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周恩來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就擅長對聯藝術,一生撰寫過不少對聯。這些對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精煉,感情真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革命人生。
青年時代,周恩來在天津南開學校讀書時,摯友王樸山即將畢業,欲赴日本留學。臨行前,周恩來飽含激情地書寫了一副對聯贈給王樸山:“浮舟滄海;立馬昆侖。”寥寥八個字,氣貫長虹,表達了青年人當以振興祖國、抵御外侮為己任的雄心壯志。不僅如此,周恩來還借王樸山東渡日本一事撰聯自勉:“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
1917年,周恩來到日本留學,同王樸山相互唱和,又書贈一聯:“共扶元氣回陽九;各放光明照大千。” 報效祖國,努力奮斗,欲將光明照亮大千世界,可謂豪情激蕩。
1939年,冼星海在延安首次指揮演出《黃河大合唱》。演出結束后,周恩來為冼星海題寫一聯:“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這是周恩來聽聞此曲后,對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高度贊譽。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周恩來在延安各界追悼大會上撰寫了一副挽聯:“從排滿到抗日戰爭,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從五四到人權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的歷史功績。
1941年春,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正值60壽誕,卻因觸犯國民黨當局而被關押在貴州息烽監獄。中共及各界人士與國民黨當局交涉,請求將馬老保釋回重慶,以示慶壽,但國民黨當局不予理睬。重慶大學學生聞訊后群情激憤,不顧國民黨當局的阻撓,在重慶大學禮堂為馬寅初搭起壽堂祝壽。壽堂上,周恩來和董必武、鄧穎超聯名題寫的一副紅綢壽聯引人注目:“桃李增華,坐帳無鶴;琴書作伴,支床有龜。”上聯“坐帳無鶴” 典出《神仙傳》,指壽堂里缺了壽星;“支床有龜” 則源于《史記·龜策列傳》,取馬老健康長壽之意。“有龜” 是“有歸” 的諧音,暗含祝愿馬寅初順利歸來之意。此聯既贊頌馬寅初的高尚人格,也是對國民黨迫害行徑的抗議。
朝鮮戰爭爆發后,1951年,何香凝為志愿軍畫了一幅《喜鵲牡丹圖》,請周恩來題詞留念。周恩來欣然命筆,在《喜鵲牡丹圖》上寫道:“鵲報援朝勝利;花貽抗美英雄。”書畫聯語璧合,互相輝映,深刻表達了周恩來對何香凝以及文化界積極參與抗美援朝運動愛國熱情的肯定和鼓舞。
1960年,毛澤東和周恩來一起到湖南視察。兩人同乘一舟,來到湘江的橘子洲頭,江面是風帆競發,百舸爭流,毛澤東觸景生情,提出與周恩來對對聯,隨即出了上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聯情景相融,舟與洲讀音相諧,想對出下聯難度很大,因此周恩來一時也未能對出。之后離開橘子洲乘車向長沙市內馳去,行至天心閣時周恩來忽見一群鴿子從閣內飛出,才思敏捷的他立即對出了下聯:“天心閣,閣中鴿,鴿飛閣不飛。”下聯續得十分工整、貼切。真可謂出聯絕,續聯妙,毛澤東十分滿意。
1962年3月,周恩來參加中央財經小組會議。當陳云講到對重工業、基本建設調整要“傷筋動骨”時,周總理插話說,可以寫一副對聯贈送給大家:“先抓吃穿用;實現農輕重。”橫批:“綜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