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軍
摘 要:在礦產資源開發的同時,如果不能做到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社會穩定發展、經濟增長之間的和諧發展,必將對我國礦區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恢復意義重大。通過社會投入對正在或已經遭到破壞的礦山地質環境進行生態恢復,使之能滿足當地居民的生存生產需要,又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最終實現當地的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協同促進,礦山地質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恢復治理是指因采礦開發被破壞的生態系統,采用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使其恢復到一個符合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可持續生態系統的過程。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環境保護
1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
礦山地質生態環境問題較為嚴重的地區是資源過度開發、礦山數量多的金屬礦區。在地質環境評價過程中,目前所有有效地規范、技術要求及法律法規等均可作為評價遵循的原則。在礦山開采過程中,會導致大量的懸浮顆粒,這些廢氣顆粒當中會有許多的酸性氣體,當這些酸性氣體遇到一些水蒸汽時也許會產生“酸雨”,或者酸雨沒有凝結成功產生“霧霆”。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礦山開采破壞了地質結構,進而導致植被破壞,綠色植物的減少使空氣質量逐漸下降,進而產生大氣環境問題。
2礦山地質環境和治理工作存在問題
2.1地質環境保護監管機制不完善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紛繁復雜,涉及到眾多的領域和部門并且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略,但是環保、安監以及國土資源部都缺乏完善的保護管理機制。在這些部門中即使存在監管機制也是職責不明、分工混亂,在工作中沒有具體的規劃和措施,無法形成合理的保護體系,各部門在地質環境保護中各自為戰、只顧自身利益無法形成合力。所依為了提高兼管效果,各執法機構應該建立協調機制,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效率,合理的保護礦山地質環境。
2.2缺乏對礦山環境的動態監測
我國是世界上產礦大國之一,對于礦產資源的開發歷史悠久,但是開采模式一直比較粗放,對于礦山環境的變化缺乏實時性和數據型監測。對于礦山環境的監測依然沿用傳統的調查方法,不僅工作成本高而且工作周期過長、監測覆蓋面有限。對于目前的礦山環境沒有動態的監測,無法精確識別發現礦山環境問題,無法分辨反映礦業活動的地理要素空間關系和紋理,無法分析提取礦區地質環境的細致數據,無法及時反映信息變化,整體上缺乏數據性和實時性。
2.3環境管理與治理體系不完善
礦山企業的正常運行離不開礦山的地質環境,礦山環境的治理和改善離不開礦山企業的支持,需要礦山企業提供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要明白礦山的環境保護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經濟效益,保護礦山就是保護金山銀山。我國對于礦山環境的治理依舊在沿用傳統管理模式,治理水平落后效果不佳。在進行實地考察勘探時不能詳細的考察礦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環境評估和保護時缺乏動態分析,導致開發礦區不斷遇到新的問題,但是環境管理和保護依然施行舊的方法措施,無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
3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及后續維護措施
3.1做好礦山開采前的調查、準備工作
要想做好礦山的地質災害綜合防治工作,首先做好礦山開采之前的調查、準備工作。在進行礦山的開采工作之前,相關人員應該進行實地考察,掌握礦山的環境和地質構造,根據考察的信息來制定出后續一系列的礦山開采計劃,避免在開采過程中突發巖石變形、碎裂等問題。通過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礦山開采計劃,做好開采礦山的準備。相關人員也要對礦區邊坡進行實時監測,及時對礦區的邊坡進行穩固工作。同時,相關人員也要對礦區周邊及礦井的各處地形做好標記,標注好容易發生危險的地區,做好開采過程中的預防工作,保障開采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礦山的開采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3.2完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維護技術方案
根據礦山地質環境毀壞程度,在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維護方案時可將矸石區域治理作為工作重點,結合井口封閉措施,保障礦山地質環境的有效恢復。其中矸石區域治理主要包括矸石堆疊方式設計及矸石擋墻治理。為了降低矸石沖擊導致的地質危害,可在矸石堆疊過程中增加矸石壓實工序,并在其下部進行矸石擋墻的建立,利用矸石擋墻自身的穩固性為礦石開采后期矸石廢棄物質的清潔及維護提供保障。矸石堆疊具有坡度大、高度高的特點,針對這種情況可將矸石擋墻設置為垂直施工形式,并在墻體內側設置一定的排泄通道,提高地質環境恢復速率。井口封閉工作主要是在礦石閉坑后期對礦山區域內容的各個井口進行回填夯實、蓋板密封處理。
3.3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級規劃
在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過程中,環境維護人員需在自然規律、經濟能力的指導下綜合開展節能減排、資源整合等治理措施,同時由于礦山地質環境的特異性,可采取區域性治理措施。一方面礦山地質環境維護人員應積極進入生產一線,對礦山地質地形、開采期限、開采方式、生態環境損害程度等進行實地考察,然后將相關數據進行整合處理,建立區域化管理模型。在這個前提下,為了保證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的有效實施,礦山地質環境維護人員可將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及波及程度的規劃作為工作重點,將其劃分為具體的等級并用顏色進行明確標識。另一方面在制定區域化環境恢復治理模式的基礎上,礦山地質環境維護人員可依照相關法律法規制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維護規范》,為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復墾維護提供有力的依據。
結束語
礦區地質環境的綜合治理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本著對國家和政府負責、對人民和子孫負責的態度,進行礦區地質環境的治理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通過調查研究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初步了解礦山開采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的嚴重性,對礦區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進行分區并提出綜合治理建議,為礦山土地類型、地質環境功能修復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斌.礦山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J].江西建材,2016(02):242+246.
[2] 邢燕秋,杜真.地質環境背景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影響及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02):126+129.
[3] 張興,王凌云.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研究[J].中國礦業,2011,20(08):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