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文
【關鍵詞】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67—01
高中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的開展以及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重新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相關意義、價值和策略進行一番梳理,就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這樣也有利于引發我們教師重視實驗教學、切實加強實驗教學的動機和行為。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
1. 教師作為實驗的主要負責人。物理實驗就是要求學生都參與進來的,傳統的實驗教學就是單單為了完成講述實驗而進行的,教師作為實驗的主要講解員,學生依據教師的講解完成基本的實驗操作。教師作為實驗教學的權威者,學生所進行的實驗只是為了觀看結果是不是與前人的結論相同,而不是在實驗中體會其中的樂趣。很多學生做出來的結果會與之前的結論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大家只認為自己的實驗肯定是哪里做得不夠好,而不會去思考前人的結論是不是錯誤的,這已經失去了實驗的價值和本真。
2. 學生缺乏科學嚴謹的實驗態度。實驗本來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的,但是實際教學中就會發現很多的學生經常為了出現和其他同學一樣的結果而敷衍了事。讓本來非常嚴謹的科學實驗變得如同完成標準答案一般,學生似乎都在為了完成對結果的印證而努力,但是缺乏對實驗探究的嚴謹過程。
二、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1. 提高學生動手做實驗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動手做實驗的興趣,就能實現“要我上課做實驗”到“我要上課做實驗”的轉變,從而深入研究物理學習的基本方略,認真思考實驗的進行過程。教師可以先以簡單的實驗進行有效的教學,比如在進行打點計時器測速度時,教師講解完成基本的實驗操作之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探究。這個實驗相對比較簡單,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能完成一次實驗,學生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可能會興奮和激動,但是也會因為實驗結果不理想就想著放棄。這時候,同小組的其他能夠完成這個實驗的成員可以協助指導他進行該實驗操作。在同學的互幫互助之下,學生不但完成了這個實驗的探究,而且體現了自主、合作、交流的意義。在興趣的培養上,教師不要覺得高中生因為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礎就很難再培養。所有的興趣其實都是可以后期進行培養的,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但是在培養的初期,教師一定要采用比較簡單的實驗來進行,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及在學生完成之后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一切從簡入難,慢慢培養學生對于實驗的喜愛。
2. 注重實驗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實驗本來就是用來培養學生的動手以及思維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實驗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傳授給學生方法,但是學生做實驗的效果并沒有想象當中那么美好。比如,在講授《電阻的測量》時,教師告知學生內接法和外接法的區別,學生感到一頭霧水難以理解。但是在試驗過程中,一半的學生進行內接法測量電阻,一半的學生使用外接法測量電阻,實驗完成之后,教師分別派兩組的代表講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和實驗方案,以及對實驗結果的思考。這樣一對比,學生就能清晰地了解兩種方法的區別,以及在什么樣的情況之下采用何種方法進行電阻的測量。學生本來就是學習的主體,自身通過思考的探究得來的結果是能夠記憶非常深刻的。在后續的實驗當中,學生會逐漸樹立起思考的習慣和實驗進行的方法,這是非常有助于物理學習的。
3. 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實驗的教學。物理是一門抽象性非常強的教學門類,教師需要思考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現階段是多媒體時代,很多實驗學生做完之后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做實驗的視頻,讓學生觀察自己是哪個步驟沒有完成好才導致了結果的不準確。教師可以根據視頻進行提問:在你們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哪一步容易出現誤差,這個誤差是可以避免的嗎?學生可以重新進行一次實驗,思考自己可以在哪兒進行一些改正,以及分析自己實驗過程當中的誤差。以學生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為例,分力的大小用兩根橡皮繩表示,但是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總是與實際差距有些大,教師就可以播放一些視頻,讓學生觀察如何找到合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思路,不斷學習,不斷開拓新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發展學生應有的潛能。
(注:本文系2017年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評價》,課題立項號為:GS[2017]GHB2816)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