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藏羚羊的跪拜》是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本中的著名篇章。文中贊美了崇高的母愛,展示了生命的強大力量,呼吁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故事中的主角就是可可西里的驕傲——藏羚羊。2008年,藏羚羊更是以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的身份走向了全世界。
藏羚羊又名長角羊、羚羊,為牛科藏羚屬動物,是中國重要的珍稀物種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體形與黃羊相似,但比黃羊略為健壯。一般成年藏羚羊體長為117~146厘米,尾長15~20厘米,肩高75~91厘米,體重45~60千克。藏羚羊通體被毛豐厚細密,呈淡黃褐色,略染粉紅色,腹部、四肢內側為白色。與雌羚羊不同,雄羚羊的面部和四肢前緣為黑色或黑褐色,還有形狀特殊的角。羚羊角有20多個明顯的橫棱,細長似鞭,烏黑發亮,從頭頂幾乎垂直向上,僅光滑的角尖稍微向內傾斜,長度一般為60厘米左右,雄壯威武。
藏羚羊棲息于海拔4600~6000米的荒漠草甸、高原草原等環境中,尤其喜歡水源附近的草灘。它們性情膽怯,常隱藏在巖穴中,或者在較為平坦的地方挖掘小淺坑,將整個身子匿伏其內,只露出頭部。這樣既可以躲避風沙,又可以發現敵害。藏羚羊有著極為良好的群體精神,當野狼突然逼近的時候,藏羚群體往往并不四散奔逃,而是聚在一起,低著頭,以長角為武器與野狼對峙。這也常常使得野狼無從下手,只得作罷。當藏羚羊中間出現“傷員”時,大隊藏羚羊就會減慢前進的速度,照顧它們受傷的伙伴,以盡量減少掉隊同伴被猛獸吃掉的危險。
冬末春初為藏羚羊的交配季節,雄羚羊處于興奮狀態,身體消瘦。每只雄羚羊大約控制著10~20只雌羚羊。它們會嚴格看守,不讓任何一只雌羚羊溜走或者被其他雄羚羊奪走。如果發現有其他“情敵”靠近,雄羚羊便會挺身而出,低首發出叫聲,并以角猛擊。失敗者往往掉頭逃跑一段后,又慢慢地尾隨過來,多次失敗,才不得不放棄。有趣的是,有時雄羚羊會以肛門指向雌羚羊群,并且用蹄擊地,曲尾低首,發出輕蔑的叫聲,表示不再愿意統領它們。此時,雌羚羊們就可以自動解散,尋覓其他雄羚羊。
雌羚羊群體的活動較為特殊。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成千上萬只的雌藏羚羊,來到可可西里的卓乃湖產下它們的下一代,之后再回到各自的棲息地。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有學者猜測,是可可西里獨特的環境優勢吸引著母藏羚羊群。卓乃湖的海拔相對較低,氣候環境溫暖舒適,水草豐美,天敵少,豐富的食物、相對安全的環境有利于藏羚羊的生產和生長。
大群的藏羚羊為瘠薄的高原土壤提供了有機肥料,使牧草長勢旺盛。它們產仔后遺留下來的大批胎盤及老弱病殘者,又為野狼、禿鷲等許多肉食動物提供了食物。因此,藏羚羊在青藏高原的生態系統和食物鏈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人類活動范圍擴大,藏羚羊的優質棲息地的面積逐漸縮小,羚羊數量也逐年下降。而有“軟黃金”之稱的藏羚羊絨利潤巨大,更導致大量藏羚羊遭捕殺。數量曾達到百萬只之多的藏羚羊數量急劇下降,甚至面臨滅絕的危險。藏羚羊絨制成的披肩叫“沙圖什”,是世界公認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一條沙圖什標價為1.5~4萬美元,而其代價是3只藏羚羊的生命。據估計,20世紀80年代,每年有2萬只藏羚羊因沙圖什產業被獵殺。
藏羚羊的最長壽命只有8年左右,卻沒有多少是“善終”的;藏羚羊是現存跑得最快的動物之一,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卻跑不過狠心獵人的子彈。藏羚羊流淚跪拜,也依舊沒能躲過無情的槍口。
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從1983年開始,我國政府陸續建立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羌塘自然保護區、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這些保護區為藏羚羊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保護區守護者的努力下,可可西里的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只,增加至目前的20萬只。在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藏羚羊的等級從“瀕危”降到“近危”。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西部青、新、藏三省區交界處,蒙語詞意是“美麗的少女”。這里是世界上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態環境之一。如今,可可西里已從槍聲中走向安寧。在青藏公路上就可以看見藏羚羊在藍天白云下跳躍,奔跑。這片人跡罕至的地區,就是藏羚羊的樂園。每年六月,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翻過昆侖山山脈和一道道冰河,歷經艱險,在雪后初霽的地平線上涌出。它們身材矯健,奔跑如飛,被稱為“高原精靈”。希望今后能有越來越多的高原精靈疾馳在這個美麗的地方。
藏羚羊有著大而呈心形的臀斑,也是藏羚羊較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因為白色而顯眼的臀斑,藏羚羊也被稱為“白屁股”。在奔跑時,羚羊臀部豎直的毛會展開,邊緣還有一圈紅褐色的條紋,形成一個心形。有研究稱,藏羚羊用臀斑結合身體姿勢,能更有效地表示臣服,避免種內的無謂斗爭。可見,藏羚羊的臀斑,不僅可以“比心”,甚至還有維護種族延續的關鍵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