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摘要] 目的 研究和分析腰-硬聯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的麻醉療效。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在2016年7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患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對照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進行麻醉,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滿意度及相關指標。結果 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12 h及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23%,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5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麻醉滿意度為95.16%,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麻醉滿意度僅為70.9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能夠產生較好的麻醉效果,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麻醉滿意度,為手術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礎,值得進行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腰-硬聯合麻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190-02
糖尿病主要表現為患者血糖升高,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是代謝性疾病中的一種,是典型的內分泌疾病。在中老年人人群中糖尿病發病率最高,且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2]。該病具有較長的病程,且沒有明確的治療方法能夠徹底治愈。由于患者長期胰島素分泌缺陷,從而很容易導致機體產生其他并發癥。部分患者會出現心臟損害、腎臟損害等,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面臨生命威脅[3-4]。若患者病情嚴重,會導致下肢血管病變,從而影響患者正常走路,出現走路乏力、下肢軟弱的癥狀,嚴重情況下會導致下肢潰瘍壞死[5]。該文分析了腰-硬聯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的麻醉療效,現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0月間該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該院收治的12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患者,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齡分布在44~7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38±2.47)歲。患者病程分布在5~26年之間,平均病程為(9.74±2.94)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齡分布在47~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33±2.65)歲。患者病程分布在3~27年之間,平均病程為(10.83±2.66)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經過臨床檢查均符合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臨床診斷標準,并表現為血管硬化、閉塞及斑塊等。為保證研究結果真實可靠,對存在妊娠糖尿病、臟器功能衰竭及藥物糖代謝異常的患者進行排除,入選患者均自愿參與該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
在麻醉之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對兩組患者糖尿病類型及相關病史進行分析,掌握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并了解患者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情況。在手術開始前3 d對兩組患者進行血糖檢測,做好相關的術前準備工作。麻醉時對照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患者采取平臥的姿勢,選用0.07 mg/kg的咪達唑侖、4 μg/kg的芬太尼及0.6 mg/kg的羅庫溴銨,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觀察患者的情況,在患者肌肉松弛后,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保證患者術中維持吸入異氟醚。觀察組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患者采取平臥的姿勢,穿刺部位選擇L2~3,行硬外腔穿刺,并置入阻滯麻醉針。若患者腦脊液出現回收,對患者注射布比卡因,使用量為1.5 mL,藥物含量為0.75%。采取常規吸氧措施,將阻滯麻醉針退出,置入硬膜外導管。
1.3 統計方法
運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術后2、12 h及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23%,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5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患者麻醉滿意度為95.16%,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麻醉滿意度僅為70.9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糖尿病十分常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作為內分泌疾病,其病程較長,且具有較高的治療難度。患者主要表現為多食、多尿、多飲、消瘦等,對患者的身體產生嚴重的損害。患者表現為血糖升高,主要是由于自身胰島素分泌缺陷受損,從而影響其他臟器功能的發揮,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脅。糖尿病血管病變作為普遍的并發癥,會導致較高的病死率,臨床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主要采取手術的方式,改善患者行走乏力的搞政治,從而避免出現下肢潰瘍壞死。患者出現足部潰瘍、截肢的大部分原因是下肢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在術后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如糖、電解質及脂肪紊亂等。若患者治療不當,還會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出現酮癥酸中毒及感染等,給患者帶來更大的風險。術中麻醉效果對手術成功率具有一定的影響,全身麻醉會對患者全身產生干擾,從而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在手術之前,應明確觀察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掌握患者相關背景及臨床表現,從而保證手術的安全性。相比于全身麻醉,區域麻醉具有較多的優勢,能夠有效的避免插管困難、誤吸及反流等狀況,同時避免患者出現其他問題。
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術后蘇醒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2、12 h及24 h疼痛程度均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23%,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4.52%,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麻醉滿意度為95.16%,明顯優于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麻醉滿意度僅為70.97%,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采用腰-硬聯合麻醉的方式通過一點穿刺的方式,能夠減少麻醉用量,在短時間起到麻醉效果,減輕藥物對患者身體的傷害,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腰-硬聯合麻醉能夠在短時間內阻斷患者運動神經纖維、交感神經及感覺神經,從而有效抑制創傷性刺激川香中樞神經,減輕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并降低患者術后的疼痛程度,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對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患者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能夠產生較好的麻醉效果,縮短麻醉起效時間,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麻醉滿意度,為手術成功提供良好的基礎,值得進行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明玉.腰-硬聯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的麻醉效果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10-11.
[2] 熊亮,王靜.腰-硬聯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手術的麻醉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8):185-186.
[3] 徐薇.比較全身麻醉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宮產術的臨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27-28.
[4] 竇麗萍.腰硬聯合麻醉及全麻對糖尿病外科手術患者血糖變化的影響[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8(1).
[5] 王良峰.腰硬聯合麻醉分娩鎮痛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兒結局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43-44.
(收稿日期: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