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悅 任新成
(延安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 陜西 延安 716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網絡教室、微格教學等教學模式相繼出現.而網絡教學是基于計算機網絡,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并促進新“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網絡教學是將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數據庫等應用到教學活動中的一種遠程教育.網絡教學不僅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而且形成了標準化的制度.最著名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計劃”,有專門的教育機構、相關部門和完整的體系對網絡教育學進行標準化的管理.我國教育部門首批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和湖南大學4所高校被作為遠程教育的試點院校.到目前,我們已經擁有大量的網上選修課,比如錦程網的職業規劃課、爾雅網的科學文化課等等.
發展性教學原則包括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使學生理解教學過程以及使每位學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一般發展是指從心理學的基礎出發,讓每位學生可以全面發展,不僅包括智力因素的發展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也就是說讓學生可以身心結合全面發展.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指教師因時因地因學生有科學依據地選擇適當的教學原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以最小的代價可以取得最大可能的成就.網絡教學正在尋找適當的學習目標、任務、組織形式、策略等,在耗能最低的情況下使教學得到相對最大效果.
結構主義教育學說認為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是最有價值的,它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學科知識,而且形成有效的遷移.發現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對科學文化知識進行再發現.網絡教學主張發現式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內在動機的培養.
布魯姆的掌握學習即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依據單元教學目標的群體學習、形成性檢測、矯正學習、總結性評價.掌握學習要求教師對每位學生負責,幫助學困生矯正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實施補救學習、促進所有學生最大化的發展.網絡教學模式把握住這一原則,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具有優越性.
終身教育認為:教育是從胎兒到墳墓的全程學習;它不是局限在學校范圍內的教學,同時也包括很多非正式和非正規的教育;學習者自己要知道如何學習;學習的內容無所不包;最終目標即形成完善的人和和諧的社會.網絡教學具有開放的時間、空間、年齡、環境等,它最大限度地滿足個人和社會的需求,終身教育的觀點在網絡教學中都有所體現,同時網絡教學也加快實施終身教育的步伐.
高中物理網絡教學模式包括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索、網上協作、隨堂測試、課堂小結.這種教學模式讓每位學生的物理知識形成有意義的構建,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網絡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性,而且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助于實現因材施教即個別化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于硬件設施,中學缺乏網絡教學的專門教室,教室中應該包括學生使用的電腦和教師使用的監督器等.軟件環境主要包括教師監督學生的系統、使用Flash動畫制作的教學課件、使用SPSS數據分析進行教學評價,還有學生可以查找資料的專門網址等等,這些條件在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網絡教學模式有待我們進一步開發利用.
圖1所示的流程圖可以清晰直觀地表明探究式網絡教學模式的整個過程.

圖1 網絡教學流程圖
學生在上課前先進行測試,如果學生的成績合格(即i>80分),學生可以自己安排時間:聽課或者自學,但是必須是與物理有關的.不合格者必須接受教師的面授和在線學習,完成每一課時的學習,進行隨堂測試,分數合格者進行下一個課時的安排;分數不合格者進行循環的補救教學,直到分數合格為止.
3.3.1 提出問題策略
計算機網絡技術迅猛地沖擊著我國的基礎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方面.在網絡教學的環境中,教師通過哪些策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呢?
(1)創設提出問題的情境:要讓學生發現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需要教師創設出合理的物理情境,而多媒體網絡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網絡教學能夠重現生活情境,學生通過觀察可以發現問題,培養學習物理的興趣.
3.3.2 創設情境策略
創設問題情境時應該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創設真實情境:網絡教室的多媒體、超媒體和虛擬技術提供“真實”的物理情境,它們把圖、文、聲、像相互結合起來,提高物理情境的真實性與趣味性.
(2)創設質疑情境:創設有質疑性的問題情境,有助于培養學生深入思考、提出有價值問題的能力,更能有效加強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系.
3.3.3 協作學習策略
協作學習即兩人或者多人一組,相互討論完成教學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的意識、相互團結的能力.協作學習的基本策略有以下兩種.
(1)競爭式的協作學習策略:提出相同的問題,提供相同的教學器材以及資料,看誰可以首先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2)協同式協作學習策略:由小組共同完成一項教學任務,學生之間相互辯論、互相監督、相互幫助,每個學生進行分工合作,可以有效地培養合作精神.
3.4.1 課堂前測
讓學生在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試題中既包括前面所學知識的回顧,也包括新知識的預習.然后給固定的時間進行自我檢測,用電腦閱卷及時反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教師通過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修改完善教學程序的設計.
3.4.2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過程
3.4.3 課后鞏固
由于時間和器材短缺不能保證每位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更不能保證實驗都成功,通過Flash動畫展示實驗過程,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電流的磁效應,對于實驗失敗者,還可讓其找出失敗的原因.
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如表2~4所示[4].
(1)學生對兩種教學模式感興趣的程度

表2 學生對網絡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的感興趣程度
結論:網絡教學比傳統教學更受歡迎,即學生們更喜歡在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習.
(2)在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比較

表3 學生在兩種教學模式下,知識的掌握程度
結論:雖然網絡教學模式比較受歡迎,但是在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網絡教學不及傳統教學.
(3)在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綜合能力的比較

表4 學生在網絡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模式下,綜合能力的表現
結論:網絡教學模式中培養出學生掌握網絡學習工具、交流協作能力、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明顯高于傳統教學.
統計分析(圖2)發現,網絡教學模式更受歡迎,網絡教學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流協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獲取課外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圖2 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的相關數據分析[4]
網絡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較優點體現在:通過前測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實施;對于學優生,自己可以分配時間使時間有效利用;對于學困生,采取補救教學,前測、后測結合,能及時反饋學習情況,將診斷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提高評價的可信度.但是網絡教學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學優生自學時會降低學習效率;對于學困生,進行補救教學時,學生的自尊心會受到傷害,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對于教師,需要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對教師的操作技能進行專門的培訓,對學生的自律、自控能力進行培養,對教育體系要完整化、規范化、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