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在7月的超跌反彈行進至8月戛然而止,大盤股、強勢股的補跌及市場對政策和經濟前景的謹慎預期令指數繼續磨底,成交量的低迷也彰顯投資者的信心不足。月中滬指創下2653點的新低,依靠金融、通信行業的走強而勉強企穩。截止8月31日收盤,上證指數報2725.25,月度下跌5.25%,成交量降至3萬億元以下;深圳成指報8465.47,當月大幅7.77%;創業板指數再創收盤新低,收報1435.20,跌幅8.07%。
行業方面,多數板塊隨指數震蕩下行,前期防御屬性較好和中報業績平淡的行業跌幅較深,家用電器、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6個板塊跌超10%。全部申萬行業中僅采掘業錄得漲幅,上漲1.39%;通信及銀行板塊緊隨其后,微跌0.34%及1.65%、支撐指數。
個股表現中,剔除次新股,月度漲幅前10名中上漲超過50%的僅2只股票,東方新星和*ST安泰分別錄得月度77.13%和61.62%的上漲。兩市僅71家公司8月漲幅超過10%,合計2789家公司下跌。4家公司的股價在8月遭腰斬,分別是當代東方、ST長生、商贏環球和剛泰控股。
市場有擔憂,仍缺乏信心
8月底市場進入短期分歧加大階段。7月下旬至8月,政策層面出臺了一系列維穩融資和經濟的政策,包括窗口銀行指導投資低評級信用債、理財新規過渡期內放松、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的定調,以及期待已久的個稅改革,政策維穩意圖明顯。
不過,市場表現難以反映投資者對經濟和指數企穩的信心。7月下旬以來,股市從2900點再次跌破2700點,并一度觸及2653點,較2016年初形成的2638前期低點已經不到20個點。
投資者的擔憂主要來自三方面。首先是經濟前景,7月經濟數據整體弱于預期,消費需求放緩,上市企業盈利增速面臨拐點等都體現經濟下行壓力。其次是金融緊縮環境,監管趨嚴、金融機構信用擴張能力受限一定程度上抑制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最后則是外部因素擾動,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及股市走弱降低風險偏好,中美貿易摩擦未見好轉易引發悲觀情緒。
上漲乏力、陰跌連續、成交低迷使投資者舉步維艱,所謂的利好消息演變為“狼來了”的故事。階段性的反彈行情往往被新的利空和下跌吞噬,試圖做多或抄底的投資者非損即套,市場“寧可錯過,不愿做錯”的心態使得股市對于未來的預期變得越來越悲觀,漲跌的反復與磨底即短線分歧的表現。
總體而言,盡管政策面由緊轉松、機構資金也在底部逢機買入,但制約市場上行的中長期因素依然存在,舊的風險未化解、新的風險或醞釀,因此指數仍然處于底部震蕩區間:有所反彈,但亦難形成趨勢性上行。
九月面臨方向選擇
目前,市場成交量逐步萎縮,上證指數甚至出現單日成交金額低于1000億的情況,隨著多空雙方博弈的持續,投資者需關注成交量變化及可能的方向選擇。
當下A股估值水平橫向全球范圍處在最低的水平,縱向處在歷史最低區間,已經對各種利空有了充分反映。短期內,也許悲觀情緒仍有反復,但是稍微拉長時間區間,大量公司的價格已經有相當的吸引力。如果場外和機構等資金的加倉意愿恢復,則可視為轉機出現的跡象。
投資策略方面,穩健投資者需要防范市場可能出現的進一步回落,目前存量博弈及震蕩行情中宜控制倉位,在量能沒有持續變化的情況下,短線投資宜逢低適量、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