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黃金期,正面臨政策紅利釋放、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這三大難得機遇。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4月21日,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成就顯著,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都是數字經濟發展成就的縮影。一方面,信息基礎設施水平已居世界前列,而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支撐;第二個方面,作為數字經濟最活躍的領域,電子商務發展規模穩居世界首位;第三個方面,移動支付規模全球領先,當下手機支付結賬已成為人們日常購物的標配;第四個方面,數字經濟與傳統領域的深度融合,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第五個方面,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落實,等等。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步入黃金期,正面臨政策紅利釋放、產業轉型和經濟轉型這三大難得機遇。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8)》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2.9%;數字經濟拉動就業作用顯著,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領域就業人數達到1.71億人,占當年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達到22.1%。
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動能
數字經濟將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它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結果,代表著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充分融合了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智能技術應用成果。
數字經濟是適應、把握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支撐。發展數字經濟,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服務業的數字化發展,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2018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已經超過全球平均水平;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在網民總數的占比為97.5%,為移動互聯網產業創造更多價值空間。互聯網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線上線下服務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務線上化步伐加快,成為網民規模增長的推動力。
網絡調查說明,2017年網絡應用用戶規模均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文體娛樂、互聯網金融、數字內容、共享出行等眾多領域的互聯網企業發展迅速。網民在線下消費使用手機網上支付比例由2016年底的50.3%提升至65.5%。另外,我國購買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網民規模達到1.29億,同比增長30.2%,貨幣基金在線理財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同時互聯網金融行業政策密集出臺與強監管舉措推動著行業走向規范化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的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調查顯示,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到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1.7%。其中商品和服務類電商交易額21.8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 商品類電商交易額16.87萬億元,占77.3%,同比增長21.0%;服務類電商交易額4.96萬億元,占22.7%,同比增長35.1%,持續了快速增長的態勢。電子商務服務模式、技術形態、賦能效力不斷創新突破是收入水平快速提升的主要驅動力。截至2017年12月,我國境內外上市互聯網企業數量超過100家,總體市值接近9萬億人民幣,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勢力。
數字經濟催生新業態的高速發展說明,以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服務、共享平臺及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工農業與服務業可持續協調發展的融合力、社會協同創新發展的推動力,發展電子商務經濟也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數字經濟既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動能,也是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
數字經濟促進服務業轉型升級發展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為代表的新興企業已經逐步融合到實體經濟中,形成中國經濟在線升級發展的新動力。互聯網和數字化推動了傳統經濟向互聯網經濟轉型升級,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通過以互聯網、大數據和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應用,實現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創新發展、經濟結構的優化、產品質量的提升、需求與生產的平衡、成本的降低,促進社會經濟的高效發展,這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路。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互聯網+”重點領域包括: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和綠色生態等領域。目前這些領域在數字化發展中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近年來,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地區,在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在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都在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建設數字經濟基礎環境、探索發展數字經濟新政策,并大力推廣成熟的經驗和模式。這些試點工程在數字經濟發展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實際上數字經濟作為我國經濟創新發展的先鋒,已經帶動了我國服務業的轉型升級發展。
通過發展金融服務業的數字化,將帶來金融產品價值鏈、企業供應鏈的不斷優化和產業鏈的生態化發展,提升我國金融服務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金融業務的數字化創新發展,并引領我國金融服務業的數字化變革。我國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工農中建交五大銀行都各自與互聯網企業聯合協作,全面轉型發展數字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前海微眾銀行等新興互聯網銀行相繼成立并依托互聯網開展銀行業務,各商業銀行也不斷在數字業務方面創新發展,以支付為特點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發展十分迅速并對傳統支付業務產生了較大的沖擊。
我國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在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新零售等領域已經涌現了一批數字經濟的代表企業,這些新興企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數字經濟新的驅動力。
目前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在電子商務、普惠金融、共享經濟等方面處在國際發展前列,但是在金融服務業的許多方面仍處于發展初期,需要不懈努力。今后要著力發展以大數據共享為特征的數字金融管理體系,以金融供應鏈全面服務為特征的數字金融服務體系,以智能交易服務為特征的數字金融客戶體系和以互聯網金融為特征的普惠金融體系。
我國面臨發展數字經濟千載難逢的機遇,但也面臨著挑戰,比如核心技術能力匱乏,中興事件就告訴我們,核心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突破,已經迫在眉睫;還有規制機制的制約、法律法規的缺失、人才培養的滯后等等,特別是在新業態發展中,主體責任、跨界監管、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挑戰很大,這些都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不斷創新發展來逐步改善和解決。
數字經濟的前景廣闊,金融服務業發展數字化業務仍然需要做好知識更新,加強核心技術開發能力建設、大數據基礎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工作。金融服務業在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金融服務產業鏈的生態化等方面迫切需要數字化融合創新發展。大力支持和鼓勵新技術、新業態、新經濟模式和新商業的創新發展,促進金融服務業的轉型升級發展是未來一段時間金融業的重要任務。同時也需要發揮數字經濟新業態的引領作用,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引領我國金融企業和各種數字化商業平臺走出去,推動我國金融服務業的國際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