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猛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水利工程體系日益得到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水文化及水景觀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通過對兩種水利發展因素的結合,能夠實現水利工程建設的豐富性發展,以充分體現水利工程建設的價值。該文就水利工程建設的景觀文化及水文化展開分析,以完善現階段的水利建設方案,實現現代水利建設功能的充分性發揮。
【關鍵詞】水利建設;水景觀;水文化;建設功能
前言
我國正處于劇烈的經濟結構轉型期,在這個過程中,水利工程發展規模逐漸擴大,為了適應現階段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要求,必須進行水資源的合理性保護,從而進行水環境的改善,確保水利工程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效性結合,這需要進行水文化要素、水景觀要素等的深入性分析。
一、水域景觀狀況
(一)水景特點
水景觀是一種自然生成的景觀,其包括了過渡域景觀、周邊陸域景觀等,水域的自身特點影響到水域景觀的效果。湖泊具備碧波遼闊的特點,大河具備咆哮奔騰的特點。不同的水景觀其存在的狀態、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影響水域景觀的要素包括水域平面尺度狀況、水質狀況、水速狀況、地域環境狀況等。針對過渡域景觀,其涉及到岸邊水位附近區域內的景觀。比如在平原湖泊中,河流附近的水草比較茂盛,其存在很多的動植物。在山區河流區域,由于水位的落差狀況,坡地可能出現裸露問題。在有些人口比較密集的區域,其水景觀通常被人文風俗所影響。
(二)存在問題
水域景觀環境、過渡域景觀環境等在特定條件展開融合,能夠充分體現水域自然景觀的豐富多彩性,這些景觀都是國家的生態資源遺產,需要強化對相關水景觀的保護。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河道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在一些城市河道工程建設中,存在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失衡的問題,不利于實現自然景觀的合理性保護,導致一系列運河污染問題的出現。在實際水利建設工作中,有些項目企業片面遵循經濟第一的發展原則,不能實現環境資源的有效性保護,難以適應現階段水利建設水景觀的保護要求。
(三)建設方向
為了推動現代水利建設的有效性發展,必須實現水文化要素與水景觀要素的結合,這需要引起相關項目建設者的重視,充分考慮水利區域人民的生活要求,完善城市整體景觀體系,建立和諧、文明、積極的水文化,這可以建設不同主題的河流公園,實現城市兩岸人民生活文化形式的豐富性發展,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閑及娛樂服務,引導居民對水景觀進行欣賞,以汲取優秀的水文化。在景觀建設中,進行親水廣場及親水平臺的構建是必要的,充分體現水利建設中景觀設計的價值。比如在河流景觀設計中,需要遵循景觀設計和諧性的原則,充分體現水利景觀的個性化、創新性、和諧化等,這需要做好岸線形狀的設計工作,進行護岸材料的優化選擇,實現護岸形式的積極設計,進行河岸休閑娛樂空間的良好設置,提升水利建設工程的運作效率。
二、水文化發展狀況
為了充分展現水利建設工程的價值,必須實現水景觀與水利建設的有效性結合,使其具備環境保護功能,實現觀賞性與實用性的結合。這需要優化水利建設理念,進行水文化的發展及創新,以優秀的水文化為指導,做好水利工程的日常發展工作,進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汲取,創新水利工程水文化建設機制。
(一)水文化種類
水資源是社會賴以長久發展的源泉,我國水文化源遠流長,其種類豐富,多彩多樣。有些傳統詩歌充分展示了我國的水文化特色,比如詩歌類水文化,常見的詩句包括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這些詩句以不同的形式詮釋了作者內心的水文化概念。有些石碑、巖石等展示了我國碑刻藝術的思想文化,比如有些石碑及巖石上刻著我國曾經發生過的水現象,如都江堰石碑上刻著李冰治河的故事。古往今來,有些繪畫家通過對水文化情感的抒發,表達了人們對于水的特殊感情,其體現了獨特性的水域特色文化。
除了上述水文化,我國水文化遺產資源還包括民俗類文化,這類文化主要涉及到一系列的水文化活動,其傳遞及表達了人們對于水的特殊情感,祭祀類水文化具備濃重的緬懷意義,比如屈原投江,端午節那天以吃粽子、賽龍舟等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情。傳說類水文化具備一定的神話色彩,比如大禹治水與定海神針等,也包括科學著作類水文化、信仰類水文化等。為了確保水利建設工程的有效性開展,必須進行水文化與水景觀的合理性結合,提升建設者的思想覺悟,使其充分意識到水利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實現項目整體運作質量的提升。
(二)具體應用方法
為了推動現代水利工程的有效性發展,必須進行水文化發展狀況的分析,進行水文化與水景觀間關系的深入性理解,通過對先進水文化理念的滲透,提升水利工作者的水文工作意識,從而為水利工程建設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工作人員工作素質及道德素質的提升,離不開相關的技能培訓活動,為了實現水文化與水景觀的有效性結合,相關工程管理者,需要積極倡導水文化發展理念,實現我國優秀水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現代水文化結構的完善性發展,實現人與水發展思路的豐富性,使人們意識到環境保護工作的必要性,激發人們愛護水資源的意識。
為了實現水景觀與水文化的有效性滲透,需要強化工程施工階段的運作質量,管理人員、施工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環保意識,在水景觀營造中,避免破壞當地區域的水文化,實現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結合,減少河流污染性問題,充分發揮水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適應現階段水利工程建設的要求,以滿足人們對水文化景觀的需求,實現水文化的積極推廣及應用。
三、結語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為了適應社會可持續性發展理念的要求,必須充分發揮水文化及水景觀的積極作用,進行現代水文化理念的營造,遵循合理性、科學性的發展原則,以保護水資源,激發人們保護環境的情感,順應現階段水利工程建設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茜,滕兆明.昆山明鏡蕩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建設與管理模式探討[J].水生態學雜志,2015(06)
[2]韓煒.現代水利工程設計中生態景觀與文化元素的應用[J].綠色環保建材,2016(08)
[3]張倩,劉建林,朱記偉.基于水動力特征的水利景觀載體建設研究[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