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
6年燒錢無數,最后的結果,難道僅僅是多了一家出租車公司?
網約車越來越難叫到,是很多用戶的共同感受。作為一個新生行業,網約車有四個利益相關方:用戶、司機、平臺運營方、政府。但目前,這四個利益相關方對現狀都不滿意。
先說用戶。用戶的不滿,就是打車越來越貴、越來越難。2016年滴滴合并優步之后,一步一步減少直至取消對乘客和司機兩端的補貼,然后在快車頁面中推出優享業務,部分快車收費標準提高。去年4月份還在北京引入“分時計價”模式,提高早晚高峰時段價格,起步價與出租車看齊。
而“京人京牌”“滬人滬牌”等類似政策在各地出臺,使得網約車運力大減,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供給端越來越少,乘坐網約車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越來越多,比出租車好不到哪去,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用戶當然不滿意。
再來說司機。曾經有網約車司機,在補貼大戰最瘋狂的時候,一年賺了兩輛奧迪A6(當然,我覺得低配版的可能性更大)。但現在,不僅補貼早就沒有了,還要被平臺抽取近30%的傭金。
現在要想月收入過萬,一個快車司機每天的出勤時間一般要到12個小時,這與傳統出租車司機的工作強度越來越接近了。一方面是工作時間越來越長,另一方面是收入越來越不具有競爭力,很多司機自然心里不痛快。此外,派單越來越遠也是很多網約車司機的不滿之處,明明附近有很多人在叫車,卻總是給你最遠的那一單。
再來看網約車平臺。網約車是一條到目前為止燒錢最多的互聯網賽道。平臺可能覺得自己也很冤,以滴滴為例,花了上百億美金好不容易一統江湖,獲得了壟斷地位,但似乎沒有獲得壟斷紅利,現在前要面對政府越來越強的管制,后要應對各路追兵。
網約車的出現是共享經濟在中國崛起的標志性事件。它的初衷是解決打車難、打車貴的問題,但在中國畸形的資本競爭環境下,這個初衷已經走向了它的反面:叫網約車的難度在加大、費用在增多,而且還帶來了更加擁堵的交通。對此政府當然要管。
對待網約車,政府的著眼點就兩個,一是看交通堵不堵,二是對老百姓有沒有利。網約車不是共享模式嗎?共享模式就是充分利用閑置資源,而不是打著共享旗幟的租賃項目,制造更多的閑置資源。試問一下,網約車出現之后交通更暢通了嗎?
至于便利老百姓出行,如今打車難、打車貴并沒得到多大緩解。拿從業者的話來說,也就是一批開出租車的,開上網約車了;一批黑車被“招安”,成了快車、順風車了。而近年來網約車司機搶劫、殺人等案例引發公眾強烈關注,政府加強監管已是大勢所趨、眾望所歸。比如北京就出臺新規,要求司機和車輛具備雙重運營資格,沒有其中一項資格認證,就屬于違規。
如果從滴滴成立的2012年算起,網約車這個模式已經在中國成長6年了,并且催生了估值幾百億美金的公司,按理說已經是一個相對成熟的產業。但現實就是,乘客不滿意、司機不滿意、平臺不滿意、政府不滿意,所有利益相關方都不滿意。那么,是時候反思一下模式本身的問題了。
一個商業模式是否成立,從根本上來說要滿足兩個條件:順應人性的常識;增效率、降成本。最初幾年,穿著共享經濟外衣的網約車,借助資本的力量極大體現了商業模式的“先進性”:補貼最瘋狂的時候,用戶以近乎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享受私家車的服務,司機甚至不用出車僅僅通過刷單就能月薪過萬。但這樣一種商業模式,一旦失去資本的輸血,所有問題就都原形畢露。沒有了補貼的網約車,在效率方面正在向傳統出租車看齊,叫車越來越難越來越遠,成本甚至比出租車更高。6年燒錢無數,最后的結果,難道僅僅是多了一家出租車公司?
共享經濟的初衷是:我有閑置資源拿出來供你使用,你有閑置資源拿出來給我使用。合理利用社會資源,最大限度降低社會成本,是共享經濟的崇高理想。
但網約車行業始終無法突破一個瓶頸:在不增加供應量的情況下,根本無法滿足需求端;而如果無節制地增加供應量,又會導致交通擁堵、人身安全等社會問題。這兩年政府的各項政策、新規一再提示:一個公司、一個行業的高效不能以一個社會的低效為成本。
其實,在傳統的網約車模式之外,這兩年還興起了一種新的網約車模式:分時租賃。這種新模式也是基于LBS(基于位置的服務),以小時或分鐘計費,隨取隨用隨還的自助式出行汽車租賃服務。它主要滿足人們中短途出行需求。
分時租賃為什么會有市場?一家創投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一線城市都已經實行買車限號,以北京為例,每年新增車牌數量小于10萬且控制越來越嚴,私家車供給無法實現粗放式增長,而運營車輛,北京出租車數量常年停留在6.7萬沒有增長,由于經濟模型和網約車新政的原因,滴滴快車的出行供給也已達到了天花板。總結起來就一句:粗放式增長已成過去,未來要靠供給側改革。
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模式只解決0-10公里出行,10-100公里是出行服務還是真空市場。據高德大數據,北京上海兩個城市0-10公里的出行需求占總盤子的55%,10公里以上的需求占45%。
再看供給,共享單車解決的是0-3公里的公共交通接駁需求,滴滴出行和出租車解決的是0-10公里的短途直達出行需求,神州租車解決的是100公里以上中長距離用車需求,而占據45%比例的10-100公里出行需求完全沒有一個對應的供給。
可以這樣想,早上趕早班機,把車開到機場,自然就會有人把它開回來,單程價格只相當于專車的60%。
分時租賃的好處,是首先不會增加車輛的供應量,以途歌為例,汽車都是從傳統汽車租賃公司租來的,說白了盤活的都是北京現有車牌,不會增加城市交通負擔。其次,沒有司機服務,用戶就是司機,司機就是用戶,安全性強,出行成本也大幅降低,開的越遠,就越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