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倢 董宇寧
他不追求功名利祿,更不陷浮華。他說:“工作可以退休,但是人不能退休?!被畹嚼蠈W到老,才能更上一層樓,再創一片天。
少時讀書歸功于祖父

潘占學在文學界道行深廣,作為文學界的翹楚,為人極具影響力,是有著無數頭銜的重量級人物。他的人生如詩,正像他寫的詩如人生?,F今花甲之年的潘占學博覽群書,滿腹經綸,閱歷豐富。他憑借著文學的功底,作了幾百首正能量的格律詩。潘占學說:“世界上沒有不學習的人,知識是無邊無際的,我要活到老,學到老。”
潘占學1955年生于吉林九臺,長于九臺。家中八個兄弟姐妹,他排第二,是男孩中的老大。少小家貧,父親是位木匠,技術精湛,開明大氣,比其他農民收入略高一些,維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還是綽綽有余的。潘占學身為長子,比鄰村的孩子都要早熟些。自小就扛起了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幫助父母減輕許多負擔。他懂事又孝順,夢想將來成為一位成功人士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潘占學自幼愛好讀書。他學習的勁頭歸功于他的祖父。他的祖父雖然沒有文化,卻對孫子的教育特別看重。1962年潘占學上小學,1966年8月份學校停課,潘占學與村里的16個孩子都回家鏟地種田了。在田地里干了一年多,1967年10月學校復課,其他16個孩子覺得讀書無用,不如種田還有收入,學習很累又辛苦。但當時潘占學的祖父堅持讓他讀書,甚至與他人說,窮了幾輩子都過來了,不差一個孩子了。在祖父的開導、啟迪下,潘占學獨自一人毅然重新回到學校繼續上學念書。
潘占學高中就讀九臺縣第二十二中學,大學在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度過。他每天起早貪黑,背誦朗讀,不僅把學業學好,還要余下時間多看古今通史。他知道只有從小刻苦勤奮,長大才能接受種種挑戰。
他學習的過程并不孤單,讀過的好書都是益友。所有的書都像是船,帶領潘占學從狹窄的地方,駛向視野無限廣闊的海洋。自幼潘占學就懂得一個道理,文學才是成才的基石。知識很寶貴,它就好像是金礦,學好知識,掌握好本領,會終身受益。
以身作則讓孤兒不孤
潘占學大學畢業之后被分配到吉林省孤兒學校任教。由于是孤兒,衣食住行都在學校,導致學校既是學校又是家庭,老師既要負責教書又給孩子當父母。這些孩子出身苦楚,很多都是很早就沒了父母。孩子們的處境觸動了潘占學,他潛心學習誓要把孩子們教好。因為有了這種思想,他在教學工作上十分認真負責。在學校嘔心瀝血,當辛勤園丁,對孩子們的照顧也無微不至。他想成為孩子們的親人。
潘占學在孤兒學校干了3年半的老師,做了兩年的科長,當了12年的校長。他在擔任校長期間,雖離老家不過百里,但從未回家過過一次年,都是在學校和孩子們一起過年。學生非常愛戴他,好吃的都懂得分享給他。他與孩子感情至深,在孤兒學校干了8年校長,離開學校時,老師與孩子們都不舍地與他擁抱惜別。到了機關后,潘占學感覺不適應,當了處長后覺得工作忙碌但并不充實。因工作需要組織又派他回孤兒學校干了4年,這4年與前8年迥然不同,潘占學的視野變得寬闊了,他想要把學校的影響擴大,為此他組織設計了一場大型的六一兒童節的活動,以求得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支持。
為回應西方某些社會組織通過搜集我國社會福利機構兒童養育中個別負面情況,國家民政部調吉林省孤兒藝術團進京,在保利劇場舉辦了一場十分精彩且有特殊意義的專場晚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駐華使節近千人觀看演出。臺上歌舞精彩,臺下掌聲雷鳴,充分展示了中國大地上的孤兒茁壯成長的精神風貌。演出后,學校還組織孩子們參觀天安門升旗儀式,游覽八達嶺長城等等活動。潘占學讓孤兒不孤,讓他們覺得黨就是母親。這次活動讓他一生都難以忘懷,還特意賦詩留念:“電掣風馳皓月星,莘莘學子夢都京。天安門下紅旗禮,保利臺前蓓蕾名。颯爽英姿歌舞美,童真稚氣裊娜情。陽光哺育奇葩艷,消釋人權誹謗聲?!?/p>
退休后依然揮豪不輟
退休之后,潘占學仍然不放棄對文學的研究,既然時間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那么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要珍惜時間,記錄下時間。閑暇之時,做做詩,散散步,記載下了他一生的經歷。因為對格律詩非常感興趣,他用了3年的時間,寫了一百多首詩。
2017年3月12日,瑞雪迎春之季,應吉林省中國畫馬藝術研究會會長易洪斌之邀,吉林省原省委書記、書法家王云坤和資深文化人士吳文昌、張福有、蔣力華、陳耀輝、潘占學、張建華、朱晨等詩朋畫侶齊聚歐亞集團吉林省中國畫學會,歐亞集團董事長曹和平也興致勃勃來到會場共襄春友詩書畫同妍之雅事。三位畫家畫幅畫,幾位詩人依畫來逐一作首詩。幾位畫家共同繪就一幅“群英報春雅集”,當時窗外瑞雪迎春,借著美景潘占學遂著詩一首:“竹松石壁立雄雞,塞外陽春報曉時。潑墨揮毫天賜雪,鴻篇巨制畫融詩。”完美的將整幅畫的意境融入詩中。
潘占學作詩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感而發。他的詩有幾個特點:比較在意形式和創意。每首詩都有序,序是以短文的形式出現,三五句,半文言,交代下背景動意。多數詩都附上相應照片,力求圖文并茂,讀之有故事感。他的詩文都是格律詩,語言精準,字斟句酌,力求做到既遵守格律規則,又注意形式和內容完滿之統一,充滿家國情懷。他寫的詩文都充滿正能量,謳歌改革開放偉大成果,贊美祖國大好河山,抒發人生感懷,均能給人以啟迪和憧憬。他的著作《闐心雅賦》開篇和結尾的詩都是潘占學特別在意的,開篇自序詩為:“洪荒太古孕蒼生,日月星光照世明。滄海一滴天地昊,長河一夢萬千情?!焙笥浗Y語為:“鉤玄索悟幾時休,歲月蹉跎翰墨留。萬象奇風孰閱盡?千秋逸事妄思謳?!?/p>
在創意上,潘占學汲取了其他偉人作詩的經驗和章法,內容和主題囊括古今中外。經驗豐富的人看詩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則是看到紙的背面。多數詩人悲觀酸楚又懷才不遇,讓人多愁。他做出來的詩則能催人奮進,很受啟發。引發別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事業發展的一種追求;對偉人、名人,親人的態度;對錦繡山河的眷戀和謳歌等,他全部釋放在了詩文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他的語言直白易懂,平時注重自己的氣度;他的詩反映道理深刻,不需要艱澀的語言,只要意境一到,自然口述成詩。
潘占學筆耕不輟,還計劃用幾年的時間寫續集,寫詩、散文與隨筆,用短文說大事。他不追求功名利祿,更不陷浮華。他說:“工作可以退休,但是人不能退休?!被畹嚼蠈W到老,才能更上一層樓,再創一片天。
潘占學,1955年生,吉林九臺人。歷任吉林省孤兒學校教員,副科長,副校長,校長兼黨委書記。吉林省民政廳救災處處長,廳辦公室主任。吉林省民政廳副巡視員,吉林省民政廳副廳長。吉林省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曾榮獲吉林省抗洪模范,吉林省勞動模范稱號。原為吉林省第十一屆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