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瑜
近段時間,中國相關部門多次表態將主動擴大進口,持續增加市場供給。外媒認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日益開放,這是全球正在迎來的最大利好消息。
近日,財政部發布公告,宣布為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從今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這一消息迅速引起外媒關注,全球汽車廠商更是興奮不已,快速做出反應。

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對于中國政府的這一決定,日本汽車廠商普遍呈現歡迎氣氛。豐田公司公關部稱:“將迅速對進口車實施降價,致力于把具有競爭力的商品提供給中國消費者。”德國之聲電臺網站注意到,中方發布公告之后,戴姆勒、寶馬、大眾等德國汽車品牌的股票出現明顯上揚。
今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宣布,中國將主動擴大進口。事實上,在此之前,中國擴大進口已經按下“快進鍵”。據悉,從2017年12月1日起,中國調降187項商品的進口關稅。此外,增加特色優勢產品進口,搭建國際貿易平臺,一系列具體舉措逐一出臺,讓世界各國感嘆中國的行動力和開放誠意。
4月23日,財政部官網發布信息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印發公告,自今年5月1日起,對部分藥品進口關稅進行調整,取消28項藥品的進口關稅。
《印度時報》報道稱,“這對印度制藥公司來說是一個好兆頭,相信印度藥企未來幾年可以在中國市場有所開拓。”印度一家制藥公司首席執行官迪內希·杜瓦說。
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則在第一時間報道了中美兩國在華盛頓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的聯合聲明。根據聲明,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
在外媒看來,中國擴大進口是一個惠利各方的共贏選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稱,擴大進口是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中國擴大增加自美進口的農產品,是符合兩國利益之舉。
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同樣讓各國有更多機會分享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
中國擴大進口不斷提速,這也大大增加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彭博社刊文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從過去的“世界工廠”變成“全球超市”。進口的快速增長顯示了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繼續成為支撐全球經濟的頂梁柱。文章指出,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消費性質出現改變,消費產品的不斷升級意味著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進口將進一步擴大。中國市場將對跨國公司和投資者產生越來越大的吸引力。
還有外媒認為,中國進口需求的迅速擴大,對于國際貿易繁榮以及世界經濟再平衡都具有重要意義。
波蘭《共和國報》報道稱,從加工原料供出口到消費社會的轉型,中國的經濟力量進一步增強。在未來幾年內,中國將不僅僅是世界最大出口國,還可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進口大國。
俄羅斯《專家》周刊網站也在一番梳理后發現,在國際貿易中,中國與40多個國家存在貿易逆差,甚至歐盟整體對中國也實現了貿易順差。對此,該媒體直言,如今的中國已不再是以往那個勞動力最廉價的國家,中國正處于朝發達國家轉型的進程當中。從某些角度來說,中國的市場更值得全世界期許,這大概才算是最重要的新聞。
據世貿組織統計,中國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和美、德、日等國。在可見的未來,中國擴大進口的步伐還將繼續向前,跑出“加速度”。
在德國《商報》看來,擴大進口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之一,體現出中國進一步加強開放的決心。美國CNBC網站也盛贊,中國的這些開放舉措將惠及世界各國企業和人民,并讓人們看到中國作為全球一大經濟主力的大國視野。
(黃志剛薦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