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睿文
摘 要:地質找礦工作專業性強,實施過程復雜,會應用到諸多地質勘查技術。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地質勘查和探測,優選持力層,以此為背景,計算基礎類型和參數,提高地質找礦工作質量及效率。文章結合具體工程案例,闡述當前地質找礦工作中地質勘查原則,深入分析各類勘查技術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地質找礦工作;勘查技術;X射線次級發射光譜
前言
地質勘查技術的特點和優勢不僅在于提高找礦工作質量及效率,而且能夠保障礦產資源產出更加穩定,實現最佳效益。地質找礦工作性質決定了其具備隱蔽性特征,需要依據實際工程背景,確定選用何種地質勘查技術,規避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各類不良問題,使地質找礦工作更加簡便,為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奠定良好基礎。
1工程案例
在浙江省縉云縣前路鄉十八堆礦區螢石礦范圍內開展了1:10000地質測量(草測)工作,對Ⅴ1、Ⅴ2、Ⅵ、Ⅶ-1、Ⅶ-2號礦(化)體進行了較系統的地表追索,對西散礦段、黃壇礦段進行1:2000地形地質測量(正測),針對Ⅴ1、Ⅴ2、Ⅵ號礦(化)體地表布置了探槽揭露,淺部利用坑道及民采點,深部利用鉆孔控制,基本查明西散礦段Ⅴ1、Ⅴ2號礦(化)體的規模、形態、產狀、空間分布特征及礦石質量,大致查明黃壇礦段Ⅵ號礦體的產狀和空間分布特征。
經過地質勘查,基本查明礦區地層、構造基本特征及巖漿巖分布情況;通過系統的探礦工程控制,基本查明西散礦段Ⅴ1、Ⅴ2號礦(化)體的規模、形態、產狀、空間分布特征及礦石質量,大致查明黃壇礦段Ⅵ號礦化體的產狀和空間分布特征;礦區東部十八堆林場-里廠一帶陸續出露了螢石化構造破碎帶,寬度1~5m不等,出露長度約600m,螢石礦化以東段里廠(Ⅶ-2)一帶較好,目測品位50%左右,礦(化)體總體產狀:170°∠70°,礦(化)體內見強硅化構造角礫巖、石英脈、有條帶狀螢石脈出現,礦(化)體圍巖為花崗斑巖。
完成勘查工作后,發現Ⅴ1號礦體地表工程控制不足,未達到勘查工程間距要求。礦體中深部未布置鉆孔控制,礦體沿傾向變化情況未查明。Ⅵ號礦化體沿走向延伸情況未摸清。由于村民阻撓,已施工的探槽未及時清理、編錄和采樣。采樣工作緩慢,已采樣品未及時進行送樣,缺少樣品分析結果。
2地質找礦工作中地質勘查原則
其一,結合礦產資源分布特征,合理布局。選擇地質勘查技術時,需要考量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兼顧基礎設施建設、人口分布、國土資源利用狀況等,統籌布局地質勘查工作區域,使地質勘查工作更加科學、合理、有序;其二,適度超前和統籌規劃兼備。根據浙江省縉云縣前路鄉十八堆礦區螢石礦實際情況,預先十至十五年便要開始部署地質勘查工作,提前規劃這一過程,突出先行性特征;其三,明確地質找礦工作重點。由于人們在精確度方面對礦產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結合社會經濟情況,拓展地質勘查工作領域。與此同時,還要綜合考量礦區環境、地質條件和礦產資源情況等,加大富礦勘查力度,切實使地質勘查工作得到長足發展;其四,堅持科技創新。科學技術的支持,使地質勘查工作呈現現代化特征,地質勘查技術和方法都有所創新,全面做好巖心鉆探、槽探、采樣測試、地質編錄及其他各項地質工作;其五,注重合作。地質勘查工作機制的創新,使商業性礦產地質勘查體制更加完善,積極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及方法,使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及供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1]。
3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地質勘查技術及運用
3.1甚低頻電磁勘查技術
目前礦區共發現螢石礦(化)體5條,分別賦存于F2、F5、F6、F4斷裂帶中,編號為Ⅴ1、Ⅴ2、Ⅵ、Ⅶ-1、Ⅶ-2,地質勘查及開發難度大。完成草測、正測工作之后,嘗試采用甚低頻電磁勘查技術,了解礦區地層、構造基本特征、巖漿巖分布情況等。其應用原理是借助濾波處理技術,對地質勘查過程中的相關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和整理,依托礦體自身規律和控礦特點,深入預測勘測區域礦體空間賦存位置,以此為背景,確定礦藏范圍及分布情況。甚低頻電磁勘查技術使用方法簡單,定位準確,但局限性在于會受低頻電臺電磁信號干擾,需要選擇合適的勘查時間,以便更好地接收信號。
3.2遙感技術
遙感技術能夠對礦產資源進行遠距離感測,明確各地表層的地質成分,掌握全面的地質勘測信息,從而準確定位礦區,使地質勘測工作更加方便。借助遙感技術,能夠全面識別、辨認地質情況及各類信息等,了解螢石化構造破碎帶寬度、出露長度、品位及礦(化)體總體產狀等。在該技術的輔助下,還能夠通過電磁波反饋,在較短時間內,進行波譜圖像繪制,清晰地呈現放射過程,使勘查人員明確大型礦床地質特征,在分析圖形信息的基礎上,掌握螢石礦礦藏區域、情況等[2]。
3.3X射線次級發射光譜分析技術
借助X射線次級發射光譜分析技術準確估算陳坑礦段螢石資源量(332+333)礦石量94.092千噸,折合CaF2量45.932千噸。其中資源量(332)礦石量45.869千噸,折合CaF2量27.090千噸;資源量(333)礦石量48.223千噸,折合CaF2量26.842千噸。為小型礦床。X射線線譜中,礦物質類別不同,其波長、濃度等也存在差異,為定量、定性分析工作提供依據。即使一些礦產資源不夠明顯,也可以對其厚度和密度等進行準確界定[3]。
當前,遙感技術和GPS感應系統已經被應用到浙江省縉云縣前路鄉十八堆礦區螢石礦,與此同時,還要嘗試推廣甚低頻電磁勘查技術和3X射線次級發射光譜分析技術,通過系統的探礦工程控制,查明各礦(化)體規模、形態、產狀、空間分布特征及礦石質量等。
結語
地質勘查技術在地質找礦工作中非常關鍵,除了需要對浙江省縉云縣前路鄉十八堆礦區螢石礦整體地質、礦藏情況進行考量之外,還要兼顧礦區周邊情況及各類細節性內容,明確地質勘查原則。優選一種或多種地質勘查技術,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
參考文獻
[1] 常德峰.地質找礦工作中的地質勘查技術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5,(19):127-127.
[2] 尹紅峰.地質礦產施工中勘查與找礦技術的發展措施[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31):65-66.
[3] 李國棟.地質找礦勘察技術原則與方法解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6,(1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