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佳璐 施水泉

在平常生活中,大家很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其實,人們的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很多人就要說了,不是我們不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而是不知道一個明晰的健康標準。
目前,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蔡焯基教授公開介紹《中國人心理健康標準》及其制定確立的過程,并且提供了建議。
評價要素:情緒穩定、情緒控制、情緒積極、安全感。
解讀:情緒基本穩定,心態比較積極,能夠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且應該是情緒持續穩定。如果超過兩星期情緒低落,就要警惕是否患抑郁癥。人沒有安全感,主要表現為焦慮和緊張。有些老是擔心有天災人禍,或是擔心自己的病情,從而整天坐立不安,對什么都不感興趣,晚上失眠,做事效率低,極大地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
建議:經常關注自己的情緒,發現有莫名的情緒低落、沮喪等不良情緒時,應主動提醒自己并向外界求助,必要時找心理專家尋求幫助。
評價要素:自我認識、自我接納。
解讀:認識自我是指能夠客觀分析自己的能力,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斷。能否對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觀正確的判斷,對自身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
建議:每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別人和自己,樹立自信心。缺乏自信時家人的關愛和鼓勵尤為重要。
評價要素:生活能力、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解讀:人們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為了適應新的生活方式,每個人應該真正地做到“活到老,學到老”。
同時,這樣的生活會讓人感到充實,特別是老年人就不會過于依賴家人、子女,使得老人的生活獨立,從而做到真正的人格獨立。
建議:培養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學習電腦,體會上網的樂趣,學習健康新觀念。學習可以鍛煉人的記憶和思維能力。
評價要素:角色功能、行為符合年齡,行為符合環境,實現個人滿足。
解讀:每個人都有著多重的角色,如一個女性,她的家庭角色可以是母親、妻子、女兒,她的社會角色是單位領導、退休老人,這些角色在特定的環境中有著特定的定義,在不同的環境就應該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位老師習慣了老師的角色,在家中特別是退休后也總是扮演著教師的角色,那可能會讓家里人感到不舒服,這也是許多老人在剛剛退休的時候感覺很難過的原因。
建議:發展個人興趣,多交際,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快退休的人提前做好退休規劃,多和別的老人接觸,讓自己慢慢融入那個特定群體。
評價要素:接觸現實、接受現實、挫折應對。
解讀:我們每個人都要改變自己而適應環境,不能以不變應萬變。有些人很難適應環境的改變,所以這部分人在離退休后很容易患離退休綜合征。離退休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坐臥不寧、注意力不集中、暴躁易怒等。
建議:早對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打算,提前去適應那個狀態,可以讓你盡早擺脫離退休綜合征。同時,在心態上要學會“蹲下來”,就是不要讓自己高高在上,以與其他老人同樣的心態看待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