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鑫 孫冰倩
指導專家: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 黃 全

王女士的女兒要出嫁,為了女兒的婚禮,王女士每天都很忙。但在這時,王女士的母親卻有點“添亂”。王女士認為,母親年紀大了以后越來越神神道道的,以前母親從來不迷信,但最近她一直說王女士為外孫女辦婚事挑選的日子不好,要求王女士一定要合八字、挑黃道吉日。除此之外,王女士的母親最近還輕信謠言,認為這個吃不得、那個碰不得,讓王女士感到非常困擾。那么,王女士的母親到底為什么會如此?有什么方法可以解決呢?
我們之所以說老人神神道道,是因為老人對事物提出的某些看法看上去沒有科學依據,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人沒有給予她足夠的關心。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心理科副主任醫師黃全指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性格會越來越偏執,分辨能力也在逐年下降,此時他們會更傾向于相信親近的人。理論上講,家人雖然是他們最親近的人,但在現實中,陪伴老人最多、交流時間最長的是老人的朋友,朋友的話當然也更容易讓老人相信。但是,老人的朋友往往也都是一些老年人,獲得信息的渠道相對較窄。當渴望與家人交流的老人長時間接收陳舊的信息時,自然會在日常生活中反復提到它們,從而讓家人感覺老人神神道道的。
黃全指出,即使家人提出異議或試圖改變老人的觀念,也往往不會被老人接受,這是由于親疏關系決定的。當老人常在意,如家人沒有按他所說的話去做,就非常煩躁,甚至出現身體不適癥狀,那么,老人很可能已患有焦慮癥,此時最好帶其找精神科醫生看一看。
黃全指出,從另一種角度看,神神道道說明老人仍有“活力”,只要調整得當,通常對于老人的心理健康不會產生太大負面影響。
黃全指出,即使神神道道,內心認為給予他信息的朋友比家人更親近時,家人的新觀念就很難被接受。
那么,老人神神道道是不是有病呢?黃全解釋,這其實是焦慮情緒在作祟,但焦慮情緒有沒有發展到焦慮癥的地步,還要看具體情況。
如老人神神道道僅停留在“說”的階段,且不論家人是否執行,老人都無所謂,說明老人僅僅是有焦慮情緒。黃全指出,人的心理有自我調節能力,老人神神道道其實也是在宣泄負面情緒,所以家人不必強硬制止。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老人對家人是否聽從自己的說法非老人的出發點也是為家庭好,即使這種“好”不一定正確。正如前面提到的王女士的母親,只不過她獲得信息的渠道過于狹窄,接收了很多錯誤信息,所以才讓人覺得神神道道的。
如何讓老人不再神神道道?首先,家人不應該強硬制止,也不應該責怪老人。家人應積極面對問題,最好的方法,還是抽出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人,增加與老人之間的有效溝通。當家人真正與老人親近起來,用心交流,選擇老人喜愛的話題,當你所說的話能夠讓老人信任時,彼此的關系就會融洽,自然會減輕老人的焦慮情緒,老人也不會再神神道道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