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王娜
[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 選取在2017年1—12月該院接受體檢和治療的36名健康者、36例單純糖尿病患者和36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設為對照組、研究1組和研究2組,3組研究對象均進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聯合檢測,對其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經過檢測發現,對照組和研究1組的Hcy、Lp(a)及hsCRP的水平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與研究2組相比,對照組和研究1組的Hcy、Lp(a)及hsCRP的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Hcy、Lp(a)及hsCRP者3項指標單獨檢測的陽性率和聯合3項指標檢測的陽性率發現,3項聯合檢測陽性率>Lp(a)>Hcy>hsCRP,兩兩相比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意義較高。
[關鍵詞] 糖尿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應蛋白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049-02
合并微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致死、致殘的因素,因此,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目前,臨床上常通過檢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和超敏C反應蛋白這3項指標來對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進行診斷,但從實際臨床檢測發現,檢測陽性率較低,使得誤診情況較多[1]。因此,該研究選取2017年1—12月收治的36名健康者和72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這3項指標單獨檢測和聯合檢測的結果展開探究,從而提高檢測的陽性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選取在該院接受診治的36例健康者、36例單純糖尿病患者和36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分別設為對照組、研究1組和研究2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1例,女15例,年齡37~84歲,平均年齡(58.47±7.64)歲。研究1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6例,年齡38~84歲,平均年齡(58.50±7.62)歲。研究2組患者中有男22例,女14例,年齡36~85歲,平均年齡(58.48±7.70)歲。比較3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觀察比較。
1.2 檢測方法
3組研究對象均進行Hcy、Lp(a)及hsCRP 3項指標單獨檢測和聯合檢測,具體檢測流程:①標本采集:研究對象在清晨空腹下進行血液標本采集,每人需采集3 mL的靜脈血,采集結束后進行離心分離,分離出血清標本待檢。②該次研究所用的儀器為全自動化生化分析儀(型號:cobas c 701),所用的檢測試劑均為羅氏公司提供,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檢測參數設置,血液進行離心分離后,需在2 h內完成檢測。采用循環酶法對其Hcy水平進行檢測,采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Lp(a)水平和hsCRP水平檢測。
1.3 觀察指標
對3組患者的Hcy、Lp(a)及hsCRP指標水平進行分析,對3項指標的單獨檢測陽性率和3項聯合檢測陽性率進行記錄分析。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3組患者的Hcy、Lp(a)和hsCRP指標水平
通過檢測發現,對照組的Hcy(35.67±14.79)μmol/L,Lp(a)(157.87±90.34)mg/L,hsCRP(3.50±2.70)mg/L。研究1組的Hcy(38.68±15.33)μmol/L,Lp(a)(161.39±89.98)mg/L,hsCRP(3.64±2.83)mg/L。研究2組的Hcy(55.87±16.43)μmol/L,Lp(a)(348.67±98.47)mg/L,hsCRP(21.34±3.74)mg/L。
比較對照組和研究1組的Hcy、Lp(a)和hsCRP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4、0.06、0.09,P=0.83、0.91、0.93,P>0.05)。
比較對照組和研究2組的Hcy、Lp(a)和hsCRP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5、3.50、10.73,P=0.04、0.00、0.00,P<0.05);比較研究1組和研究2組的Hcy、Lp(a)和hsCRP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0、3.44、10.20,P=0.04、0.00、0.00,P<0.05)。
2.2 3組患者的檢測結果陽性率情況
通過檢測分析發現,對照組的Hcy、Lp(a)和hsCRP檢測的陽性率分別為27.78%(10例)、38.89%(14例)和19.44%(7例),3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63.89%(23例)。研究1組的Hcy、Lp(a)和hsCRP檢測的陽性率分別為41.67%(15例)、44.44%(16例)和27.78%(10例),三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69.44%(25例)。研究2組的Hcy、Lp(a)和hsCRP檢測的陽性率分別為47.22%(17例)、52.78%(19例)和36.11%(13例),3項聯合檢測的陽性率為83.33%(30例)。
3組檢測陽性率均為三項聯合檢測陽性率>Lp(a)>Hcy>hsCRP,對照組的3項聯合檢測陽性率分別與Lp(a)、Lp(a)和hsCRP檢測陽性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5、4.50、14.62,P=0.00、0.03、0.00,P<0.05);研究1組的三項聯合檢測陽性率分別與Lp(a)、Lp(a)和hsCRP檢測陽性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63、4.59、12.51,P=0.02、0.03、0.00,P<0.05);研究2組的三項聯合檢測陽性率分別與Lp(a)、Lp(a)和hsCRP檢測陽性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6、7.30、16.68,P=0.00、0.00、0.00,P<0.05)。
3 討論
微血管病變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Hcy、Lp(a)及hsCRP這三項指標的水平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如果出現異常升高的情況,則會引發微血管病變,使得其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升高,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成嚴重威脅[2]。
Hcy是蛋氨酸循環中重要中間物質之一,是一種含硫非必需氨基酸,由于該指標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因此,臨床上常通過檢測Hcy指標水平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進行診斷[3]。根據有關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在糖尿病患者診治中,Hcy指標水平可作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診斷重要指標之一。從該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單純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雖有輕微升高,但與健康者的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的Hcy水平均高于單純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Hcy水平的異常升高會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內皮出現損傷和功能障礙,并會使得因血管內皮細胞內氧化后形成的反應性氧離子大量的聚集在組織內,并對核酸、脂質及蛋白質造成損害,從而使得其的血管及血管內膜增厚,使得其微血管的通透性升高,從而導致微血管病變[4]。
Lp(a)是臨床上常用診斷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的指標,因為其在血清中的濃度較為穩定,且不會受到飲食、藥物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其在進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診斷中的檢測陽性率高于Hcy和hsCRP,從該次研究結果也可以看出,通過Hcy、Lp(a)及hsCRP這3項指標檢測結果診斷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時,Lp(a)的檢測陽性率坐高,且分別與Hcy和hsCRP比較發現,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hsCRP是一種急性時的相反應蛋白,是一種敏感性較強的炎癥反應檢測指標,正常情況下在人體中的含量很低,一般這項指標出現異常升高時,就是人體出現炎癥、外傷和感染的癥狀,據有關資料顯示,hsCRP可作為診斷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的預測因子[5]。從該次研究結果看出,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患者的hsCRP水平要高于健康者和單純糖尿病患者,因此,可將其作為診斷指標之一。
但從該次研究結果來看,Hcy、Lp(a)及hsCRP這3項指標雖具有一定的診斷意義,但不是很理想,檢測陽性率較低,引起的誤診情況較多。因此,該研究將者3項指標聯合起來進行檢測,從該次結果可以看出,聯合檢測的陽性率要顯著高于Hcy、Lp(a)及hsCRP,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建議臨床上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脂蛋白a、超敏C反應蛋白聯合檢測應用到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變診斷中,可很好的提高診斷的準確率,從而使得患者得到及時的診治,降低致死率和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崔國利,周奎臣,劉麗秋,等.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內脂素、脂蛋白-a和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6,36(6):182-184.
[2] 張雪茹,李玉,李焱鑫.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臨床價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71-72.
[3] 馮錫.血清脂蛋白a與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高血壓的臨床應用[J].新疆醫學,2016,46(9):1183-1185.
[4] 劉洋,梅迪,申爽,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對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病變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4):66-67.
[5] 韓楠楠,宋家明,于金萍.不同指標水平變化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2):267-268.
(收稿日期: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