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騫
內容摘要:本文基于混合概率典型相關性分析方法,構建了一種概率密度分析模型,并基于該模型研究了會展
產業規模擴大、主體多元化及空間聚集度提高等改變,對于企業商品流通效率提高、均衡度改善所帶來的積極
影響。文章針對當前我國會展產業和企業商品流通的發展特征,給出了有針對性的促進商品流通會展產業優化
升級的舉措。
關鍵詞:會展產業 商品流通 典型相關性 實證研究
會展產業與企業商品流通間的典型相關性研究
會展與會展產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一項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并能夠帶來足夠的行業利潤才能稱之為產業。會展產業并不是古而有之,而是隨著商品流通、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和壯大起來的。近年來,隨著我國流通經濟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會展產業的現代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國經貿領域的主管部門也積極引進國外會展產業的先進經驗,我國會展產業的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主要表現在會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主體呈現出一定的多元化趨勢、空間聚集度不斷提高。
會展產業在我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參展企業主體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各種以展會為核心的配套設施逐漸完善。會展產業帶動了展會舉辦地的會展經營、會展搭建、裝修裝飾、餐飲酒店等不同的服務行業,由此可見會展產業的發展主體和受益主體,不再僅限于會展舉辦方和參展方,而擴大到了與會展產業相關配套產業鏈上的各類服務行業。我國會展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在產業布局方面呈現出一種空間高度聚集的特點,就是以會展主要場館為中心,在相對緊湊的空間范圍內聚集了大量的相關配套產業。例如上海浦西會展產業帶、陸家嘴會展產業集聚區等,都是典型的會展產業空間聚集區。會展產業的高度聚集不僅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推動會展地區流通產業的發展,而且還會形成一種產業聚集效應,不斷促進會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影響力的提高,進一步帶動地區間流通產業的發展和進步。為驗證會展產業結構規模的擴大、主體多元化及產業聚集機制的形成,對于企業商品流通效率提高及流通產業均衡度分布所產生的影響,本文基于混合概率典型相關性分析方法,探究我國會展產業結構升級與商品流通之間的關系。
模型參數的變化趨勢能夠揭示出會展產業隨機變量xi 和商品流通產業隨機變量yi之間的相關關系,而會展產業的規模擴大、主體的多元化及產業聚集機制形成等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措施,能夠提高當地企業的流通產業的效率,并改善我國流通產業發展的均衡度。文章基于混合概率典型相關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會展產業結構優化與企業商品流通間的相關關系,為了更好地推動區域流通產業的發展,下文提出了優化會展產業結構升級的具體措施。
會展產業優化升級的具體舉措
進一步完善國內會展產業的制度規范。會展產業的運行和未來發展主要以微觀市場調節為主,但介于會展產業的性質也需要國家從宏觀視角進行調控和約束。我國會展產業由國務院多個部委聯合監管、共同協商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目前我國會展產業的發展程度來看,發展勢頭強勁,但相關的保護參展企業的法律、法規尚未健全,相關規定出臺的速度明顯滯后于會展產業的發展速度。如果會展產業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證,那么各個參展企業的正當權益就無法得到有效保證,最終也會阻礙流通產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構建會展產業的網絡化營銷體系。目前專業性展會仍占據了我國會展產業的絕大部分,例如在汽車零部件領域每年都有大型的展會——上海法蘭克福汽配展、北京綜合汽配展等。而我國大型的、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展會數量較少,僅有廣交會、華交會等少數幾家,從營銷角度來考慮影響度明顯不足。因為從目前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集團化趨勢十分明顯,許多大型的企業集團的產業跨度和覆蓋面較廣,單一規模的展會難以滿足流通產業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在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的基礎上,積極地拓展會展產業的覆蓋面。近些年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許多企業已經在互聯網平臺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展會的平臺能夠加深彼此的了解,盡快促成雙方合作。繼續完善會展產業的互聯網營銷體系,還能夠吸引大量的國外項目和合作人,在推進企業商品流通的同時,也打開了國際貿易市場。因此,會展營銷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宣傳手段,將會有效推動我國商品的國際流通。構建網絡化的營銷體系,也離不開對于會展產業人才的培養,盡管會展產業還是屬于相對新的行業,但我國已經有一部分高校開設了會展相關的專業,為未來會展產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對口人才。當前,我國會展產業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隨著網絡化營銷體系的構建,我國會展產業的結構會更加趨于合理,能夠更好地為企業商品流通服務。
推進會展產業市場的國際化。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斷增強,推進了國與國之間貿易合作的正是各國之間商貿流通產業的快速發展。作為企業商品流通的基礎和平臺,會展產業要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積極地拓展國際交流,在我國國際貿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世紀的會展產業就是要打破國與國之間的界限,為世界各國的商貿流通和國際貿易提供更優質的平臺,推進商貿流通的國際化和全球化。我國會展產業在近十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以東部沿海為中心的會展產業布局已經基本形成,在促進我國企業商品流通和對外貿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下文以我國上海、浙江、廣東、天津、湖北、遼寧、黑龍江、陜西、云南和貴州10省市的會展產業綜合競爭力數據為基礎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了這些省市會展產業的發展對于當地企業商品流通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實證研究
在實證分析過程中,文章首先構建了以會展產業為核心指標的競爭力評價體系,并分析了2014-2016年3年間上海、浙江、廣東、天津、湖北、遼寧、黑龍江、陜西、云南和貴州10省市現階段會展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指數;然后在混合概率典型相關性分析方法下,基于SPSS統計軟件分別驗證了各省市會展產業與企業商品流通間的關系;最后統計出3年間10省市流通產業環比增長數據變化值,會展產業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其中,Wj為權重值、Sij為競爭力指標的因素影響值。分析并提取近3年十省市會展綜合競爭指標數據的均值排名,如表2所示。
從各省市近3年會展產業的綜合競爭指數可以看出,會展產業比較發達省市依然是東部沿海地區的上海、廣東、浙江、天津等,而西部地區的陜西、云南和貴州由于貿易和流通經濟原本就不發達,因此會展產業也缺乏競爭力。實證結果如表3所示。表3中的數據顯示會展產業和企業商品流通的相關指標均通過了雙尾顯著性檢驗,證明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文章還統計了2014-2016年間在會展產業推動下,各省市流通產業總產值的環比增長情況,如圖2所示。
由于近3年東部沿海地區的上海、廣東、浙江等省市大力開展會展相關產業,有利助推了當地流通經濟的發展,從2014-2016年當地的商品流通呈現出了環比增長的趨勢;而西部地區原有經濟基礎薄弱,會展相關產業發展緩慢,也導致了當地企業的商品流通發展相對滯后。實證研究數據表明,會展及其相關產業與企業商品流通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會展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促進當地流通產業的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姜仁良.會展產業集群的產業鏈屬性及創新驅動力[J].商業經濟研究,2016(1)
2.張曉林.全產業鏈視角的農產品流通產業升級[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5)
3.姚叢笑.基于會展模式的商貿流通新生態體系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7(17)
4.黃國雄.論商品流通中的常態、非常態和新常態——兼論新形勢下的商業發展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7)
5.申強,王軍強,徐莉莉,彭慧,楊為民,侯云先.會展服務供應鏈創新設計與系統構建——基于“互聯網+”和“云”計算角度[J/OL].商業經濟研究,20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