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瑩, 徐宇紅, 陳 燕, 陳文佳
(江蘇省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護理部, 江蘇 常州, 213000)
“南丁格爾+”時代下,護理工作逐步走向信息化、專業化、標準化。護士規范化培訓是指完成護理護理專業院校基礎教育后所接受的護理專業化培訓,使護士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全面深入提高的教育和實踐過程[1-2]。隨著“南丁格爾+”時代的到來,在線開放課程(MOOC)背景下[3], 國內外院校紛紛引入MOOC教學模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 MOOC教學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4],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開始得到嘗試,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5-6]。本研究將SPOC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引進到骨科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教學實踐中,以期提高骨科專科護士教學質量和自我學習的導向學習能力,提高護士業務培訓質量,并為醫院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提供借鑒依據,現報告如下。
采用前瞻性對照試驗研究方法,初期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本院工作1~3年臨床骨科護士38人,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1.0±2.0)歲。2組護士入科考試成績方面均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① 將本院骨科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內容作為使用教材,所有教學環節均在院內進行,以傳統規范化培訓為主。② 理論與實踐課程結束后,按照年輕護士考核考試出題標準出題,來源是骨科規范化培訓課程題庫,組織人員考核。
1.2.2 實驗組: 在網絡信息化平臺的基礎上以自主學習、老師引導為主。① 課前帶教老師進行課前調查,了解年輕護士的護理知識基礎、學習期望和操作能力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和安排。個性化地設定學習要求、學習主題、學習目標、學習任務及完成的期限,利用網絡信息化平臺,提供護理課程各種資源,幫助學生做好護理學習準備。② 年輕護士合理制定學習計劃,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結合臨床實踐,利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網絡信息化平臺,在平臺上觀看視頻,整理學習筆記,同時還可以進行師生之間,同學間的在線答疑和討論,并依據教師的要求完成“課后作業”,在線測試檢測自己課程學習情況。骨科規范化培訓課程題庫。③ 帶教老師通過網絡信息化平臺后臺數據對學生進行調查,了解其學習動態、對課程的滿意度及論壇活躍度等信息。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和實際教學進度,及時調整課程安排,并通過微信群及時發布課程信息。指導學生組成護理學習小組,開展合作交流學習,指導練習操作。④ 理論與實踐課程結束后,按照本院年輕護士考核考試出題標準出題,來源是骨科規范化培訓課程題庫,組織人員考核。
最終評價指標包括理論考試成績、實踐操作成績、自我導向學習能力3部分。在授課教師、課程教材一致的情況下,對照組計分方法以試卷實際得分為準,實驗組計分方法以卷面分數為基礎,根據視頻點擊到課率和平臺活躍程度進行后臺數據測算得出個人的增減分,兩者相加后得出最終分數,記錄為理論課成績。2組學生試卷考題均出自本院骨科課程題庫,題型、題量、難度相同,考試時間均為60 min。實踐操作成績由骨釘消毒與CPM機使用兩項專科操作成績組成。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分主要采用Williamson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量表(RSSDL)[7]進行,對2組護士分別進行實驗前后的測試和比較。量表為自評量表,包括學習意識、學習策略、學習行為、學習評價和人際交流5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12個條目共計60個條目。對每個條目設總是、經常、有時、很少、從不5個選項,分別賦值為5~1分,以單項選擇作答,每個維度滿分為60分,共計300分。內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為0.812。問卷發放者經過統一培訓,在試驗前及干預后,分別進行2組的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30 min, 現場收回問卷。共發放問卷32份,收回有效問卷3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滿分為60分,即說明分數越高好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過程中,實驗組2人離職, 2人休假,對照組2人休假,實驗組及對照組各剩余16人。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骨釘消毒及CPM機使用成績高于對照組,說明年輕護士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輔助學習成效顯著,見表1。干預后2組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得分的比較中,實驗組的每個維度得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1 2組護士理論考試與實踐操作成績比較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SPOC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引進到骨科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有助于提高年輕護士業務培訓的質量。本研究中,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更加強調賦予學生完整、個性化、深度的學習體驗,改革后的記分方式有效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平臺討論,觀看操作視頻,從而提高了課程完成率和學習質量。實驗組理論及2項骨科專科技能成績高于對照組,說明年輕護士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進行輔助學習成效顯著。

表2 2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評分的比較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SPOC有助于提高年輕護士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實驗組自我導向學習能力的學習意識、學習策略、學習行為、學習評價、人際交流5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基于SPOC這一新型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年輕護士的學習興趣,方便年輕護士來進行知識內化,促使學生合理制定學習計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同時,網絡信息平臺又提供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平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8-9]。
本研究中,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教學重新定義了教師角色,讓教師能夠更加實時動態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問[10]。要順利實施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教學,需要師生雙方接受“以學生自主學習主體,教師作為引導”的宗旨[11],學生首先進行課程的預習工作,配合教師進行課前調研,教師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臨床護理案例為基礎,以圖文并茂、生動逼真的視頻形式來教學,使學習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在平臺上可以進行師生互動、答疑解惑。線上學習,線下指導,動態調整的教學方法更利于師生互動交流,增進師生情誼。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創建了一種混合教學環境,既融合了“MOOC”的優點,又彌補了傳統課程的不足,但本研究缺陷在于樣本量少,如何保證全院年輕護士規范化培訓質量,如何將這一模式運用到臨床護理實習生帶教,以及如何為醫院探索新型教育模式提供借鑒依據是今后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