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榮,徐先宇,楊世義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九一六大隊,江西 九江 332100)
我國土地遼闊,資源繁多,其中在長江中下游區域更是具有豐富的礦產。從找礦歷史上來看,在長江中下游已進行多年的礦產開采,并且在該區域多次發現過大型礦床。借助于長江中下游豐富的礦產資源,周邊城市及地區在工業上發展迅速,沿江地帶有著眾多的礦產城市。隨著礦產開采工作進行的推移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已發掘到的礦產資源已經不能夠滿足工業需求,對該區域進行進一步的礦產挖掘具有重要的意義。

圖1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地質簡圖
長江中下游地區素有“工業走廊”之稱,在該區域內盛產銅、金、鐵等多種礦物資源,到目前已經探明的礦中數量就達到上百種之多,并且還陸續在發現新的礦產資源。對于礦床而言,介于成礦的控制作用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外生礦床、內生礦床、后生礦床,顧名思義外生礦床指的是那些與外生作用有關的礦床,內生礦床指的是那些與內生成礦作用相關的礦床,而后生礦床是外生礦床在過渡期間產生的礦床。對于內生礦床而言又可以進行更為細致的劃分,主要有熱液型、接觸交代型、礦漿型、斑巖型這四種;同樣對于外生礦床而言可以更為細致的劃分為風化型和沉積型。
根據相關數據可以發現,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的礦產資源包括黑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這四種,從數量上來看這四種礦產資源發現的區域高達2000多處,其中黑金屬700余處,有色金屬600余處、貴金屬150余處、稀有金屬700余處,此外還在10余處區域發現豐富的放射性元素礦產。長江中下游礦產地區主要含有的礦中包括銅、硫鐵、金、鐵、鉬、鉛等等,沿江地帶也逐步形成了以眾多數量大中型礦床組成的礦集區。
相比較深部地帶而言淺部地帶更易于進行礦產開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長江中下游淺部成礦帶絕大部分已被勘查完,大部分礦區在勘查的深度上控制在約600m處,同時在800m~1000m處也有著少量的礦區勘查。但即使在稍微深一點的礦區進行勘查也多在外圍區域進行,對于那些更深的區域少有勘查活動進行。對于已進行的中深部地區礦產勘查中,已經發現了不少豐富礦產的蛛絲馬跡,而部分深部地區的礦產勘查更是讓人們發現具有很大的找礦前景。此外,在中新生代蓋層中的工作程度相比其他區域更低,但不可否認這些區域同樣具備很大的礦產潛力。

表1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主要礦集區地下500m~1000m資源潛力
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目前已發現了多種大型礦床,在這些礦床的深部和外圍區域仍舊是找礦主要的潛力區域,從區域劃分上來看,主要可以分為鄂東南地區、九瑞地區、銅陵地區、寧鎮地區這四塊,下面進行逐一分析。在鄂東南地區主要的礦種為金、銅、鐵,這些礦種目前在找礦遠景區的地質工作程度相對偏高,尤其在很多鐵礦的深部具備很大的找礦潛力。在銅礦地帶上,鄂東南地區已然形成從銅綠山到銅山口的連帶帶銅礦床,而該地帶的深部已經發現有大型矽卡巖鐵礦的跡象,此外在銅礦地帶的外圍也具備斑巖型銅礦床的挖掘潛力。在九瑞地區主要的潛力礦種為銅鉬,該區域目前已經具備城門山、武山等大型銅礦地,在這些區域的深處以及外圍進行勘查工作十分有必要。而在九瑞地區南邊的彭山地區目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鉛鋅礦產,從目前的資料顯示,彭山地區至少具備2處以上的潛力礦床。在銅陵地區主要的礦種為金和銅,雖然目前銅陵地區已經挖掘出了多個大型礦床,但從理論上來看在大型礦床集中區域的周邊是非常具備找礦潛力的。例如在銅陵地區的姚家嶺發現了多個銅礦、鋅礦以及鉛礦,在冬瓜山的深部也勘查出了多個斑巖型礦床。在寧鎮地區較以上三個地區而言在勘探深度上顯得有些不足,目前勘探的地區多為淺部,并且勘查到的礦床規模也不大。但這并不是寧鎮地區礦產資源不夠豐富,相反該地區的深部以及外圍在礦產資源上非常具備勘查潛力。
中新生代蓋層擁有眾多的火山盆地,由于基底巖系的構造加上巖漿的有機搭配,這些和成礦因素有著巨大的關聯。有不少學者對此塊區域進行過研究,認為盆地之下藏有未出露的礦床,而事實上在寧蕪火山盆地確實已經發現了銅礦的跡象。除此之外,在溧水盆地、金?;鹕脚璧?、大冶湖區等區域均有豐富礦產資源的潛力,其中溧水盆地經過預測有金礦、銅礦、玢巖鐵礦等有待勘查,金?;鹕脚璧睾痛笠焙^則有銅礦床和鉬礦床開發的潛力,如果進行深入勘查,這些區域都有開發中型礦床的潛質。另外,當前已在無為至和縣一帶的中新生代蓋層發現至少10處鐵礦,雖然目前還未勘查出超大型礦床,但不可否認這些區域是新增資源的終點站突破口。
除了上述的兩塊區域之外,長江中下游還有一些目前研究冷門的區域值得去開發,這些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南側山區。對于這類區域而言由于地形等緣故在勘查起來確實存在困難,但通過這幾年的對該區域的觀察跡象來看在礦床資源開發上同樣具備潛力,例如香爐山、鄣公山等很有可能勘查出鎢礦、錫礦等中小型礦床,大型礦床同樣具有一定的勘查概率。
中新生代蓋層覆蓋區是找礦主要的突破口,主要集中在廬樅火山盆地、寧蕪火山盆地、溧水火山盆地等。其中廬樅火山盆地主要具有潛力的礦床為鐵礦、銅礦、鋅礦、銀礦、鉛礦,而從寬帶上來劃分的話主要由三條寬帶組成:缺口至羅河北東向鐵帶、清水塘至黃屯東西向、樅陽城山至石璣近東西向。之所以這三條地帶具有很大的找礦潛力,主要原因在于這三條地帶契合于三條航磁異常帶,加上地下巖漿的作用所致,很大依據成為找礦突破口。寧蕪火山盆地主要可以從鐵礦勘查出發作為找礦突破口,由于地形所致在鐵銅礦勘查上也具備很大潛力。溧水火山盆地在找礦潛力上可以從東部邊緣隆起區域出發,該區域在礦種上與斑巖型銅礦和矽卡巖型銅礦為主。

表2 中新生代蓋層覆蓋區主要盆地潛力礦床
對于大型礦床而言,在短期內可以從其周邊和深部入手尋找新增資源量,在這些區域尋找起來概率也非常大。目前在鄂東南地區的深部已經開展了勘查活動,但僅限于這些區域還是不夠的,像銅綠山、金山店、銅山口等大型礦床的深入也需要進行深入挖掘。在大冶市的長樂山以及鹿耳山區域也可以成為主要的找礦方向。在九瑞地區,主要可以從以城門山至武山成礦帶的周邊和深部開展找礦工作,從深度上該區域多處已延伸至地下1000米以上,但經過調查可以發現繼續深入仍舊存在礦體。長江中下游大型礦床中在銅陵地區的研究程度較高,但通過深入研究可以發現雖然該區域整體工程程度較高,但分布卻不均勻,有不少點具有極低的工作程度,甚至有些地方還未進行過勘查活動,因此在銅陵工作程度低的區域深部及周邊進行找礦是非常具備潛力的。
追溯歷史,可以認識到自晚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以來在熱水噴流沉積的作用之下是礦床形成的重要原因。對于那些工作程度低的區域,并不是說這些區域沒有礦床勘查的潛力,很有可能由于勘查工作艱難等因素導致對這些區域沒有足夠的重視程度。比如在江西的彭澤縣一帶就很有可能挖掘出銀、鉛、鋅等礦床,此外在湖口縣的花尖山一帶也具備找礦潛力。
綜上所述,長江中下游成礦帶深部礦產資源主要可以從中新生代蓋層覆蓋區、已知大型礦床周邊和深部、工作程度低的地區這三方面入手開發,主要勘查依據科學,堅持不懈,開發新的大型礦產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