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興宇
摘要 2013年慈利縣確認發生松材線蟲病,近幾年全縣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以遏制松材線蟲病的蔓延,保護張家界核心景區。本文介紹了慈利縣松材線蟲病的發生情況、防控現狀,分析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防控對策。
關鍵詞 松材線蟲病;防控現狀;問題;對策;湖南慈利
中圖分類號 S432.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6-0121-02
松材線蟲病是由松材線蟲引起的一種重要林業病害,因其致病力強、傳播快,寄主一旦感病,死亡速度快,治理難度大,因而又稱“松樹的癌癥”[1-2]。自1982年松材線蟲病在南京市首次被發現以來,先后擴散到我國18個省逾400個縣級行政區,累計致死松樹逾7 000萬株,不僅給國民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也破壞了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對我國豐富的松林資源構成嚴重威脅。
1 慈利縣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
慈利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東北與常德市石門縣接壤,東南與桃源縣毗連,西北與桑植縣相鄰,西南與永定區相接,西靠武陵源區。慈利縣是全省重點林區縣之一,同時也是進入張家界的東大門、保護張家界核心景區的最后一道防線。全縣轄25個鄉鎮,總面積34.8萬hm2,其中林業用地面積24.6萬hm2,有林地面積18.8萬hm2,松林(包括馬尾松林和國外松林)面積6.8萬hm2,占全縣林地總面積的27.6%,占全縣有林地面積的36.2%。
2013年底在慈利縣發現4株枯死松木,經湖南省林業有害生物檢驗鑒定中心檢測,確定為松材線蟲病感染致死。2017年秋季普查發現枯死松木數千株,其中感病枯死松木逾200株,危害小班面積約數百公頃。
由于疫點鄉鎮與世界文化遺產武陵源核心景區直線距離僅有60 km,兩地之間遍布松材線蟲病寄主植物馬尾松和傳播媒介松褐天牛。一旦慈利縣疫點出現措施不當、防控不力的情形,導致疫情向西擴展,必將對武陵源核心景區造成極為嚴重的威脅。
2 慈利縣松材線蟲防控現狀
2.1 落實組織領導
縣政府啟動了應急預案 Ⅳ級響應,成立了松材線蟲病防控指揮部,工作部門包括林業、財政、交通、郵政、電力、通信、疫點鄉鎮政府、境內部隊等部門,分年度制定了《慈利縣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方案》,建立了責任追究機制,與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政府簽訂了《慈利縣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責任書》,落實了防控資金,每年財政預算除治資金200萬元,組織了逾40人的除治專業隊伍,配置了必需的設施設備,購買了防治藥物,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擴散。
2.2 落實除治工作
針對疫情,通過清除枯死松木、注射松線光、懸掛誘捕器誘殺松褐天牛、噴施綠色威雷、釋放松褐天牛天敵昆蟲等五大措施防控松材線蟲病。5年來,全縣共投入防治資金逾2 000 萬元,清除各種原因致死的枯死松木逾9萬株(其中疫點小班清除2.5萬株),2次為重點保護地區的3 000株馬尾松樹注射松線光2.8萬支,懸掛誘捕器7 700個(其中2014年1 700個、2015年2 000個、2016年2 000個、2017年2 000個),共誘殺松褐天牛56.2萬頭,噴施綠色威蕾3 800瓶,清理銷毀松材750 t,釋放花絨寄甲成蟲40萬頭、花絨寄甲卵塊4 800萬粒、川硬皮腫腿蜂24萬頭。
2.3 落實防控宣傳
發生疫情后,全縣每年均結合防控工作實際,召開各種形式的鄉鎮、村組干部群眾會議,宣傳松材線蟲病的危害、防控方法,同時利用標牌、標語和宣傳車壯大防控聲勢。開展各類不同層面的松材線蟲病防控知識講座,提高干部群眾對疫情的認識,引導全縣市民自覺理解支持防控工作。5年來,全縣共召開大小會議逾200次、各類培訓逾50場,參加人數達2萬人次,懸掛橫幅標語逾40條,張貼紙質標語逾1 000 幅,給疫點鄉鎮市民、木材加工經營單位和個人、縣城區涉木企業發放了《關于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致全縣市民的一封信》共1萬份。
2.4 落實疫情監測
結合張家界市松材線蟲病預防體系建設項目一期工程和生態公益林管護項目,慈利縣已建成完整的縣—鄉—村疫情監測體系,全縣25個鄉鎮都設有疫情監測點,每個村均配有護林員。山林地塊出現異??菟浪蓸渚芗皶r發現??h林業局每年組織開展春、秋2季枯死松樹普查,力爭對不明原因枯死松樹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取樣、及時檢測、及時報告,第一時間掌握疫情信息,做好防控措施。
2.5 落實檢疫檢查
被公布為松材線蟲病疫區后,全縣實行松林禁伐,停辦所有松木及其產品檢疫運輸手續,禁止松木及其產品在境內流通。
3 存在的問題
3.1 沒有形成強大的防控合力
松材線蟲病的防控主體應是各級地方政府,但慈利縣自發現松材線蟲病危害已過去多年,縣鄉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領導已換屆多次,村級干部也已經歷換屆,接任領導對疫情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目前,防控工作還是以林業部門為主,尤其是其他有關職能部門及鄉鎮政府工作配合不到位,疫情監測、除治力度沒有形成高壓態勢。慈利縣松林面積較大,僅靠林業主管部門監測所有松林,無法及時掌握疫情動態,易延誤防控時機,疫木、疫柴收繳工作難度大,流動監管難以到位,導致疫情反復發生、交叉發生。
3.2 防控措施較單一
在枯死松木清除過程中,主要是高強度擇伐枯死松樹,但松林中已感病未顯現癥狀的松樹依然是潛在的隱患,易成為林分中新的傳染源,致使治理小班重復感染、治而不絕。特別是澧水流域一帶,雖然松木比較稀疏,但受河風移動速度影響,疫情傳播速度較快,易擴散到周邊地區。對松材線蟲病傳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治理也僅依靠誘捕器引誘,每年誘殺逾10萬頭,誘捕到的害蟲數量有限,收效甚微。
3.3 防控宣傳有待深入
目前,在疫區、集鎮、道路、鄉鎮政府所在地對松材線蟲病的防控宣傳不到位,疫區村組干部和群眾的知情度還遠遠不夠,群眾對防控工作并不十分理解,懸掛的誘捕器每年均有破壞現象,時有私自進山收集枯死松木加以利用的現象,也會減緩治理速度。
3.4 疫木利用未開發
目前,全縣還沒有未審批疫木加工企業,疫區清除的枯死疫木全部進行焚燒處理,造成了疫木資源的極大浪費,影響了林農利益,不利于防控工作持久深入開展。
4 防控對策
松樹是慈利林區主要鄉土樹種,松林面積寬廣,在當地林業產值中占有重要地位。慈利縣地形以中低山為主,山高坡陡,生態系統較為復雜,且疫情波及范圍廣,防控工作難度較大,防控形勢較為嚴峻,需加大防控力度,改進防控方法。
4.1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實行社會全員防控
實施松材線蟲病疫情監測、除治、運輸監管,線長面廣,僅靠業務主管部門運作獨力難支[3]。在防控工作中,應堅持長期持續開展,摒棄“新生事物三天熱”的觀念,建立防控工作長期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和其他各部門的作用,大力開展防控宣傳,依靠當地村組群眾,將除治責任落實在政府層面,形成社會全員防控松材線蟲病的態勢。業務主管部門應做好技術指導,建立藥品、工具等物資儲備庫,保障防控工作有序開展。
4.2 跟進營林措施,實行適當隔離
綜合治理松材線蟲病應結合工程造林,進行生態防控[4]。如慈利縣幾個疫點村松木稀散,山坡陡峻,可考慮對疫點小班松木實行小面積皆伐后,改變樹種,實施更新造林,形成疫情隔離帶,防止疫情東擴。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應盡量推廣松類植物以外的樹種進行更新造林,或采用少量松類植物與其他樹種形成混交林,盡可能減少甚至杜絕營造松類植物純林,減少松材線蟲病寄主植物分布面積。
4.3 建立公司運作模式,保證防控科學進行
除治工作需要有相關防控專業技術作為支撐,而目前除治隊伍人員多為臨時加盟,工作質量難以保證,同時不能保證生產施工安全。因此,有必要采取注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司的形式,在一定時期內相對固定員工,經技術培訓后持證上崗落實防控措施,既可以保持作業熟練程度,又有助于保持作業質量、加快除治進度、減少用工量、提高防控效率。
4.4 改革防控方法,毒殺與誘捕并行
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主要是減少松褐天牛種群數量,降低松褐天牛蟲口密度[5]。目前,誘捕器誘捕方式作用有限,可在安放誘捕器的同時,增加化學防治方法,實行飛機噴灑藥物輔以地面防治的做法,控制松褐天牛增殖速度。
4.5 強化檢疫管理,適度利用疫木
嚴格執行疫區和疫木管理規定[6],適度建立相應加工規模的疫木加工點。全縣松木除遭受病蟲害而枯死樹木外應實行適度禁伐,疫情除治木材需經除害處理后在本鄉鎮范圍內消化,杜絕跨界運輸流通,避免疫情人為擴散。
5 參考文獻
[1] 楊寶君,潘宏陽,湯堅,等.松材線蟲病[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1-9.
[2] 張鍇,梁軍,嚴冬輝,等.中國松材線蟲病研究[J].世界林業研究,2010,23(6):59-63.
[3] 潘志華,喻錦秀,顏學武,等.韶山市松材線蟲病預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6):213-214.
[4] 宋玉雙,高步衢,于治軍.松材線蟲病危害性分析及防治對策[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
[5] 戴立霞,劉躍進,張祺.湖南省松材線蟲病預警及防控措施[J].湖南林業科技,2011(1):15-17.
[6] 趙良平.中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及檢疫技術操作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