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娟 鄭富芹 劉玉輝 董照陽
[摘要] 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對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依從性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4年11月—2016年4月確診為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激光治療期間結合規范的護理干預;對照組在激光治療期間只做常規教育指導。分別于患者首次激光治療后1、3、6個月進行依從性調查。結果 開始1個月兩組依從性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6個月時實驗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在治療后隨著時間延長,對照組依從性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依從性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規范的護理干預能提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激光治療患者的依從性。
[關鍵詞] 護理干預;激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112-02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我國居民糖尿病發病率在不斷增加,伴隨而來的眼科并發癥也在不斷增加。激光光凝是治療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重要手段,患者在治療期間依從性對治療結果存在影響。為提高患者依從性,選取2014年1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2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結合規范的護理干預措施,現將臨床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眼科就診的確診為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126例為研究對象。中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斷標準依據《眼科學》: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新的國際臨床分級標準[1],激光治療依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手冊》[2]。同時結合患者糖尿病病史、眼科普通檢查和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檢查;患者入組時既往未做過激光治療,排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排除嚴重的高血壓、冠心病、肝腎功能不全等全身疾病。藥物控制空腹血糖穩定在4.5~7.0 mmol/L之間,餐后2 h 血糖控制≤11.1 mmol/L。該研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共計收集126例,其中男61例106只眼,女65例117只眼;年齡41~72歲;病程5~23年。
1.2 方法
1.2.1 臨床分組 將患者按照治療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在激光治療期間結合規范的護理干預;對照組在激光治療期間只做常規教育指導。每組各6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經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2 方法 (1)實驗組:①激光光凝術前開展一對一健康教育指導,告知患者嚴格控制血糖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治療,要從飲食、運動、藥物3個方面嚴格控制血糖;②介紹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光凝治療的原理、目的、意義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等,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心理。在光凝術前,告知患者眼位固定的重要性,勿突然轉動眼球或頭部,避免誤傷發生。術中保持舒適體位,激光光凝過程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有無眼痛等不適,及時給予解釋溝通。如果術后出現患眼疼痛,可能由于接觸鏡損傷角膜上皮有關,做好解釋溝通和局部用藥處理。③每個月電話定期回訪,詢問患者血糖控制和眼部情況,對存在問題及時給予健康指導,鼓勵患者定期參加醫院舉辦的 “糖尿病之家”活動。④每3個月舉辦一次光凝患者交流會,讓大家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增強自信心。(2)對照組:行常規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光凝治療及教育指導。(3)光凝方法。采用倍頻 532 nm 激光機,復方托比卡胺滴眼液充分散大瞳孔、奧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3次后,對患者實施標準的全視網膜激光光凝或局部光凝術[2],光斑大小在0.2~0.5 mm之間,能量160~400 mV,全視網膜光凝點數在約1 600~2 000點之間,黃斑區周圍采用小光斑、低能量、格柵樣光凝。全視網膜光凝分4 次完成,每次治療間隔 7 d。光凝后定期復查眼底,3個月復查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
1.2.3 依從性評價標準 依從性評分標準分為6項:①是否按時使用降糖藥物;②是否按期完成所需的視網膜光凝治療;③是否完成視網膜光凝治療后定期復診;④是否糖尿病專科門診定期復診;⑤是否定期參加“糖尿病之家”活動;⑥血糖控制是否穩定:每2周查一次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7.0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在11.1 mmol/L以下為控制穩定。每項答“是”計1分,答“否”計“0”分。
1.2.4 依從性調查方法 根據評分標準選項內容,分別于患者首次光凝治療后1、3、6個月進行問卷調查。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患者在光凝治療后1、3、6個月的依從性調查結果比較如下表1、表2、表3所示。
3 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長期用藥,飲食受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承受著極大的心理壓力,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負面心理。目前,重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全視網膜光凝術是治療行之有效的措施[3],它可以阻止病變的進一步發展。但患者對于光凝治療的原理、治療過程、并發癥、預后不了解,有的患者會麻痹大意或心存畏懼。所以,在激光光凝治療期間,增加了規范的護理干預,在護理過程中充分掌握患者的思想活動,主動與患者一對一溝通、宣教、疏導,讓患者充分認識疾病的治療及預后的具體情況,幫助其排解不良情緒的影響,讓患者重拾戰勝疾病的信心,告知患者嚴格控制血糖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治療,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從飲食、運動、藥物3個方面嚴格控制血糖[4-5]。該研究結果顯示,相同時間內,在治療后1個月時,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3、6個月時,實驗組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隨時間延長,實驗組依從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照組依從性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規范的護理干預下患者依從性有明顯提高,對患者病情控制有著重要影響,可以穩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光凝治療效果。由于該研究樣本較小,認為還需要在眼科臨床中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18-219.
[2] 董曉光,林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臨床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07-121.
[3] 李麗娜.67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激光治療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6(17):281.
[4] 劉英,胡崢,艾偉.倍頻532激光治療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護理干預[J].西南軍醫,2014(6):686.
[5] 宋君,裴文萱.激光結合藥物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激光雜志,2016,37(5):125-127.
(收稿日期: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