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康
【摘要】近年來,隨著大規模水利建設的全面推進,水利工程投資大幅增加。水利工程項目多、范圍類別廣、建設任務重,實施基層化監管難度大。文章首先闡述了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分析了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中的相關問題后,提出了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優化措施,旨在強化對水利工程的高品質建設,并確保水利工程的質量安全,從而有效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
【關鍵詞】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
1、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意義
水利工程建設對農業的穩定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保障民生水資源的重要工程,對于建設質量以及使用安全,水利工程企業要加強監管,讓每一個施工人員都樹立質量安全意識,提高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認知,積極踐行企業的質量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以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構建和諧安全的生產環境,并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
2、水利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中的問題分析
2.1組織管理機構不完善
水利建設工程是一項比較復雜的工程,在質量與安全管理方面,管理的形式呈現多樣化,如監督管理機構、政府行政部門和監督管理系統進行管理等。雖然如此多的管理形式,但如果沒有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就會出現管理混亂的現象,使管理體系失效。
2.2相應的規章制度不健全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然而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方面的規章制度并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與完善,水利工程項目在施工建設的過程中,用的還是傳統陳舊的管理制度,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到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和后期的安全運行。我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體系有著其特殊性,水利工程建設的每個部門之間的職責劃分不夠清晰,管理層次也不夠明確,如果出現問題,將無法可依,無章可循,非常容易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
2.3沒有發揮有效的質量安全管理
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著許多人為因素,影響監督管理工作的落實。現階段,水利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資源有限,但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務多,工作量大,管理資源短缺與管理要求高之間的矛盾使質量與安全監督工作很難順利地展開。安全與質量管理體制的局限性及監督管理方法的缺失,導致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無法落實到位。
3、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體系的完善措施
3.1構建完善的質量安全管理機構
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構,加強工作人員對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的認識,充分認識該項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在構建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持著“一人一職”的原則,保證施工管理人員處于穩定的狀態。同時,在構建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機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管理人員的專業性,可以利用培訓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員的各項管理技術,根據施工實際情況及施工方案,進行全面的深化,以確保水利工程良好的施工質量和安全性,提升水利工程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水平。
3.2明確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目前我國對于工程質量與安全的監督工作也在不斷的優化中,設置了多種不同的部門進行開展工作,但應注意到部門間的職責交叉情況,這就要求在進行職責分工的確定時,要注意部門間職責的協調性,使得各部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各有重點的開展監督工作,理清各部門的工作流程,查找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疏忽,明確各監督部門的職責,落實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的相關規范、政策制度,并以每個工作人員為單元,細分責任,防止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另外,水利工程一般由多方參與,各參與方對于質量監管的工作職責也不盡相同,不同的工程項目也會略有區別,因此也應當按照工程施工的特點進行職責的分工,對于超越職責范圍的不合理施工干預應當制定規范流程及措施予以避免。
3.3加強工程現場監督檢查
水利工程質量與安全監督管理的重點在現場監督,現場監督的重點是機制的建立。機制健全,監督才不留死角。
現場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為:原材料的自檢、平檢,中間產品的檢測,關鍵部位的見證取樣檢測,各種現場實驗、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的聯合驗收、質量缺陷、質量問題的處理。檢查這些項目記錄的真實性、完整性、邏輯合理性。在以往的檢查和巡查中常發現的問題有:重要隱蔽(關鍵)部位單元工程驗收備查資料不完整,試塊試壓超齡期且沒有換算值,單元工程評定沒有實測資料、主要分部工程監理沒有旁站記錄、工程施工沒有執行三檢制、檢測頻率不夠、配合比實驗滯后、碾壓實驗沒有做或者雖做了碾壓實驗但不按照取得的碾壓參數施工、灌漿前不進行實驗或雖有實驗但沒有總結灌漿參數等。在監督檢查或巡查中要對常見問題進行檢查,還要對少見的施工技術項目進行仔細檢查。如瀝青混凝土心墻、碾壓混凝土壩等,應對照施工規范、評定標準逐項進行檢查。每次檢查要出具書面報告,并對上次檢查的整改情況進行復查。
3.4建立處罰機制
嚴格對質量安全監督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對現場質量與安全監管不力、控制措施整改落實不到位、工程建設資料不齊全的;對施工、監理單位履行招標承諾不到位,施工過程缺乏規范、簽證手續不齊全等不符合質量、安全、進度控制標準的,嚴格進行責任追究。
3.5 積極推行信息化監督管理
目前我國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各方面的條件也已經具備,信息化管理技術正深入各行各業,在質量與安全監管工作過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技術進行輔助,如目前國家大力倡導的BIM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國在“十三五”發展時期的推廣重點,這有助于實現對工程質量的動態監管和提高監管的效率及成效。在進行工程質量的信息化監管時,注意相關資料的統計和分析,全面、精確的掌握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并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資料的共享,提高溝通效率,使工程質量監管工作發揮最大的作用。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對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是從改革開放后逐步完善的,為確保水利工程質量和安全性,在工程建設中應實行“項目法人負責,監理單位控制,設計和施工單位保證和政府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管理體制,嚴格要求水利工程的設計者、施工者、監理者對水利工程的質量安全終身負責,消除質量安全隱患,達到水利工程全壽命期間的質量安全目標,促進經濟穩定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參考文獻:
[1]何春起.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設規范化管理探討[J].水利技術監督,2017,25(06):72-74.
[2]趙紅梅.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隱患與解決方案[J].黑龍江科學,2017,8(21):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