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凱
【關鍵詞】 校園文化;特色;理念;教師;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42—01
學校在老師們春風化雨、苦心耕耘下,日益凸顯校園文化特色,日臻完善學校硬件設備,逐步形成特色辦學理念。在積極開展特色教育主題活動中,老師們通過特色建設、努力創新和不斷實踐引領著理想教育的步伐。
一、校園建設,彰顯文化特色
近年來,學校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教師們專業素質逐年提高,敬業精神逐年增強,且都經過專業學習和培訓。學校本著“辦規范校加特色學校,育全面人才加特長人才”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極開展特色藝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學校從師資上予以分類選拔,在課時上予以充分保障;每項訓練均配備專業教師,并設有專門的訓練場室,每周有兩節課的課堂時間保證。每項訓練學期初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學期中通過活動進行督導,學期末納入科學考評,在訓練的同時逐步完善相關內容形成具有鮮明主題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創新理念,精研管理特色
學校以“追求和諧,寓教于樂”為核心教育理念,謀劃科學發展之路, 努力做到“教師發展,學生發展,學校發展”,收獲了社會滿意的教育質量,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校把“工作決策化、工作目標指標化、工作程序規范化、工作任務職責化、工作考核積分化”作為行政管理方案,以理想教育立魂、人文感化立德、規范管理立行、科技創新立業為基本方針,形成了教學質量管理過程狠抓落實,校紀嚴明、治學嚴謹;教學高質量、隊伍高水平、師德高品位;辦學模式優、科學管理優、運轉機制優、辦學質量優的立體化管理特色。
進一步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一是開展好高效課堂創建活動及集體大備課活動;二是將課題研究工作做實、做強。努力培養骨干教師后備梯隊;三是有創意地做好德育工作,提升辦學品質。把“立德樹人”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增設德育課程,抓好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積極打造良好的校風、學風、教風、行風,著力構建風清氣正、和諧進取的教育生態環境。確保各項舉措、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加強班子的辦事成效和服務意識。團結為公,帶頭實干,做到勤學習、勤研究、勤管理、勤溝通,打造了一支能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管理隊伍,打造學習型的班子隊伍。
注重管理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用理想教育目標感召人、人事制度改革鞭策人、分配制度改革激勵人,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制度化管理的“嚴”與人文化管理的“寬”相結合,充分激發了全校教職工“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意識。
三、精業樂業,打造特色教師
強抓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修養。進一步強化了教師思想品德、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建設,引導教師以德修身,愛崗敬業、認真落實《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等制度,規范教師的教育行為,做到依法執教,廉潔從教,文明施教。
加強班主任管理與培訓。切實抓好班主任工作,以德育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細化考核細則,嚴格考核程序,強化班主任責任意識和創新精神,評選“優秀班主任”,幫助班主任成功,促進班主任成名,學期末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
廣大教師開展特色主題學習活動,用教育理想鍛造心志。他們用誠心關愛學生,以細心教育學生,靠耐心塑造學生。他們點綴成趣,使學生體驗知識之樂;引導探索用特色實踐教育目標,使學生感受攀登之樂;深入淺出,使學生品味易學之樂。
通過幾年來的教師培訓,教師增強了精品意識、憂患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包容意識,樹立了多轉變、多開發、少重復、少封閉的觀念,學校由此實現了一般教育向特色主題教育的轉變。
四、面向學生,開展特色活動
開展特色主題班會。根據學生實際,德育處每學期初召集班主任商定全學期主題班會,制訂計劃,各班級依章實施,并確立了“針對要強、趣味要濃、創意要新、參與要廣、形式要活”的班會“五要”標準。特色班會已成為學生課堂生活的外延,成為培養與展示學生綜合素質的舞臺,成為培養學生人格和發展學生個性的基地。
實施班級評比星級化。學校狠抓班級文化建設,制定“星級班級”與“紅星學生”評比方案,每月、每周利用班會時間在學生中開展紅星評比,通過幾年嘗試,班班創建良好的班風已蔚然成風。
育人環境陣地化。校園廣播、墻報、升旗儀式,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宣傳櫥窗、教室內、走廊上的字畫條幅,展示了學校勃勃的生機、昂揚的斗志;散布于校園各個角落的名言警句,傳遞出師生崇高的人格理想和卓越的人生追求。校園的每一處都是理想教育的陣地,學校的每一時都體現特色主題教育的匠心。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