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玉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應用脈康寧膠囊治療的臨床觀察,分析該藥物的防治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12月在該院??浦委煹?7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3例使用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44例患者在常規西藥聯合脈康寧膠囊治療,觀察兩組糖尿病并發并發周圍血管病變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然高于對照組(χ2=12.962,P<0.05)。治療后觀察組44例患者臨床癥候積分:肢體冷涼感、靜息痛、間歇性跛行低于對照組(t=3.292、3.314、3.985,P<0.05)。治療前觀察組44例患者ABI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862,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BI明顯高于對照組(t=8.229,P<0.05)。結論 采用中藥復方制劑脈康寧膠囊,可以明顯改善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具有顯著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脈康寧;中藥制劑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5(b)-0182-02
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是臨床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屬祖國醫學消渴、脈痹等范疇,近年來,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急劇上升,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也隨之增高,該病癥也是患者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和殘疾、死亡的重要因素,對患者生命健康和家庭負擔造成嚴重威脅[1]。該研究選取2017年1—12月間在該院??七M行治療的87例糖尿病患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分析脈康寧預防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篩選該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WHO糖尿病診斷標準(1999年)”所有患者確診,行雙下肢彩色多普勒檢查證實存在血管病變。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診斷標準;肢體缺血表現(發涼怕冷、麻木、疼痛、酸脹、間歇性跛行);肢體缺血體征(皮色蒼白或暗紅、皮溫低、患肢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動脈血管腔狹窄,血管壁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血栓形成,血流減慢。使用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43例、觀察組44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28例,年齡55~76歲,平均年齡(62.4±8.5)歲;觀察組中,男18例,女26例,年齡56~80歲,平均年齡(63.1±7.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研究納入標準:①符合相關診斷標準;②研究對象自愿參與研究;③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存在出血風險或凝血功能障礙者;②治療期間使用其他影響治療藥物或未按照醫囑服藥者;③合并有心力衰竭、腫瘤等嚴重疾病者;④肢體壞疽者;⑤合并有心、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飲食控制、運動治療與常規西藥降糖治療,并口服貝前列素鈉片40 μg/次,3次/d。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中藥復方制劑脈康寧膠囊3次/d,3粒/次。兩組均持續治療3個月為1個療程,對患者臨床癥狀、體征、下肢血管多普勒足背動脈血流量等指標變化情況,進行效果觀察。
1.3 療效評價
參照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脈管專業委員會肢體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療效標準制定,以3個月為1個療程。顯效:相較于治療前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或明顯好轉,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患肢血流明顯增加;有效: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患肢血流改善;無效:治療3月后,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改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提示患肢血流無變化。
根據癥狀分級量化表進行癥候積分評估:對患者靜息痛、間歇性跛行、肢體冷涼感等癥狀進行觀察,分為重度:6分、中度:4分、輕度:2、無:0分,4個級別,總計18分。并使用ES-100V3多普勒血流探測儀對患者踝肱動脈指數(Ankle brachial artery index,ABI進行測定。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進行腎功能、肝功能、大便常規、尿常規、血常規、心電圖等檢查,并觀察用藥期間各種不良情況,并詳細統計。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使用(%)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對比
該組87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對照實驗顯示,觀察組44例患者中,顯效21例、有效20例、無效3例,治療總有效率93.18%;對照組43例患者中,顯效12例,有效20例,無效11例,有效率74.42%。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然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962,P<0.05)。
2.2 比較兩組癥候積分
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44例患者臨床癥候積分:肢體冷涼感(2.72±1.01)分、靜息痛(2.81±1.15)分、間歇性跛行(2.76±0.97)分;對照組43例中醫癥候積分:肢體冷涼感(3.44±1.03)分、靜息痛(3.61±1.10)分、間歇性跛行(3.56±0.90)分。兩組各項癥候積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92、3.314、3.985,P<0.05)。
2.3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ABI評分
研究統計顯示,治療前觀察組44例患者ABI(0.73±0.07)分與對照組43患者ABI(0.70±0.08)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862,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BI(0.95±0.0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ABI(0.87±0.0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229,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慢性終身性疾病,其主要因各種因素誘發的代謝異常所致。患者病癥表現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或肥胖、疲乏無力等,長期血糖增高可誘發各種嚴重并發癥,具有WHO統計顯示,糖尿病是目前已知并發癥最多疾病之一,其并發癥多達100多種,涉及人體足、眼鏡、周圍神經、腎、血管、腦、心臟等多臟器組織。各種糖尿病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殘疾、死亡的主要因素,且現目前,臨床中尚無治療糖尿病并發癥特效藥物;因此,如何有效的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成為臨床重點研究課題。
近年來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病變中血管內皮損傷起到重要作用;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較為常見對并發癥,動脈粥樣硬化是其主要病變基礎;隨著患者糖尿病病程時間延長,周圍神經性病變逐漸對發生與發展,若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治療,病情惡化可出現動脈血栓、管腔狹窄、硬化斑塊等,誘發下肢缺血,最終形成糖尿病足,甚至截止,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同時,該并發癥患者血液多處于高凝狀態,極易增加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對患者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現目前,糖尿病并發癥的預防除了長期有效的血糖控制,應盡早使用中藥活血通絡等治療。既往臨床中,對糖尿病并發癥防治一般采用西藥對癥治療,患者長期使用西藥治療,不僅療效不夠理想,且藥物不良反應較高。中醫理論認為糖尿病屬于“消渴癥”范疇,周圍血管病變屬于“脈痹”范疇,其病機為陰虛燥熱,導致氣陰兩虛,脈絡瘀阻;其治療在于益氣養陰、疏通經脈、活血化瘀、補腎強脾為主[2-3]。該研究觀察組在西藥治療上使用脈康寧膠囊治療,該藥物屬于中藥制劑,主要成分包括:地龍、鹽膚木、荷葉、水蛭、山楂、丹參、澤瀉、決明子、何首烏、黃芪等中藥;其中,黃芪、何首烏具有利尿消腫、排膿、滋陰補腎、益氣養陰、補肝腎、益精血功能;丹參、山楂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消食健胃作用;鹽膚木、荷葉具有散瘀止血、清熱解毒、升發清陽功用;地龍、水蛭具有通經活絡、逐瘀消癥作用,其含水蛭素、蚓激酶等生物活性物質,可有效地抗凝、抗血栓、改善血液流變性;澤瀉具有利水滲濕、泄熱作用;決明子具有利水通便,有降血壓降血脂作用;諸藥合用具有降濁通絡、活血祛瘀的功效[4-6]。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顯然高于對照組,而病癥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脈康寧膠囊在糖尿病并發周圍血管病變防治中具有顯著效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ABI(0.95±0.05)分明顯高于對照組ABI(0.87±0.04)分(P<0.05)說明脈康寧膠囊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動脈條件,減輕糖尿病周圍病變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糖尿病屬于終身性疾病,隨著患者獲病時間延長,其各種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升高,周圍血管病變是其常見并發癥之一;采用脈康寧膠囊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少其各種并發癥發生,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安魯,王靚,彭代銀,等.丹蛭降糖膠囊干預2型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實驗研究[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8(4):1-4.
[2] 盧房利.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臨床檢驗價值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1):18-19.
[3] 覃群婷,路文盛.血糖波動對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發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17,57(25):110-112.
[4] 董芳,張德生.補陽還五湯聯合復榮通脈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臨床研究[J].陜西中醫,2017,38(12):1714-1716.
[5] 吳靜.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應用脈血康膠囊治療的價值評估及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6):24-25.
[6] 呂樹泉,張淑芳,王猛,等.復榮通脈膠囊治療糖尿病性周圍血管病變的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8(19):76-77.
(收稿日期:2018-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