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敏
[摘要] 目的 探討不同血糖水平對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炎術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1月該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炎患者,依據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將其分為對照組(GLU=12 mmol/L)與實驗組(GLU=8 mmol/L),各34例,分別對兩組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切口愈合情況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實驗組的術后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切口愈合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控制血糖為8 mmol/L的患者行膽囊切除術后,其切口愈合率更好,并且住院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
[關鍵詞] 不同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膽囊炎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024-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將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并且隨著病程的延長,患者還將出現諸多合并癥,其中合并膽囊炎則是主要的合并癥之一[1]。由于受到手術的應激將會對胰島素產生抵抗作用,因而對于血糖水平較高的患者,若使用胰島素后進行手術,則將無法有效的發揮胰島素的降糖作用,進而無法有效的降低血糖水平,最終對手術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為避免患者發生不良事件,則需要在術前編隊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嚴格控制,只有確?;颊咴谘撬秸#娇捎枰允中g治療[2]。該文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68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不同血糖水平對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炎術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炎患者,依據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齡為52~67歲,平均年齡為(59.5±4.9)歲,其空腹血糖控制在12 mmol/L,其中膽囊炎發病后72 h入院患者共有26例,超過72 h入院的患者共8例;實驗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齡為53~68歲,平均年齡為(60.2±5.1)歲,其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其中膽囊炎發病后72 h入院患者共有24例,超過72 h入院的患者共10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內科學》與《外科學》中關于糖尿病分型與膽囊炎的臨床診斷標準;②未患有其他心、肝、腎等合并癥。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神經性疾病;②患有其他膽囊疾病。將該研究的目的與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明,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在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監督的情況下進行該實驗。使用相應的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之間的性別、年齡、病情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患者入院后相關人員需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其他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從而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同時需要嚴格控制患者的并發癥,使患者停用口服藥,改成胰島素控制,3次/d于餐前快測血糖,之后依據測量結果為患者皮下注射適量的胰島素。在晨起空腹情況下抽取其4 mL靜脈血。
②為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在術中需要控制好患者的血糖水平,應按照“小劑量開始,個體化調整”原則對患者施用胰島素。
③實驗組患者中,34例患者均予以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29例患者在其右上腹進行切口,對其余5例患者在右肋緣下進行斜切口;28例患者予以順行性方式對膽囊進行切除,其余6例患者予以逆行性方式對膽囊進行切除。對照組患者中,34例患者均予以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28例患者在其右上腹進行切口,對其余6例患者在右肋緣下進行斜切口;30例患者予以順行性方式對膽囊進行切除,其余4例患者予以逆行性方式對膽囊進行切除?;颊叩木鶎俸缶枰约紫踹蚵摵项^孢進行抗感染治療,并抽取其4 mL靜脈血。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術后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②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③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況,評價標準:甲級,切口完全愈合;乙級,切口在較大程度上愈合;丙級;切口未能夠有效愈合。
1.4 統計方法
建立Excel數據庫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并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且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且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術后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實驗組術后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高于實驗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對照組患者與實驗組患者切口愈合情況比較
實驗組甲級切口愈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乙級與丙級切口愈合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對于2型糖尿病而言,隨著病程的不斷延長,將會對患者的不同臟器造成損傷,其中之一則為對膽囊造成嚴重的影響[3]。相比于單純患有膽囊炎患者而言,對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炎患者行膽囊切除術則更易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在較大程度上增強脂肪分解、生酮與糖異生等作用,從而導致患者處于較高的血糖水平,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后果[4]。依據相關的臨床研究表明,若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6.1~9.8 mmol/L的水平含量,則能夠有效的避免患者發生酮癥酸中毒與低血糖現象,進而能夠有效的確保手術過程的順利進行,同時在術后也無需采取額外的措施境地患者的血糖水平,從而能夠有效的縮短患者的康復時間,提升術后的康復效果[5-7]。依據該項研究結果,相比于空腹血糖控制在12 mmol/L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 mmol/L的患者術后的抗生素使用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僅為5.88%,并且切口的甲級愈合率明顯升高,高達73.53%,主要原因在于空腹血糖水平正常的而患者能夠有效的抵御膽囊切除術產生的應激刺激,從而能夠有效的避免發生不良后果,同時患者在術后將不會發生低血糖現象,因而無需進行額外的治療,從而能夠有效的縮短住院時間;除此之外,術后的血糖水平若在正常范圍內,能夠有效的加速切口的愈合,進而提升甲級切口愈合率。
綜上所述,該文認為控制血糖為8 mmol/L的患者行膽囊切除術后,其切口愈合率更好,并且住院時間與抗生素使用時間更短,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因而在進行膽囊切除手術前,需要對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有效的控制,如此才能夠提升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參考文獻]
[1] 吳偉剛,梁文彬,袁昌杰,等.不同血糖水平對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炎術后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3,35(2):199-200.
[2] 范海浪.強化血糖控制對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膽囊炎非手術治療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2):1911-1912.
[3] 劉霞.結石性膽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13):184-185.
[4] 陸雙玲,熊玲玲.老年膽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4):306-307.
[5] 劉斌,魯蓓,石玉寶,等.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合并膽囊結石患者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微創保膽取石術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1):2505-2508.
[6] 溫言,劉國暉,葉研碩,等.2型糖尿病與膽囊炎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2):5023-5024.
[7] 魏小然.糖尿病并膽囊炎58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9):290.
(收稿日期: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