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一平
西安思源學院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如何區別音同義近字是中小學的教學難點和重點,但又是學習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如辨、辯,采、彩,才、材等詞組是初學者的雷區,極易混淆。報、抱二字也如此。
作為bào音時,它有多個義項,《漢字源流字典》中列舉了16個。本義為按律判決罪人。如“以為直于君而曲于父,報而罪之。”因判決罪人需要告知上級審批,故引申為告訴,告知義,如通報、報告、報警。而在報告之后,上級要做相應的回復,故又引申指為答復,回應,如回報。又引申指回信,如“然久不報,幸勿為過。”回信也指信息返回到報告人那里,故引申為返回義,如“韓昭侯使騎于縣,使者報,昭侯問曰:‘何見也?’”信息回復如果同意的話說明信息符合上級領導的意見。故又引申指符合,如“以象動之,以報其心。”回復信息時,通常會有“就XX事”等句子進行強調,又引申指再,重復。“候黍,果苗未與垅齊,即鋤一遍;黍經五日,更報鋤第二遍;候未蠶老畢,報鋤第三遍。”同時由意見轉化為行為,若對方幫助自己便會用行動表示感謝,故有酬答義,即如“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與此相反,若對自己造成傷害,有人便會報復,如“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而一旦報復,便會由其惡行定罪,又引申指由某種行為得到的結果,如“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不善者,天報之以禍。”此外,漢唐時期,地方長官在京師設邸,邸中傳抄詔令奏章等報告給地方。故又引申指邸報。由邸報的特點引申出現在的報紙,因為二者都具有傳播時事政治、及時傳遞社會信息的作用。又因邸報這一載體引申出所承載的消息,訊息,如情報、電報。還引申出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字材料,如板報、海報。此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含義就是舊時悖亂倫常的性行為,如“上淫曰蒸,下淫曰報。”這一義項現已棄而不用。當做fù時,主要與“赴”通假,指急速,速往,如“毋拔來毋報往。”
《漢字源流字典》對“抱”含義做了詳細解說。當讀音為pou時,“抱”用作“捊”的異體字,本義為以手包聚。后又引申出聚集義,如“何得蚊蚋拒于長風,螻蟻抱于大樹。”當讀作bao時,是“袌”的俗字,指將兩個胳膊抱在胸前,或泛指包持,如懷抱、合抱、摟抱、擁抱。可引申為胸中懷有(某種想法、意見、感情等),懷藏,如不抱幻想、抱憾終身。因所抱位置在胸腹部位,故引申為“胸腹”義,如投懷送抱。由包裹引申為環繞,“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字源》認為“抱”通“保”故有保養、愛護之義,“其母好者其子抱。”而從“抱”之字形來看,右邊“包”字像人懷孕貌,故“抱”字引申為初次懷孕生養兒孫,如“結婚下年就抱了個胖小子。”又可引申為帶著,通常指有(病)在身:“吾老抱疾病,家貧臥炎蒸。”此外,還有持守,奉守義,如“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而為了奉守一些原則、理想、信念,就要背負一些東西,所以引申為“背負”,如“今少卿抱不測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從上雍,恐卒然不可諱。”“抱”還可作名詞,此時指日旁的氣:“暈適背穴,抱珥虹霓。”亦可作量詞,由懷抱引申為用于兩臂合圍的量,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而當“抱”讀pao音時,通“拋”,表示拋棄,拋擲,“姜嫄以為無父,賤而棄之道中,牛羊避不踐也,抱之山中。”這一用法現已廢棄。
現代漢語詞典中,我們會看到“抱負、報復”兩個詞,初學者很容易將兩個詞混淆。其實,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當表示遠大的志向時,當用“抱負”,因為“抱”有懷藏義。而表示打擊批評自己或損害自己利益的人時,當用“報復”,因“報”本身就有此意。因此,在學習詞語時,不妨從字本身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