路建設時要考慮地面吸收裝置的設置,包括最大容量、參數設置等,合理的參數設置能夠充分發揮地面吸收裝置的功能;(3)當電制動不能充分發揮時,熱負荷會進一步惡化摩擦環境,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