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10月9日文章,原題:特朗普錯了,中國可不是墨西哥
“當美國在與幾乎所有存在生意往來的國家的貿易中賠錢,損失高達數百億美元時,貿易戰是好事,取勝輕而易舉。”特朗普3月2日的這條推文勾勒出其貿易政策的目的和手段。此次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勝利將使他確信自己是正確的。但中國可不是墨西哥。
嚴肅的經濟學家認為,尋求對每個貿易伙伴國都取得貿易順差是荒謬的,這甚至不是明智的重商主義——明智的重商主義聚焦整體貿易平衡。然而,在自由資本流動的情況下,整體貿易平衡是愚蠢的目標,也是貿易政策無法實現的目標。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如此原始的觀念竟然統治著地球上最發達的國家。2017年,墨西哥對美出口占GDP的28%,而加拿大的這一比例為19%。與此同時,美國對墨西哥出口僅占GDP的1.3%,對加拿大出口僅占GDP的1.5%。當像加拿大和墨西哥這樣的國家不對稱地依賴美國時,美國有可能獲勝。
但中國則是另一回事。2017年,中國對美出口占GDP的比重(4.1%)明顯高于美國對華出口占GDP的比重(0.7%)。中國的雙邊順差約占其GDP的3.1%,遠低于2006年的10.2%。想象一下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都征收高昂關稅。人們可能認為,此舉的效果是使中國的GDP降低。但隨著中國反擊舉措發揮作用,美國對華出口也將減少。中國出口商可以把商品銷往其他地區。最終,在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貿易戰可能造成中國GDP略微縮水。但中國想要抵銷需求損失也不難。
特朗普犯了兩個典型錯誤。首先,他的目標定得過高。美國對華貿易的重點不在于它從中國進口太多,而在于美國對華出口額太低——這表明美國商品缺乏競爭力。同時,中國不會放棄技術升級的希望。當然,沒有哪個大國會放棄這一點。其次,他高估了美國實力。我們可以設想中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做出改變。我們還可以設想中國放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以換取市場經濟地位。如果知識產權在中國得到更好保護,那么將有更多美國企業在華投資——這似乎與他想要的結果背道而馳。
特朗普可能會鼓吹達成歷史上最棒的貿易協議。但最終誰贏了?答案是沒有贏家:基于規則的貿易體系被摧毀,中美關系受損,世界變得更加危險。美國可能在知識產權和市場自由化方面與中國達成協議。但美國無法達成一份平衡雙邊貿易或阻止中國經濟發展的協議。貿易戰不可取,與大國打貿易戰,取勝沒那么容易。▲
(作者馬丁·沃爾夫,胡建坤譯)
環球時報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