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精誠
貴州醫科大學,貴州 貴陽 550025
醫療糾紛案件專業性強、爭議大,是醫患關系處理和司法實踐中的熱點和難點。近年來,貴州省的醫療糾紛案件一直處于高發態勢,醫患矛盾突出。加強對醫療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研究,增強對該類案件特殊性的認識,有助于妥善解決醫療糾紛,及時有效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醫療糾紛處理規則的完善與適用,助推醫學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本調查對貴州省2015-2017年發生的醫療糾紛案件的數量、分布區域、分布科室、判決賠償情況等進行分析比較,了解全省區域內醫療糾紛案件的現狀和特點,為解決貴州省醫療糾紛問題提供參考。
案件數據來源于貴州省各級人民法院截止2018年1月16日上傳至中國裁判文書網①的全部案例,案件對象限定在2015-2017年期間立案審理、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案由、發生在貴州省的全部醫療糾紛案件。
統計分析案件一、二審及申訴案件數量情況,案件發生的區域,案件涉及醫院的類型和性質,案件爭議所涉及的診療科室的分布,人民法院判決賠償的金額等。
采用Excel收集整理醫療糾紛案件的相關內容,并建立數據庫,采用構成比(或率)、頻率等指標對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
截止2018年1月16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發生在貴州省的以“醫療損害責任糾紛”為案由的醫療糾紛案件,2015年77件②,2016年170件,2017年201件,共計448件。448件醫療糾紛案件中,一審案件有293件,二審案件131件。醫療糾紛在一審法院裁判后,仍有近半案件不服而提起上訴,而其中24件案件在終審生效后仍繼續提起再審③,見表1。

表1 2015-2017年貴州省醫療糾紛案件數量
448件醫療糾紛案例在九個市(州)均有分布,其中遵義市數量最多,三年共計128件,其后為畢節市、貴陽市,見表2。

表2 2015-2017年貴州省醫療糾紛案件在市(州)分布情況
在賠償費用上,近三年案件中當事人主張賠償的數額以及人民法院實際裁判支持的賠償數額都在逐年增加。2015年患方訴請賠償金額總計18,618,785.26元,人民法院裁判支持的賠償金額總計5,956,412.94元,支持金額占訴請金額的32%。2016年訴請金額25507441.48元,裁判支持金額9075119.36元,支持金額占訴請金額的35.6%。2017年訴請金額43280995.81元,裁判支持金額19880051.8元,支持金額占訴請金額的45.9%,見表3。

表3 2015-2017年貴州省醫療糾紛案件涉案金額(單位:元)
448例醫療糾紛案件中,三甲醫院有106件,三甲以下醫療機構有345件(有3個案件同時涉及兩種類型醫院),見表4。

表4 2015-2017年貴州省醫療糾紛案件涉及醫療機構的類型
以醫院所有制標準劃分,448件醫療糾紛案件中,民營醫院118件,公立醫院333件(有3個案件同時涉及兩種性質醫院),見表5。

表5 2015-2017年貴州省醫療糾紛案件涉及醫療機構的性質
醫療糾紛案件體現在診療科室的對應上,分布不均衡。其中,外科有103件,糾紛數量名列榜首;其次是產科、骨科相對較多,見表6。

表6 2015-2017年貴州省醫療糾紛案件在診療科室的分布
*部分裁判文書未涉及實體審理,未注明診療科室情況。
在448件醫療糾紛中,進入實體審理的有315件,而其中302例案件均委托相關醫療損害鑒定機構進行了專業鑒定,占比高。

案件總數實體審理的案件委托鑒定的案件(n,%)448315302(95.87%)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貴州省近三年的醫療糾紛案件一直處于高發態勢,案件數量多,案件爭議大。醫療糾紛案件數量在市(州)的分布與該區域的人口數量、醫院數量等具有較大關聯,人口數量多、醫院數量多的地方,醫療糾紛總數相對較多。雖然三甲以下醫院發生糾紛的總量多,但以三甲以下醫院在全省醫療機構的大占比來看,三甲醫院發生糾紛的比例較高。基于收治疾病的種類及對病人診療措施的差別,醫療糾紛體現在醫院各臨床診療科室上的分布也不均衡。在賠償費用上,近三年案件中當事人主張賠償的數額以及人民法院實際裁判支持的賠償數額都在逐年增加,這與案件數量上升相關及賠償計算標準逐年上升有關。④
醫患沖突的背后也是經濟利益的沖突,高額的醫療費用,加上患者對醫學認識的不足,導致患方期望值過高,一旦治療失敗,極易引發醫患糾紛。[1]通過全民醫保等制度消除醫患之間利益的沖突,是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實現醫患關系良性發展的必然途徑。
醫療糾紛案件涉及醫學專門性問題,很多案件到最后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也是一個醫學問題。[2]在案件的具體裁判中,不論是過錯認定、責任比例,還是賠償計算等,人民法院均把專門事項的鑒定意見作為最重要的參考依據,這也反映了醫療糾紛處理規則適用上的特點。通過對鑒定結論及裁判文書的分析,在近幾年醫療糾紛案件中,因管理疏漏及醫護人員過失發生的醫療糾紛較為普遍。在案件中的表現包括醫護人員無資質、不遵守診療規范規程、病歷書寫不規范和風險告知缺乏等,醫療機構應強化精細化管理、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和樹立創新服務意識。[3]基于行業特點,醫療行為本身也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和較高風險性,因而導致相應糾紛高發,這是醫療技術發展和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伴隨效應,并非單個醫患主體所能承受,也不應該僅僅由其承受,而應由全社會在對醫療技術發展有合理期待的基礎上,通過建立健全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執業保險機制予以分擔。[4]通過保險制度,鼓勵醫務人員創新,助推醫學技術發展。
在處理程序上,如果醫療糾紛都通過訴訟途徑解決,不僅會占用大量司法資源,而且程序復雜、成本高昂、對抗性強。[5]以非訴方式解決醫療糾紛,不但能減少醫療糾紛案件的發生,還能合理引導患者預期、避免醫患雙方對抗。2013年12月16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出臺《貴州省醫療糾紛人民調解處理辦法(試行)》,開始推動醫療糾紛專業調解工作,[6]建立和完善獨立、專業、高效的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勢在必行而又大有可為。
[ 注 釋 ]
①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
②2015年時裁判文書上網制度尚未全面實施,該上傳數據可能并不完整.
③因案件審理及文書上網存在周期并有延后,相關數據及其比例并不能完全一一對應.
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人身損害賠償有關費用計算標準,按照政府統計部門公布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上一年度相關統計數據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