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肖龍,文素蕓,陳 佳,萬依陽,程宇陽,寇建村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動物科技學院,陜西楊凌 712100)
黃土高原是蘋果(Malussieversii)的優勢產區,蘋果產業的發展對當地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近來由于有機肥源短缺,化肥過量施用,導致蘋果園土壤肥力退化、養分失調、有機質含量偏低,嚴重制約蘋果產業的發展[1-2]。
果園生草是一種新興的果園土壤管理方式,既能有效減少蒸發,保持土壤含水量,同時,所生果園草刈割后又可通過覆蓋或埋置等方式降解還田,改善土壤肥力,保持果園土壤有機質平衡[1-2]。白三葉(Trifoliumrepens)為豆科車軸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蓄水保墑作用,且根瘤菌固氮作用優勢明顯,是目前黃土高原蘋果園應用最廣、效果最佳的果園草種之一[3]。目前,對果園生草的研究多集中于生草本身對提高果園土壤肥力、促進果樹生長發育以及影響果園小氣候等方面[4-6],而果園草降解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7]。已有研究表明,果園白三葉刈割后通過埋置或覆蓋的方式返園,其降解速度較慢,需時較長[8]。
好氧堆肥主要利用微生物好氧發酵降解有機物質,使堆肥材料最終達到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目的,得到可作為肥料的最終產物[9]。影響堆肥的因素有溫度、含水率、pH、C/N、有機質含量以及氧氣含量等,其中,C/N是影響堆肥成功與否及堆肥肥力的最關鍵因素[10]。當堆肥中C/N 過低時,堆體中的氮以 NH3形式大量揮發損失從而降低肥效;當堆肥C/N 過高時,會降低微生物降解速度,延長堆肥時間[11]。以往的研究表明,C/N 為25~35均可進行高效堆肥[12]。
將果園白三葉堆肥后返園,一方面可以提高果園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可以縮短有機物的轉化時間,是一種較好的果園草利用方式。但由于白三葉單獨堆肥時C/N過低,影響堆肥效果。而小麥作為黃土高原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其秸稈量大、價廉,C/N較高。如將白三葉和小麥秸稈適量混合進行堆肥,既利用現有資源,又能獲得較好的堆肥效果,但是此方面研究未見報道。本研究以白三葉為材料,用小麥秸稈為碳源調節C/N,研究不同初始C/N下白三葉堆制有機肥的肥效,以期確定白三葉、小麥秸稈的最佳堆肥比例,為實現白三葉高效利用,緩解蘋果園有機肥短缺問題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于2017年5-7月進行。供試白三葉取自陜西楊凌國際合作科技園——現代農業創新園的蘋果試驗基地,新鮮莖葉刈割后隨即進行風干,備用;小麥秸稈由農戶提供(秸稈新鮮、未見發霉和明顯的感病植株),物料基本性質見表1。
將小麥秸稈、白三葉切碎至長度10 cm左右。以不同比例混合,使初始C/N分別為25(T25)、30(T30)和35(T35),3次重復。調節混合物料含水量至 60% 左右后混合均勻,裝入發酵箱,發酵箱容器規格為0.60 m×0.45 m×0.46 m(長×寬×高)。為避免局部厭氧,在堆置的前2周,每周翻堆2次,之后每周翻堆1次。為保證良好的微生物生活環境,堆肥前期定期添加滅菌去離子水,使物料含水量維持在60%左右。
堆體溫度:每日10:00和17:00用水銀溫度計測定堆體中部同一高度(23 cm)隨機5個位置的平均值作為堆體溫度,同時記錄環境溫度。

表1 物料基本性質Table 1 Basic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于堆肥開始(0 d)和結束(51 d)時取樣。采取多點采樣法取樣,均勻混合樣品后,四分法保留200 g,分為風干樣與鮮樣(4 ℃冰箱保存) 2 份,分別密封后保存。鮮樣用于銨態氮和硝態氮的測定。將鮮樣與1 mol/L NaCl溶液1∶10混合(質量/體積),水平搖床震蕩混勻2 h后靜置過濾,用流動分析儀測定銨態氮和硝態氮的質量分數。風干樣用于全碳、全氮、全磷、全鉀、速效磷和速效鉀的測定,參照文獻[13]的方法測定。其中,全碳采用灼燒法測定,全氮和全磷采用元素分析儀測定,全鉀和速效鉀采用火焰光度法測定,速效磷采用0.5 mol/L NaHCO3法測定。
采用DPS 7.05對試驗數據進行整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作圖。
由圖1可以看出,白三葉和小麥秸稈混合后,3個處理均從堆肥后的第2 天開始升溫,經歷升溫期、高溫期和降溫期3個階段。T25、T30和T35達到最高溫度所需時間分別為26、5和6 d,最高溫度分別為47、58和67 ℃,50 ℃以上持續時間分別為0、7和9 d。

圖1 堆肥過程中的溫度Fig.1 Temperature during composting process
堆肥前(0 d),T30和T35處理的全碳質量分數顯著低于T25(P<0.05),堆肥結束(51 d)時,T25處理的全碳質量分數顯著高于T30和T35;T25、T30和T35處理堆肥后比堆肥前全碳質量分數分別降低17.4%、22.1%和23.1%;T35處理有機碳降解較快,T30次之(圖2)。
堆肥前,3個處理全氮質量分數為T25>T30>T35,結束時分別提高12.2%、54.6%和91.7%(圖3-A)。但是,堆肥前,T25和T30處理的全磷質量分數顯著高于T35(P<0.05),結束時,全磷質量分數大小為T30>T25>T35,且差異顯著(P<0.05),分數分別較堆肥前提高63.1%、71.1%和101.1%。(圖3-B)。而堆肥前,3 個處理全鉀質量分數無顯著差異,堆肥結束時,T25、T30和T35處理比堆肥前分別提高63.9%、61.1%和102.6%(圖3-C)。

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 same bellow
圖2堆肥前后全碳的質量分數
Fig.2Totalcarbonmassfractionbeforeandaftercompostingprocess

圖3 堆肥前后全氮(A)、全磷(B)和全鉀(C)的質量分數Fig.3 Total nitrogen(A), phosphorus(B) and potassium(C) mass fraction before and after composting process
由圖4-A可知,堆肥前,T25處理的銨態氮質量分數顯著高于T30和T35(P<0.05),堆肥結束時,T25和T30比堆肥前分別提高3.2 倍和2.7倍,而T35降低58.3%。堆肥前,T30和T35處理的硝態氮顯著高于T25(P<0.05),堆肥結束時, T25、T30和T35處理分別提高3.0倍、2.0 倍和1.6倍(圖4-B)。
堆肥前,T25和T35處理的速效磷質量分數顯著高于T30(P<0.05),堆肥結束時,T25、T30和T35處理分別提高65.1%、88.8%和49.6%,T25和T30顯著高于T35(圖4-C)。T35處理速效鉀質量分數在堆肥前顯著高于T25(P<0.05),堆肥后,T35處理顯著高于T25和T30(P<0.05),T25、T30和T35處理分別較堆肥前提高82.7%、84.1% 和107.4%(P<0.05)(圖4-D)。
溫度是好氧堆肥過程的關鍵指標,其變化可以直觀反映堆肥過程中的微生物活性[14]和堆肥進程[15]。溫度的變化也與堆肥中可被氧化分解的有機質含量呈正相關[16]。本研究中,T25處理最高溫度為47 ℃,這可能是由于該處理條件下碳源不足,不利于微生物的活動,因此不利于白三葉和秸稈的完全腐熟[17]。而T30和T35處理50 ℃以上高溫均持續在7 d以上,說明在白三葉和小麥秸稈混合后堆肥時,C/N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動,從而能夠有效促進堆體腐熟。3個處理堆肥完成后,有機碳質量分數均降低,這是由于堆肥過程中微生物降解消耗有機碳,使全碳質量分數下降,與趙建榮等[18]的研究結果一致,但T30和T35處理降低22.1%和23.1%,說明降解腐熟效果較好。

圖4 堆肥前后銨態氮(A)、硝態氮(B)、速效磷(C)和速效鉀(D)的質量分數 , available phosphorus(C) and available potassium(D) mass fraction before and after composting process
一般認為,堆肥溫度在50~55 ℃以上保持5~7 d,或者55 ℃以上維持3 d 以上可以滅殺物料中所含病原菌,達到堆肥衛生學指標和腐熟的標準[10]。本試驗中,白三葉堆肥的C/N分別為25、30和35時,50 ℃以上持續時間分別為0、7和9 d,因此,在C/N為30或35時,白三葉可以堆制安全有機肥。
隨著好氧堆肥的進行,物料中的有機物分解礦化,物料發生“濃縮效應”[19],使堆體的體積隨之減小,堆肥后總氮、總磷以及總鉀質量分數因被濃縮而增加[20-21]。本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C/N 為35時,堆肥后全氮、全磷和全鉀增加,較堆肥前分別提高91.7%、101.1%和102.6%;3個處理的速效磷和速效鉀質量分數均提高。在堆肥過程中,銨態氮先迅速上升后快速下降,但最終銨態氮降低。銨態氮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機物氨化和有機氮礦化作用,微生物作用于有機氮使其轉化為簡單含氮有機物,然后再進一步反應生成NH3,而NH3可以溶于堆肥產生的水中轉化為銨態氮,因而銨態氮含量表現為上升趨勢[22]。隨后銨態氮的降低是因為隨著堆肥進程,在硝化細菌作用下,將銨態氮轉化所致[18]。但是,在本研究中,C/N為25和30的處理銨態氮質量分數增加,而C/N為35的處理銨態氮質量分數降低。這可能是因為碳氮比為25和30時,堆肥進程較慢,硝化細菌活性較低,使得部分銨態氮未能及時轉化所致。
白三葉用小麥秸稈調整C/N為35時,堆肥后全氮、全磷、全鉀、速效磷、速效鉀質量分數較堆肥前分別提高91.7%、101.1%、102.6% 、49.6%和107.4%,而在小麥秸稈與雞糞的高溫好氧堆肥中,全氮、磷、鉀以及速效磷、鉀的質量分數分別提高21.8%、11.5%、15.8%、25.9%和12.4%[23]。表明白三葉和秸稈堆肥降解腐熟濃縮效果較好,可以快速提供有效的有機肥源。
C/N是影響堆肥進程及其腐熟情況的重要因素。C/N為25~35 均可進行高效堆肥[12]。本研究比較白三葉和小麥秸稈混合后3種不同 C/N(分別為25、30和35)的堆肥過程中溫度及其碳、氮、磷、鉀養分的變化差異,發現C/N為25、30和35的處理,全氮質量分數分別提高12.2%、54.6%和91.7%,全磷質量分數分別提高63.1%、71.1%和101.1%,全鉀質量分數分別提高63.9%、61.1%和102.6%,硝態氮質量分數分別提高3.0倍、2.0倍和1.6倍,速效磷質量分數分別提高65.1%、88.8%和49.6%,速效鉀質量分數分別提高82.6%、84.1%和107.4%。因此,白三葉堆肥時,用秸稈調節的C/N不同,堆肥效果不同。這與牛糞[10]、豬糞[11]堆肥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牛糞、豬糞堆肥時,C/N為25 時堆肥效果最佳。這可能是因為白三葉養分質量分數和其他物料存在差異。同時,好氧堆肥是一系列微生物參與及酶促反應的過程,本研究僅對堆肥前后的肥力變化進行測定,后續需對白三葉堆肥過程中微生物種類、數量及酶活性變化機制進行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