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杏娣
【摘要】在現在的工程造價管理過程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的應用比較多,通過分析兩種造價管理的特征有利于得出結論。我國現在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主要是定額計價基礎的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這一模式大約在建國初期出現的,是對前蘇聯的傳統定額管理模式的優化發展,適合高度計劃經濟體系,而我國目前處于社會主義經濟體系下,這一模式具有一定的不適應性,所以實現從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是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兩種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的特征分析和比較分析。
【關鍵詞】全過程;工程造價;全生命周期;比較
一、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工作貫穿整個建筑工程項目,從建設項目開始到建設項目竣工,該模式將建設項目工作分解成六個活動清單: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設計圖,招標施工企業,施工過程,施工驗收。通過項目分解消除了建設項目過程中的無效活動,有效控制了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招標合同價、竣工結算以及竣工決算,減少了資源消耗,控制了成本。在此過程中,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有其明顯局限性。
1、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管理理論存在欠缺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闡釋了建設項目從開始到竣工的可行性,沒有考慮建筑設施后期的運營及維護成本,理論不夠完善,缺少科學性。已有數據及分析報告表明,建筑設施運營和維護成本實際上遠大于建筑施工成本,短期看不出其重要性,但從項目壽命周期資源消耗中顯而易見。由于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的管理理論存在欠缺導致造價管理工作中作出不合理的決策。在建筑設施造價管理工作中,造價分析師以項目建設造價為重點,忽略了更為重要、成本占比更高的設施運營和維護工作。建筑設施運營、維護成本得不到科學、合理的計算,控制或最小化項目造價會加劇建筑設施后期在運營及維護上的高額支出;項目建設過程中,在主要結構層次及輔助材料上適當提高預算,可能就會降低后期的設施運營及維護成本。由此可見,局部最優并不意味著整體最優,必須兼顧項目建設造價與設施運營、維護成本方能實現建筑設施壽命周期的支出最小化。
2、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缺少動態性
定額的方法屬于靜態分析,我國在工程造價管理上普遍采用,工作重點依舊是工程建設階段的造價管理,當遇到時間跨度的問題時,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就會出現短板。靜態分析會導致工程項目決策偏離科學性,工程設計缺乏合理性,由于定額方法的局限性影響,工程質量很難做到及時調控。國外廣泛采用工程監理制,重心放在工程項目決策和設計方面,在造價管理工作中能實現動態化管理。
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源于英國,造價管理工作貫穿建設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項目建設前期階段、建設期階段、使用期階段以及建筑翻新與拆除期階段等。該模式運用多學科知識,采用工程經濟學及數學建模的分析方法,兼顧項目投資成本與效益,實現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造價最小化而效益最大化。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有以下主要特征。
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的理論支持全面細致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包含有成本分析方法及成本管理方法,分別運用于項目決策以及項目建設、項目運營維護。現代工程造價管理理念的引入,明晰了建筑工程項目各階段造價預算的具體分析計算方法,使得該模式管理理論更為科學全面細致。
2、建設項目造價清單層次分明、科學合理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在造價管理工作中詳細預估了建筑設施使用期、翻新及拆除階段的成本,在造價清單上層次分明,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造價管理的管理水平。
3、促進建設項目順利完整開展
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理論更為完善,造價清單科學合理,這促使建筑工程項目能順利完整開展,運營及維護成本的加入能實現建設項目的長期效益。
通過對全過程和全生命周期兩種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特點的分析可以發現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優勢較大。第一,全生命周期下工程造價管理涉及了工程的每一個階段,在應用這一方法時要從建筑設施的全生命周期考慮成本狀況,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相比這一方法只是重視建設階段的成本,這一管理方法花費的時間較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在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方法下有利于更好的進行投資決策,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只是重視成本分析,它要求在進行造價管理的過程中要從工程的生命周期入手,對工程的建設成本以及運營成本和維護成本進行綜合的分析,制定多個管理方案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充分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第三,在使用工程造價管理時可以綜合分析工程生命周期內成本,評價施工組織方案的科學性大大提高。第四,和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方式相比,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方法更有利于環境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對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來說,其可以從綜合的角度規劃整個項目,在進行施工過程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方法可以選擇一些有利于環境的建筑材料,同時也要保證成本的最小化。這樣,采用這一造價管理方法既能夠起到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又能夠節省工程成本,這樣就很大程度上給工程項目提供了更大的社會效益,綜合來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會比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更有優勢。
結束語
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在我國應用比較多,但是該模式有明顯局限性,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相較于全過程工程造價管理有較大優勢,不僅理論完善,項目決策、設計以及施工方案均科學合理,長遠效益突出,而且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我國應結合自身國情,推廣全生命周期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在建設項目投資管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洪迎春,茍一靜.關于建筑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分析探討[J].陜西建筑,2009(10):77-78
[2]柯秀芬.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管理過程中的問題及對策[J].建材技術與應用,2010(6):43-45.
[3]鄭智壬.關于建筑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分析探討[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24(8):6.
[4]李科成,何慶五.建設工程施工階段全過程造價管理與控制[J].價值工程.2013(31)
[5]李玲.關于工程項目全過程工程造價的控制及管理[J].山西建筑.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