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愛
[摘要] 目的 糖尿病白內障患者的護理研究。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期間在該院就診的136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隨機分組,其中女性62例,男性74例,將之均勻列入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8例,對觀察組執行特別的護理,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護理,對護理的后的臨床成效進行具體分析。結果 ①觀察組的血糖較實驗組控制良好;②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下降;③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比對照組滿意度提升,對研究得出的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白內障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的研究加大了患者的滿意度、影響了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的情緒,患者的預后效果也獲得了顯著的提高。
[關鍵詞] 糖尿病性白內障;護理;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135-02
糖尿病的主要特質是慢性高血糖引起的一系列基礎疾病,白內障便是其并發癥之一。目前糖尿病白內障的形成機制是糖尿病引起患者體內血糖含量升高,而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的情況下,葡萄糖進入晶體,以至于葡萄糖在晶體中的比例升高,勢必會影響醛糖還原酶的活性,晶體內的醛糖還原酶作用于葡萄糖生成山梨醇,而糖尿病引起患者體內血糖含量升高,引起血液中的鈉、鉀等離子減少,血液的滲透壓降低而引起,晶狀體吸收更多的房水,從而形狀更凸而屈光不正,晶狀體水腫加重其核以及皮質的渾濁而出現的白內障。其次糖尿病白內障另一大原因是機體在無酶的情況下,葡萄糖和蛋白質之間出現的糖基化,這個過程往往是較為緩慢的。
目前2種方式可以用來治療糖尿病白內障,一種是主要針對于病情較輕,能夠通過藥物輔助支持治療控制病情。第二種是手術解決白內障的方法,一般是將患者的晶體摘除后替換為人工造晶體,在目前臨床使用較多。手術的安全性較高,糖尿病患者較正常人接受該類手術更容易獲得一系列的并發癥,由此看來,患者在接受手術的同時,若能夠得到相應的特殊護理,能有效的避免并發癥的出現。該次選取2017年1—12月期間在該院就診的136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為了研究特殊護理的效果,隨機對他們進行分組,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就診的136例糖尿病性白內障患者, 患者均進行了常規的手術醫治,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研究,136例患者中女性占62例,男性占74例;護士在患者入院前測得空腹血糖8.9~14.7 mmol/L。術前測患者視力情況,患者視力在0.05的56例,患者視力在0.05~0.20的80例,根據患者的診斷報告,均被確斷為糖尿病性白內障,對比兩組患者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運用糖尿病性白內障手術前特殊看護:患者病程變化較快,在患者來醫院后,給患者交代病情的注意事項,教育患者正確的控制血糖,指導接受手術的患者做眼部護理,以及特殊的注意事項,保證患者情緒穩定,此外對于即將出院的患者,指導患者院外用藥,如有不適需要及時就醫。①心理護理:患者確診病情的時候,細致介紹病情發生的原因,可能會出現的病情進展,給患者介紹手術的醫生,科學的講解手術的過程及產生的結果,有些患者面對手術可能會有較大的精神負擔,這時可以給予患者減壓指導。②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飲食占很大的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從入院確診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對他們進行飲食教育,加強飲食的合理攝入,告知患者多使用帶纖維的蔬菜和降低鈉鹽的攝入。告知患者家屬患者的一般情況并記錄患者的日常飲食,根據患者情況發生變化及時調整飲食。③血糖控制:患者在治療期間,血糖的控制是無比關鍵的一步,每日測量血糖,使血糖每日在一定的穩定值,保證患者在手術前,血糖控制在8.3 mmol/L以下。④術前護理:對于準備做手術的患者,囑患者進行眼部護理,眼部護理的內容,如進行眼部定期的訓練,剪去患側眼睫毛,對眼部擴瞳,教育患者正確使用復方托吡卡胺,在術前30 min內,需要滴5次,每次時間間隔5 min。術前眼部護理關系到手術的進展,囑托家屬按要求監管患者完成眼部護理。⑤術后護理:患者術后臥床,保持平靜呼吸,盡量減少活動,減少室內強光,避免患者出現不舒服的狀況,保證術后眼部清潔,囑患者不可觸碰手術部位、不可有異物進入手術部位,按照醫囑使用眼藥水護理眼部,其過程均進行無菌操作。患者術后應當注意飲食搭配,且密切監控血糖,并記錄血糖測量結果。患者如若出現手術部位滲血、滲液,血糖測量值有異常,馬上告知醫生處理。⑥院外指導:指導患者糖尿病是需要長時間醫治的過程,需要長時間服用藥物,長時間監視血糖濃度,遵從醫囑服用藥物,避免停藥,如服用藥物期間出現不適,或血糖濃度沒有得到控制,需要及時就醫,調整藥物方案。
對照組給予白內障常規護理,給患者目前的一般注意事項,給患者交代目前患者的病情,以及需要做的治療,交代患者手術期間的注意事項,根據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視力結果為患者制定臨床護理計劃,檢測患者血糖和基本生命體征,術前給予患者心理和眼部的常規護理,在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給予患者充分的溝通,告知患者基本的眼部護理,囑患者臥床休息,按醫囑用藥,如有不適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1.3 觀察指標
根據兩組患者的情況,需要觀察患者的血糖情況,記錄患者血糖變化的情況,對比兩組的并發癥發病可能性,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糖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觀察組的血糖水平,在特殊護理后,患者的血糖相比平時得到良好的控制。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觀察組內有2例患者出現眼部有滲液,其中1例有輕微的眼內壓升高伴血性分泌物,其中1例滲液較少,給予換藥、抗感染護理后癥狀緩解,在對照組里出現眼部明顯不適的患者有12例,其中3例有滲血滲液、眼內壓升高,6例患者有明細的眼內壓升高、以及滲液癥狀,3例患者輕微滲液。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率,根據對患者的調查分析可知,觀察組滿意度為95.8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糖尿病性白內障是現今面對的一大難題,患者由于糖尿病的緣故,存在眼部不適感后,視力會飛速降低,數月患者或許會失去視力,隨著患者病情加劇,患者最終面臨著失明的風險,而手術是患者后期恢復視力的有限途徑。此外患者如在手術后因某些原因造成感染,患者也愿意接受醫生的建議,積極配合治療,顯著的降低了醫鬧的發生率,所以說護士的工作在臨床管理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同樣作為醫護人員,設身處地的為患者著想,在工作中加強操作技能,使患者在就醫期間獲得良好的就醫體驗是我們不容推卸的責任。除此之外,確保患者對醫治有積極、穩定地心態,真心信賴醫生和護士,配合醫師和護士的治療,在家屬的輔助下增強護理,更能加速患者病情的好轉。
該次的研究中,觀察組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觀察組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是2.9%,另一組術后的并發癥是17.6%,觀察組的患者的滿意度率95.58%高于另一組的85.29%。由此可見在患者治療期間,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可以使患者在手術中最大獲益,患者在治療期間有效的護理,提高患者的預后效果,控制住患者的血糖水平,使并發癥的出現機率下降,全身心的提升了患者就醫的滿意率,對醫護人員加強指導和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海梅.白內障發病機制及預防治療的研究進展[J].醫藥前沿,2015(14).
[2] 王坤祥.白內障的臨床診斷及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6).
[3] 陳莉明.糖尿病特殊人群的血糖監控[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6,8(12):709-712.
[4] 薛楠,李麥芳.白內障病人的術后護理[J].全科護理,2009,7(24):2217.
[5] 張琴.糖尿病白內障病人手術前后的護理[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10):1251.
(收稿日期:2018-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