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坤霖 侯芳 張煜新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陜西 咸陽 712000)
高職院校學生是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從事強度高,節奏快,時間長,思想高度集中的生產、管理、服務和建設的一線工作,他們正處于由校園走向社會的過渡時期,承受著學習和工作雙重壓力,因此他們的身心健康更要引起人們的關注。
依據《標準》的要求和內容,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選擇了2014級學生實測人數為3451人;2015級學生實測人數為3935人;2016級學生實測人數為3845。實測和上報學生總人數為11231人,及格率為70.96%。
測試的項目包括形態指標(身高、體重)、機能指標(肺活量)、素質指標(男1000米、女800米、50米、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男引體向上、女一分鐘仰臥起坐)等8項指標。測試方法按照《標準》細則要求進行測試和評定成績。
(1)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了解國內外對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現狀和體育比較研究方法,為本文研究提供參考。
(2)數理統計法。
對測試所獲得的數據按照《標準》進行評定,采用 SPSSl3.0軟件對其結果統計分析,并進行對比研究
體重指數(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是指身高與體重者的比例應在正常的范圍,它通過身高與體重一定的比例關系、反映人體的圍度、寬度和厚度以及人體的密度,是評價人體形態發育水平和營養狀況及身體勻稱度的重要指標。根據調查發現,學院2015級學生正常體重人數相對2014級有明顯提高,2016級學生正常體重人數相對2014、2015級有明顯下降;低體重人數相對明顯下降;超重人數、肥胖人數明顯提高。
肺活量是指一次盡力吸氣后,再盡力呼出的氣體總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氣量,在一定意義上可反映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肺活量能充分反映胸廓大小,肺的彈性以及呼吸肌的力量和身體鍛煉水平。

表1 體重指數、肺活量測試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學院2015級學生正常體重人數相對2014級有明顯提高,2016級學生正常體重人數相對2014、2015級有明顯下降;低體重人數相對明顯下降;超重人數、肥胖人數明顯提高。
(1)800米(女)/1000米(男):測試學生耐力素質的發展水平,特別是心肺功能及肌肉耐力;
(2)坐位體前屈:測量學生在靜止狀態下的軀干、腰、髖等關節可能達到的活動幅度,主要反映這些部位的關節、韌帶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及學生身體柔韌素質的發展水平;
從表1、2可以看出,2015級、2016級學生肺活量、800米 (女)/1000米(男)、坐位體前屈及格人數明顯下降相對14級明顯下降。測試結果說明,學生身體素質總體情況不好,可能與身體素質練習的內容、方式和時間的比重等有一定的關系。
(3)50米跑:主要是測試學生速度、靈敏素質及神經系統靈活性的發展水平;
(4)1分鐘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體現的是女生腹肌耐力和男生上肢力量的發展水平,從而代表人的力量素質;

表2 800米(女)/1000米(男)、坐位體前屈測試結果

表3 50米跑、1分鐘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測試結果
從表3可以看出,2015級、2016級學生50米、1分鐘仰臥起坐(女)/引體向上(男)及格人數相對2014級明顯提高。
(5)立定跳遠:主要測試學生下肢爆發力及身體協調能力的發展水平。
是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各測試單項項目得分乘以相應的權重之和記為綜合評分分數。

表4 立定跳遠、綜合評分測試結果
從表4可以看出,2015級學生立定跳遠及格人數相對2014級明顯降低,2016級學生立定跳遠及格人數相對2014級明顯提高;綜合評分測試學生及格人數明顯下降。
(1)從測試項目分析的結果來看,學生身體發育水平和營養狀況基本正常,但有營養過剩升高的趨勢,且年級越低,肥胖學生越多;
(2)學生肺活量和坐位體前屈兩個項目的優秀、良好以上水平人數較多,呼吸功能和柔韌素質水平比較高,說明學生是具備身體鍛煉的能力并有一定的運動水平;學生耐力素質一般,下肢爆發力及身體協調能力普遍較差;
(3)女生腹肌耐力、男生上肢力量和心血管呼吸系統的機能普遍一般,優秀者極少;男生上肢肌肉力量、心血管呼吸系統機能個體懸殊大,且低年級學生心血管呼吸系統更好。
整體來說,今年我校學生體質大部分都能達到及格或以上標準,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明顯,各項目的個體差異也非常明顯。為了促進高校運動水平的整體發展,各個學校應該加強體育項目的投入、合理安排訓練計劃、完善訓練機制、拓寬學生來源渠道,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逐漸縮小學生之間的實力差。
(1)應把《標準》測試工作和體育教學計劃、學生群體活動結合起來開展;
(2)建議學校采用智能化測試系統,能減少教師教學以外的工作量,并提高個體數據的準確性,盡量減少由人工帶來的負面影響因素。同時配備一定數量的體質測試儀器,提高測試效率,減少延誤;
(3)加強對體質健康測試相關文件的宣傳和學習,特別是要讓學生更進一步地了解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要性,能重視并正確對待《標準》測試。制定增強體質的科學地鍛煉方法,各測試項目的生理功能簡介及測試方式,上傳至體育部的網站并利用自媒體的方式在學生中間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