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依

讀高一那年,我有一顆文藝的心,對應試教育深惡痛絕,總想著要浪跡天涯,去尋找詩和遠方。身為中學語文老師的媽媽,卻完全不欣賞我的“才華”,她總是說:“好好讀書,等你哪天有資本了,才有資格特立獨行。”
我頗不以為然,甚至還悄悄羨慕自己的同桌——父母離異,誰都不管她,多好。高一暑假,同桌突然告訴我要退學,準備去省城開服裝店。我想跟著一起去。然而還沒等到發車,媽媽就趕到汽車站,把我截了下來。回到家,媽媽邊幫我拆行李,邊教育我:“你就這樣離家出走?只帶幾件夏天的衣服,到了天冷還不凍死你。”
高二時,我喜歡上了隔壁班一個男生,于是省吃儉用幾個月,準備用省下的錢買一雙運動鞋送給他做生日禮物。可是還沒等到生日,“暗戀”就被媽媽發現了。“絕對不許早戀。”媽媽的口氣不容置疑。我倔強地說:“為什么不行?我沒早戀,他還不知道我喜歡他。”媽媽更生氣:“女孩子要矜持,倒追是得不到幸福的。”
我不死心,還暗暗嘲笑媽媽觀念老土。男生生日那天,我終于說出“我喜歡你”。男生卻只是似笑非笑地看著我,不置可否。不久,我看到他和另一個女生親密地并肩而行,而學校里卻幵始流傳關于我的風言風語。
受傷的我拼命學習,最終考上了省重點大學。報到那天,我竟然邂逅了高中同桌,她在立交橋上擺了一個雜貨攤。我驚訝地看著她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問:“你怎么不開店了?”同桌苦笑:“經營不善,倒閉了。”隨后,她又羨慕地對我說:“看你多好,讀大學了。我真后悔沒有好好讀書。”我忽然想起媽媽當年說過的話,心里不禁一動。
大三那年,我戀愛了。男友家庭條件不太好。男友過生日,為了給他驚喜,我悄悄地在學校附近的西餐廳訂了餐位。按照事先設定,我將男友騙進了西餐廳。可當服務生端上牛排時,男友卻勃然大怒,埋怨我不懂勤儉節約,不給他面子,明明知道他很窮,卻選擇在這樣的餐廳里吃飯。
我把這些告訴媽媽時,還在為男友說話:“是我考慮不周。他很節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嘛。”媽媽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你不應該自責。他這不是節約,而是性格有問題。極度的自卑造成他這種所謂的自尊,比他的貧窮更可怕。”對媽媽的話,我半信半疑。
工作后,因為工作需要,我買了很多新的職業裝。想不到男友又開始批評我不懂勤儉節約。周末,我和同事一起外出游玩,他也批評我浪費時間、浪費錢;偶然,我聊起同事家新買的房子,男友又是一臉的不悅,甚至懷疑我含沙射影,嫌棄他買不起房子。
—次次的爭吵,讓我覺得心累,這就是我想要的愛情嗎?
終于,我和男友分手了,將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我明顯地感到自己的知識結構遠遠跟不上工作的需要,于是萌生了讀研的想法。但是,讀研就意味著要放棄目前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第一次,我主動征詢媽媽的意見。媽媽的回答卻是:“你自己拿主意吧。你己經長大了,知道該怎么做。”媽媽的臉上寫滿信任,我心里驀然一暖。
我最終選擇了讀研,并在讀研時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丈夫長相普通,但溫柔體貼。第一次上門,媽媽的臉上笑出了一朵燦爛的花。我知道,媽媽認可了這個女婿。現在,我的女兒也己經三歲了,淘氣頑皮,偶爾還會和我頂嘴。每每此時,我總是微笑著將女兒擁在懷里。
也許,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階段,自以為是,不肯聽媽媽的話。但等到經歷過生活,就會發現,媽媽的很多話盡管不是金玉良言,但一定都是沉甸甸的愛。
(編輯/祝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