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祥
【關鍵詞】 杜郎口;課改;學生主體;理念;經驗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4—0078—01
審視目前的課堂教學,有的老師談“講”色變,對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東西頂禮膜拜,對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全盤否定。杜郎口先進的教育理念,獨特的課堂方式,顯著的教學效果都令人嘆為觀止。但是,學習杜郎口,必須要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絕不能因新課改而拋棄傳統教育的精華。我們不需要教條式的模仿和邯鄲學步式的盲目,我們需要的是醍醐灌頂式的清醒和冷靜。
一、學習“我的課堂我做主”的學生當家的教改理念
杜郎口完全徹底地做到了把學生推向主體位置。在杜郎口的課堂上,幾乎找不到老師的身影,老師偶爾的幾句講話也常被學生打斷,有時甚至連總結的機會也被學生搶走。老師的作用完全被學生的光芒所掩蓋。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真正推手,成了學生的“同學”。他們如此大膽地相信著自己的學生,他們也如此徹底地把學生推上了本該屬于自己的舞臺。學生們說得如此自信;他們搶著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他們自信而又瀟灑地拿著話筒侃侃而談,說到激動之處甚至手舞足蹈,渾然忘形……許多人說,杜郎口中學的展示課就是學生“生命的狂歡”!確實如此。
二、學習他們關愛學生生命成長的教育思想
杜郎口的教育關愛學生生命的成長。杜郎口留給學生的是一輩子的財富,因為他們收獲的不僅有“魚”,還有“漁”。他們認為,學會學習,遠比擁有知識更重要。在杜郎口這個大熔爐里,學生自己鍛煉著自己。他們學會了如何搜集學習資源,如何利用手中資源,如何整理取舍材料,如何展示推銷自己。這種課堂方式的變革,激活了學生的內驅力,充滿了生命成長的氣息。
在杜郎口的課堂上,學生永遠是主角,永遠是學習的“瘋子”。他們投入地準備,自信地展示,忘我地沉浸在自我創造的天地里;在他們眼里只有自己,完全無視聽課老師的存在。因為杜郎口教育,在學生心中已經撒播了最具生命力的種子——求知、進取、自信、快樂、大愛、大我,這些種子已牢牢占據他們大腦,根本容不下雜草、亂石,所以杜郎口的田地非常高產,99%的升學率也在情理之中。“好教育寫在臉上”。杜郎口的教育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作為農村學生,他們沒有舉止呆板、羞澀和害怕,他們臉上寫滿的 不僅僅是活潑、快樂,更是陽光、向上與自信,這就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標,也是學生人生道路上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三、學習他們樸素而執著的教風
杜郎口課堂上不惜一切代價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在杜郎口的課堂上,沒有“教學進度”這個詞,他們眼里只有“教學目標”。在他們的課堂上,一旦學生遇到了問題,教師就會“把問題無限放大”,展開“無限化解讀”,要求學生要揪住“問題”,四處出擊,左顧右盼,上掛下聯。一個問題可以上好幾節課,也有可能原本教學計劃中的幾個課時濃縮在一課時內完成,一切教學活動的核心是“生成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習慣、思維習慣的改變和建立要經過反復的訓練,通俗地講,這就像“磨刀”與“砍柴”的關系,自學習慣養成了,學習能力增強了,“教學進度”自然就加快了。
我想,杜郎口所苦心經營的課堂理念、課堂流程,在付諸實施的過程中必定也有他們艱難繁瑣的一面,但是最終呈現給我們的卻是最簡潔、最質樸卻又最管用的東西。
四、學習新課程改革與“提高升學率”二者兼得的成功經驗
杜郎口中學教改成功的金色招牌卻恰恰是“升學率的高速增長”。這才是“杜郎口經驗”值得“推廣學習”的最現實的條件,也是杜郎口能被家長、社會所尊敬并追捧的最根本的原因。杜郎口改革的支點是建立在對學情、校情和學生人性的深入分析之上,他的鞋子不一定華貴,但是合腳,所以杜郎口學生跑得輕松,跑得主動,跑得快,跑得遠。因此,我們決不能采取全盤照搬的“拿來主義”方式。
我們要關注小組合作探究,但不一定非要“面對面”、“團團坐”,因為杜郎口課堂模式實施的條件復雜,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才能成型;因為我們學校的高效課堂更需要創設活而有序、活而不亂的教學氛圍。我們要減輕學生負擔,但是決不能推行“零作業”制度,因為我們有別于杜郎口的寄宿制形式,我們沒有大把大把的在校時間去反芻、理解和鞏固。我們要倡導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但決不單純地追求歡聲笑語、高潮迭起的表面現象。因為就基礎知識而言,學生需要拓展延伸,更需要積累和沉淀……
總之,學習杜郎口模式,關鍵在于抓住精髓,結合實際,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