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君

張大媽最近很苦惱,為看孫子住到了兒子家,她感覺到了電子科技的世界:買菜用手機支付,衣服、鞋子、吃食在網上購買,只有自己想不到,沒有電子科技辦不到的。但是,張大媽什么都不會,甚至連老年手機都使用得不順暢。上周,張大媽去銀行取錢,看排隊的人太多了,就嘗試著去自動取款機上取款,操作了半天,最后錢沒取出來,卡反而被吞了,急得她滿頭大汗,最后在銀行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才把卡拿回來了。張大媽跟身邊一些老年朋友說起這個事時,一個朋友還嘲笑她太笨了,這讓張大媽郁悶壞了,擔心自己會越來越沒用,被社會淘汰。
電腦不會用,智能手機不會打,網上支付不敢用……這是目前不少老人面臨的尷尬問題。相關統計數字表明,中國約一半老人不同程度患有“科技恐懼癥”。對新科技排斥和恐懼的心態,缺乏知識更新的通道是造成老年人這一癥狀的根源。
專家認為,老年人對高科技恐懼和焦慮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與大多數老年人缺乏學習的動力有關。老年人傾向于經驗的分析,對新科技缺乏正確而全面的認識,認為這些高科技產品派不上什么用場。其實,電子科技對老年人的生活幫助巨大。老年人精神生活相對單調,渴望了解外部世界,一些電子科技正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可以讓老年人開闊眼界,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互聯網上的各種養生知識、生活妙招,應有盡有,豐富多彩。每天看一看還能學到許多新知識。另外,電子科技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親密了,以前一年都難得打上一個電話的老朋友,通過電子科技,現在每天都能聊上幾句。
第二,和老年人的學習能力有關。老年人在離開工作崗位后,隨著精力的衰退以及學習機會的減少,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有所衰退。盡管現在各地有不少的老年大學,滿足了老年人對學習的需求,但這些老年大學基本上還停留在書法繪畫的層面上,真正從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出發的并不多。
第三,與高科技產品的市場空白有關。高科技產品在設計上存在典型的“年輕化傾向”,并沒有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有的老年人初次接觸科技產品,一旦失敗,就很難恢復自信,以后對其他科技產品也會排斥。
其實,使用電子科技并不難,只要有好奇心,愿意接受新事物,老年人也可以把電子產品玩得很溜。即便學的慢,也不是件丟人的事情,要調整心態,多向身邊的同齡人、年輕人學習、請教。老年人教老年人學習新事物,效果可能會更好,而年輕人對長輩的文化反哺也是老年人知識更新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