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通縣經過20多年節水灌溉工程實踐,已形成適宜大通縣不同類型地區的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節水、增產效益。灌溉用水是用水大戶,其用水量占全縣總用水量的60%以上。發展節水灌溉是解決大通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徑,大通縣在這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隨著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和生態用水的增加以及農業持續發展對灌溉要求的提高,相應地對農業節水灌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隨著農村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發展農業節水灌溉面臨著新形勢。
【關鍵詞】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現狀與對策
西寧市作為青海省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同時也被列為全國節水示范城市,為水資源的節水示范治理探索出一條新的治理模式,為全省水資源利用做出了示范,并輻射到周邊縣地區,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大通縣是西寧市的直轄縣之一,是西寧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如何節約和合理利用水資源,保證大通縣和西寧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據用重要的意義。隨著大通縣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已成為大通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全面實行節約用水,使水資源開發利用獲得最大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在我縣開展節水工作是非常緊迫和必要的。
實行節水灌溉的目的是進行合理灌溉,節約灌溉用水,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經濟效益。而灌水質量的好壞則取決于用水管理的優劣。在每年灌溉前,根據當年天然來水、土壤墑情、降水、風向風速等基本資料,調查土壤濕度變化,田間持水量等情況,及時制定用水計劃、灌水時間、次數、灌水定額,并結合當時具體實際進行修改,做到適時適量灌水,滿足農作物不同生長期的需水要求。加強用水管理,改進灌水方式,發展小畦灌溉,杜絕大水漫灌,促進灌區節水。
(一)適合我縣不同類型區發展節水灌溉的工程技術模式
節水灌溉是充分合理利用各種水資源,采取水利、農業、管理等技術措施,使區域內有限的水資源總體利用率最高及其效益最佳。由于實施節水增效灌溉的地區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千差萬別,灌溉的對象也多種多樣,不可能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依據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不同要求,建立不同的節水工程技術模式來予以實施。我縣從80年代開始發展節水灌溉,經過20多年的實踐,特別是通過大通縣寶庫灌區節水改造示范工程及重點村鎮節水增產的建設,形成了適合我縣不同類型區發展節水灌溉的工程技術模式,并已大面積推廣應用。
(二)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節水意識:首先,加強了對各級領導干部的節水宣傳,使領導干部能夠認識到節水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重視節水,并自覺組織開展節水工作;其次,加強了對用水戶的節水宣傳,使其能夠自覺地開展節水工作,其三,利用大通電視臺的晚間報道加大了對全社會的節水宣傳教育,讓全社會普遍認識到節水需要從自身做起,從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節水輿論氛圍。
(三)灌區各級渠系及田間節水改造模式
大通縣國營及民營灌區的各級渠道防滲襯砌率低,田間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是發展節水灌溉的重點區域,特別是田間工程部分,由于以群眾投入為主,是當前節水灌溉最薄弱的環節。因此,這類灌區在對干、支渠等各級渠道進行防滲的同時,對田間工程進行節水改造。改造的模式是:對斗、農渠進行防滲襯砌,平整土地,重新確定溝渠規格,采用小畦灌、溝灌、長畦短灌和波涌灌等先進的地面灌水技術。
(四)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節水法規制度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灌溉用水的市場機制不鍵全,農用水價偏低,不利于節水灌溉工作的開展。在推行節水灌溉中,管理是最重要的環節,也是目前最不為人們重視的環節,重建設、輕管理仍是長期以來沒有解決好的一個重大問題。當前,灌區的農田灌溉水價僅為供水成本價的1/3~1/2。灌溉管理單位收取的水費入不敷出,由于水價太低,水利工程難以維修更新,工程老化失修、帶病運行,效益日趨下降。在節水灌溉管理中,加快水價改革是最重要的管理措施。
(五)此外,在水資源的合理調配和灌溉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也還遠不能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生產條件對不同類型,特別是小型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實行股份制改造、承包經營、股份合作制、租賃拍賣等多種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
灌區要積極推廣用水戶參與管理的經驗,通過提高水價和加強管理,逐步實現以水養水,達到節水的良性循環。要加強灌區內部管理,精簡機構,分流冗員,落實多種形式的經營管理責任制,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大通縣在國營灌區通過民主選舉用水戶代表,產生協會執委會委員和協會主席,成立用水協會。用水協會按照協會章程和議事制度等四項制度規范運作,大通縣水務局成立監督機構進行監管。農戶用水實行收費直管到戶,減少管理環節,減輕農民負擔。協會組建小隊護渠、送水、結量、收費的“四用戶”管理,并實行價、量、費、帳“四公開”,增加管理透明度,讓農戶用上放心水、明白水。農民用水實行自用自管的協會方式進行管理,協會與農戶加強溝通、及時協調,不僅基本上妥善解決農戶用水問題,而且促使農戶節約用水,得到了農戶的信賴,從而不再出現因用水發生爭持的事情。用水協會的成立在落實工程管護責任、促進用水收費、減輕農民負擔和保障灌區農村穩定、促進農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之,發展節水灌溉要從各地的實際出發,在充分考慮當地自然條件和農村社會經濟水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選取各種適宜的節水灌溉技術和模式。適合用什么技術,就用什么技術,經濟條件許可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不照搬外地做法,不盲目追求高標準,不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發展節水灌溉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將農業措施與水利措施相結合、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發展節水灌溉要以提高水、土資源利用率和增產、增收為目標,通過發展節水技術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各種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促進農業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業增產、增收,使農民得到更多實惠,用顯著的經濟效益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發展節水灌溉。
作者簡介:袁麗蕓,女,41歲,助理工程師,專科學歷,從事工程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