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奇
摘 要:中國是一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中國的黨內選舉制度的設立首先要立足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選舉思想基礎之上,再從本國國情出發使之與社會主義中國相適應。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創新,在黨內民主選舉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然而在制度設立以及在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并提出相對應得措施可使我黨繼續向民主的道路深進。
關鍵詞:馬恩選舉思想;中國黨內選舉;繼承創新;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621.4 文獻標識碼:A
1黨內選舉制度的理論來源
在1847年夏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同盟進行了改組,同盟的代表大會及各部委員乃至中央委員都是通過民主選舉而產生。恩格斯也說道:“組織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員會由選舉產生并隨時可以罷免”,另外,馬克思恩格斯強調黨代會必須每年召開一次。此外,所有的黨員一律平等對待,也就是說通過自下而上的選舉產生黨的各級領導機構。正是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對黨內民主選舉十分看重,使得黨內民主的形勢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初步形成,使得同盟的成員全心全意為共同的事業而奮斗。
馬克思恩格斯為了更深層次的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在第一國際時期又明確指出:“每一個會員有參加選舉全協會代表大會的代表和被選為代表的權利”這又強化了黨內民主選舉的重要性。另外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公社的普選制和撤換制,他們也通過對各國選舉的實踐分析出了民主的實現離不開普遍選舉,無產階級利益的實現也離不開普遍選舉的結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只有通過民主的黨內選舉方式才能保證無產階級政黨的生命力、活力和戰斗力。這也成為我黨實行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的理論依據,現也是在必須堅持和改革的方向。
2中國共產黨黨內選舉制度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共產黨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選舉思想制定了黨內選舉制度。
首先在選舉范圍上:黨章第十條(2)規定:黨的各級領導機關,除它們派出的代表機關和在非黨組織中的黨組外,都由選舉產生。這里明確指出了黨的選舉范圍,無論任何共產黨員都有行使自己的選舉與被選舉的權利,這也體現了馬克思與恩格斯的民主選舉思想。
其次在選舉方式上:黨章第十一條規定:黨的各級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委員會的產生,要體現選舉人的意志。選舉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分為三種:等額與差額選舉、直接與間接選舉、公開與秘密選舉等。黨章第二十三條規定:黨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產生。第三十條規定:基層委員會由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這也就是說除了黨的基層委員會之外,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及其委員會都采用間接選舉的方式。
3當前我國黨內選舉制度所存在的問題
中國黨內選舉中所存在的問題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從頂層設計層面來講有:差額選舉比例和直接選舉范圍小;對選舉的監督機制不夠完備。另一個則是從實際運行層面:確定候選人的方式不規范;黨員對黨內選舉的意識偏頗以及在選舉中整體缺乏角逐性。
3.1制度層面
3.1.1、差額選舉比例和直接選舉范圍小
根據《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第四條規定: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委員會委員實行差額選舉,而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實行等額選舉。這說明差額選舉的范圍還是不夠。另外第十二條: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的差額比例不少于20%;第十七條: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差額比例不少于10%;這說明地方的黨代表中每十個代表中只二個來自差額選舉,而各級委員、候補委員以及紀檢委員等每十個代表中只有一個來自差額選舉,地方常務委員無論代表候選人有多少,也都最多只有兩個來自差額選舉。這無疑體現的是差額選舉的比例太小。當前我黨僅僅在黨基層組織的委員選舉中實行了直接選舉。根據《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其他的則是間接選舉產生。
3.1.2、監督機制不夠完備
一個制度運行的規范與否很大程度上與監督體系的完備有關,監督使其運行更具有方向感。對于黨內選舉來說,選舉結果的公正與否和是否實行了有效的監督有很大關系。因為選舉在實際執行當中是靠人來完成的,就可能就會出現不嚴格按照選舉規定實施選舉,最終導致選舉結果失去公正性。
3.2實際運行層面
3.2.1、確定候選人的方式不規范
黨內選舉工作展開的首要步驟就是候選人的醞釀提名,而這恰恰也是最容易產生暗地操作的地方,使產生的黨員代表不具備代表性。因為在實際運行中提名候選人的權力是交給上級黨委的。這就容易導致賄選行為的產生,只要與上級搞好關系就有可能被上級提名,然后再進行走形式的投票。這使得眾多黨員權利得不到保障,也不能代表眾多黨員同志的意志,這樣“選舉”出來的黨員代表難以取得眾多黨員的認同。
3.2.2、黨員的選舉意識不強
在各級黨組織黨內選舉中,很多黨員干部都不重視自己的選舉權利,主體意識缺乏,積極性不足,乃至在黨內進行選舉投票時盲目跟風。另外,就是“領導本位”意識嚴重,一些黨員為討好領導,直接把領導的意思當為自己的意思。這不但助長了領導的家長制作風,還使更多黨員干部參與選舉的積極性遭到打擊。
3.2.3、黨內選舉的競爭性不強
從開始部分實行差額選舉后,選舉競爭性有所增強,但是又奈于差額選舉的范圍過小,使其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難以達到增強競爭性的作用。相關數據表明:55.58% 的人認為差額比例太小,90.75% 的人認為“陪選”現象普遍。其中陪選者都是被領導有意安排的人,這些人要么能力不足,要么被領導暗示,總之與正選者不能形成競爭。這樣就使 選舉的競爭性得不到增強。
4完善黨內選舉制度的對策
針對我國黨內選舉現存的諸多問題,我們可以回歸到馬克思、恩格斯對選舉的論述上,根據他們對選舉透徹的分析找到一個方向,指引我黨更好的把民主融入到選舉。中國共產黨在當今時期在新形勢下,就應該根據國情,積極的發展創新黨內選舉制度,為實現黨內民主作出努力。
4.1繼續擴大直接選舉的范圍與差額選舉的比例
我黨非常重視黨員權利同時也在積極改革選舉制度規則。因此切入點就可以在規則上入手,改變當前差額選舉的比例和直接選舉的范圍較小的情況。
1、可以從基層黨組織開始,差額選舉應該全面推行不但基層書記副書記由差額產生,甚至各級書記副書記都要從差額選舉中產生。另外就是要繼續擴大差額選舉比例。當前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候選人的差額比例在20%以上,: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的差額比例在10%以上,其實應該將這都提高到20%以上。當然,我們也不可以盲目擴大差額比例,要根據實際情況所制定。例如:從黨的十六大代表差額比例的10%到十九大的15%,可知中國共產黨在努力地擴大黨內民主,同時還體現出在進行自身改革時所需要的謹慎。
2、從理論上講,最能體現選舉人意志的選舉方式就是直接選舉了,這不僅使每一個人都有權利去選擇想要選擇的代表人,還能使選出來的代表更好的代表選民的意志。從實踐上講,當前縣級(包括縣級)以下實行了直接選舉產生人大代表。這為我黨內部實行以及擴大直接選舉提供了借鑒。以鄉鎮一級黨委書記,副書記的公推直選為例,這使廣大黨員的選舉權利得到充分表達,他們都由黨員大會直接選舉產生。對此,我們可以全面推行鄉鎮級別的領導人從直接選舉中產生,然后在其基礎上可以使市級黨領導和市級黨代表皆由直接選舉產生。
4.2完善黨內選舉的監督機制
要明確部門,明確責任,明確處罰規則,對黨內選舉的各個部分進行有效的監控。監督環節包括選舉前對候選人的確定整個流程,還有對選民的登記進行監督;監督對象要更為全面,不僅包括候選人,還應包括選舉人和選舉的主持機構。這對防止暗箱操作,賄選等行為都有直接的決定作用。最后還要健全監督責任追究制,對于選舉后出現當選者失職、瀆職現象的要追究監督部門的責任。由此可以保證監督的公正性與客觀性。
4.3規范候選人的確定方式
候選人最終是要代表廣大黨員向上級表達意見,要反映廣大黨員意志的,所以候選人的確定就變得尤為重要,這直接涉及的是廣大黨員的根本利益。對此,不僅要在制度規定上明確候選人的確定方式,還要在操作過程中進行有效的監督,例如在黨代表選舉中候選人的提名要有明確而細致的推薦程序,無論是地方還是基層黨組織都應該嚴格按照程序去確定候選人,這樣做才能保證黨代表候選人的選舉體現多數人意志。最后要對候選人進行充分的公示,對候選人有異議的黨員同志可以進行反映并得到公正的答復。
4.4提高選舉積極性從而加強黨內選舉競爭性。
4.4.1、加強黨內選舉價值觀教育
首先要以馬克思恩格斯選舉思想為指導,繼承發展馬克思恩格斯選舉理論,堅持在黨內選舉中人人平等,尊重黨員選舉權利的基本原則。其次要與當前國情相適應,樹立起正確的選舉觀念。“提升黨內選舉意識的關鍵在于能否確定一套支配黨員黨內選舉思想和行動的核心價值理念并向周邊環境的輻射”因此,對廣大黨員同志進行價值觀教育,使其明白黨內選舉是關乎于黨的生計的一件大事,從心底里升起對黨內選舉的尊崇。
4.4.2、拓寬黨員參與黨內選舉渠道
通過擴大差額比例,使更多黨員同志有機會成為黨代表,這不但使黨員參與的積極性增加,還增加了競爭性,競爭性的增加可以為我黨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對象,也更能體現黨內民主的理念。另外,健全選舉意見表達機制,要使黨員同志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改變過去無處表達意愿的狀況或有卻得不到回復敷衍了事的狀況。只有改變了這種狀況,廣大黨員才更有積極性去參與選舉,行使選舉權利。
當前黨內民主不斷發展,選舉也越來越規范化,科學化,說到底,只有在堅持馬克思恩格斯選舉思想的基礎上,聯系中國實際,對黨內選舉進行改革創新,才能選擇出優秀的人才,同時反過來為民主的道路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6.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74-575.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4.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8.
[5]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42. [6]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EB/OL].http://www.mlr.gov.cn/jgdjw/zyzt/lxyz/d/201606/t20160601_1407511.htm.
[7] 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EB/OL].http://www.yuhua.gov.cn/dtxx/syqt/ztbd/ddh/ddhzs/201608/t20160817_800453.html.
[8] 李芳云.黨內選舉意識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7):177-180.
[9] 舒艾香.黨內民主選舉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J].湖北社會科學,2009(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