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銀龍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農業生產的重要資源,全球所面臨的糧食、資源和環境問題都與土壤息息相關。大量的研究證實,土壤重金屬污染不但損害土壤自身的理化性質,而且影響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類健康[2-6]。
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在我國比較突出,實際上這也是全球各國面臨的棘手問題[1]。
采集表層土壤,采集深度為0-20cm。土壤樣品原始重量大于1kg共采集土壤樣品1900個。
土壤樣品分析由地礦局分析測試中心承擔,分析指標:分析重金屬元素Cu、Cr、Ni、Pb。
測試中心依托XRF儀器設備,根據所需分析元素制定相應分析方案,Cu、Cr、Ni、Pb檢出限分別為1mg/kg、5mg/kg、2mg/kg、2mg/kg。
研究區土壤重金屬元素Cu、Pb、Cr、Ni數據統計特征見表1。

表1 土壤Cu、Pb、Cr、Ni元素參數統計表
含量單位:mg/kg。由數據統計表可知:
Cu最大值為260mg/kg,最小值為6mg/kg;Pb最大值為71 mg/kg,最小值為17.5 mg/kg;Cr最大值為120 mg/kg,最小值為10.7 mg/kg;Ni最大值為82.4 mg/kg,最小值為5.5 mg/kg。
(1)土壤中重金屬元素Ni在本區中變異系數相對較高,含量空間差異較大,其變異系數達0.12。
(2)重金屬元素Cu、Pb、Cr、Ni在土壤中均有富集趨勢,其平均含量均大于背景值。
在重金屬異常成因分析的基礎上,以污染物的累積程度為依據,對土壤污染現狀進行評價,主要針對Cu、Pb、Cr、Ni等指標,并在此基礎上,對人為污染異常及地質背景異常進行劃分。
按照公式,計算土壤污染物i的單項污染指數Pi:

式中,Ci為土壤中i指標的實測濃度;Si為污染物i采用區域土壤元素背景上限值(平均值+2倍標準差)。
按照表2所示的土壤單項污染指數環境地球化學等級劃分界限值,分別進行單指標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等級劃分,并對本地Cu、Pb、Cr、Ni四種重金屬元素進行污染評價。

表2 土壤環境地球化學等級劃分界限
結果顯示該縣土壤中Cu、Pb、Cr、Ni四種重金屬元素污染情況如下:
Cu在研究區污染程度較小,該區基本為清潔和尚清潔區,占研究區面積的84%。輕度污染區域相對分散,占總面積的21%。
Cr在研究區污染程度尚小,該區主要為清潔和尚清潔區,占研究區面積的89%。繼而為少量的輕度與中度污染區,呈散點狀分布于研究區域。
Ni在研究區大部分為尚清潔與清潔區,占研究區總面積的94%。其余部分為輕度污染,分布相對較為集中。
Pb在研究區大部分為尚清潔區和清潔區,占研究區總面積的95%。其余地區為輕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呈散點狀分布,并且中度污染所占比例極小,幾乎可以忽略。
(1)土壤中有害重金屬元素Ni在本區中變異系數相對較高,含量空間差異較大。
(2)重金屬元素Cu、Pb、Cr、Ni在土壤中有富集趨勢,其平均含量均大于背景值。
(3)該縣土壤中重金屬元素Cr、Ni、Pb污染程度較低,污染區域相對集中。污染區域為重工業區,污染與該區域工業生產排污有關。
(4)Cu元素存在重度污染區,雖然污染面積極小。重度污染區相對較為集中,與當地的工廠污染物排放有關。
(5)城市周邊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受人為影響。建議做好企業的環境管理工作,控制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