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霞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在新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明確把建設教育強國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強調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為全面貫徹“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的部署要求,前不久,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指出因地制宜、優化布局,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能夠為農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農村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有了大幅提升,但還有相當數量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校舍、運動場、食堂、圖書室、實驗室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教學儀器設施設備及信息化裝備滯后,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不相適應;而缺少師資是當前鄉村小規模學校普遍面臨的發展難題,已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最大瓶頸,前些年有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因師資短缺不得不被“合并”,放棄堅守或盲目撤并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給農村偏遠地區孩子上學帶來了困難。
然而,從前幾年農村學校走集約化、規模化辦學的情況看,大規模集中辦學也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不方便農村偏遠地區孩子入學,不利于家庭教育的實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大量發展寄宿制學校是對緊缺農村教育資源的一種新消耗。
“因地制宜、優化布局,辦好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國務院作出這一部署要求,既兼顧了人民群眾追求優質教育的需求,又保障了偏遠鄉村低齡兒童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義務教育的權利,是一項正確而及時的舉措。
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發展布局中的兩翼,任何一個都不可偏廢。各地要將這兩類學校的建設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研究、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要堅持一手抓鄉鎮寄宿制學校的提升,一手抓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力求達到互為補充、相得益彰,書寫好農村教育發展的奮進之筆。
從目前農村教育發展形勢看,在原有鄉鎮中心學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鄉鎮寄宿制學校的辦學條件大多基本達到標準,師資也相對充足。但鄉村小規模學校在辦學條件和師資配備等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發展鄉村小規模學校依然任重而道遠。
進入新時代,農村教育既面臨新挑戰,也迎來發展新機遇。鄉村小規模學校不僅是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著力點,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重要平衡點,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點,建設好、發展好鄉村小規模學校意義重大。因此,應以更大的保障力度、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完備的機制舉措,加快發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切實發揮好農村小規模學校以小撬大的巨大杠桿作用,帶動鄉村振興。
一要堅持統籌規劃、協調發展。隨著新農村的發展,農村條件越來越好,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農村適齡兒童入學率不斷增長,同時農民群眾對就近入學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我們必須正確解讀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要求,堅持把發展農村義務教育放在優先位置,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找準鄉村小規模小學和鄉鎮寄宿制學校的最大公約數,畫好建設發展同心圓。當前,只有實施分類建設,統籌推進,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孩子入學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為農村孩子提供更多的入學選擇機會,享受更加優質高效的義務教育。因此,各地要堅持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同抓同建同發展。
二要堅持精準施策、重點扶持。新時代著力發展鄉村教育,重點和難點在于小規模學校建設。要想讓鄉村小規模學校做到小而優,實現華麗轉身,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須立足大局、著眼長遠,以教師配置為核心,強化政策精準實施,實現內涵發展與特色化建設。當前,迫切需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改善辦學條件,依法提高教師待遇,同時在編制、職稱評聘等方面向小規模學校傾斜,大力提升鄉村教師職業榮譽感和幸福指數。還要通過“互聯網+教育”、對口支教等方式提高鄉村學校的辦學水平,讓農村小規模學校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讓優秀師資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讓進城的農村孩子回得來、學得好。
三要堅持創新思路、特色發展。要充分利用大數據決策支持系統開展鄉村教育供求變化的歷史分析與研判,科學進行規劃發展布局,走特色化、現代化辦學之路。另外,在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下,資源的稀缺性必然不會允許小規模學校建設不計成本,對于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要追求“有效率的公平”,集中力量發展好農村小規模學校。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實施城鄉教師互動交流、名校“1+1”、重點校辦鄉村分校等辦法,讓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