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論述文體學在大學英語讀寫課中的應用,分別分析其在提高學生讀、寫、譯三項基本語言技能中的作用,說明了把文體學知識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學生各項語言技能的發展,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
【關鍵詞】文體;文體學;英語讀寫教學;語言技能
【作者簡介】朱瑞珂(1986.8- ),女,河南淇縣人,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英語教學。
一、引言
語言是為人們交際服務的,在不同是場合,由于交際環境、交流方式、交際對象和目的的變化,人們使用的語言特點就會不同,這樣一來便形成了多種類型的文體,例如科技文體、廣告文體、文學文體、新聞文體等。這就要求語言使用者在使用語言的時候必須適合特定場合的要求。然而,中國的大學英語教學一直以來側重教授一種語言變體,即標準的英語書面語,而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功能,忽視了對語言的實際應用和語言交際的合適性。由于學生缺乏識別不同英語文體的能力而造成語言誤用的現象很普遍,如在寫論述文時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詞匯和句式。本文通過對文體學的認識,結合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論述了教師應如何把文體學知識運用到大學英語讀寫課的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讀寫譯三項基本語言技能。
二、文體和文體學
社會交際的需要使語言產生了不同功能的變體,即文體。概括地講,文體指一種語言的各類文體,可以歸納為口語體和書面體,而這兩大類文體中又各包括若干不同的文體,如口語體中,演講完全不同于熟人間的閑談;而同為書面體的科技文與散文又完全不同,它們各有其詞匯、句法和篇章等特點。
文體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文體指文學文體,其中包括某一作家使用的語言風格或某一歷史時期人們使用的語言風格,也包括某一學派人們的寫作風格。而廣義的文體指一種語言的各類文體,既適合于口語,又適合于書面語,既適合于文學語言,又適合于非文學語言。不同類型的語言又不同的文體特征,如論述文和敘述文,小說和詩歌,書面語與日常對話,新聞報道與科技文章在語言的各個層面都有不同的特點。以新聞報道和科技文章為例:為加強新聞的宣傳效果,在新聞文體中會大量使用新聞詞、強調詞、比喻詞、生僻詞,而且為竭力追求新奇,造詞和使用外來詞也是新聞文體常有的手段;而科技文體是一種較正式的書面語,它不以語言的藝術美和新奇為目標,而是追求邏輯上的條理清晰和思維上的準確嚴密,因此科技文體在詞匯上使用表意清楚的專業術語。在句法結構上,新聞文體傾向主動語態輔助以被動語態,廣泛使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目的是使讀者在短時間內能直接、客觀地了解事情的真相;而科技文體常用一般現在時說明普遍真理,闡明科學定理和定義。篇章結構上,科技文章一般都組織嚴謹,觀點清楚,合乎邏輯順序,沒有常出現于新聞文體中的插敘、倒敘等情況。
由此可見,文體學是一門應用語言科學。文體學所關心的問題包括語境、語篇、語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三、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直以來,中國的外語教學都教重視語法、翻譯、精讀,而學生的交際能力則大多被忽視。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語言的結構并要求反復練習那些脫離了語言環境的句型,英語課一定程度上已經變成了一種必須要通過考試的手段,而不是交際所需的工具。
大學的英語課堂相對于中學的英語課堂雖說更加重視語言的運用,但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若大學英語教師只注重課本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語言在現實社會中的應用,學生就永遠也不能夠真正掌握這門語言,從這個意義來說,教師的教學任務也完成得不好。例如教學中老師只側重教授詞匯的意義,而沒有強調語言的表達方法和效果,即文體學所強調的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的適當的語言,那必然造成學生的錯用和亂用詞匯,如談生活瑣事時用書卷氣的大詞,而寫正式文或翻譯公文時卻用俚語俗語。
四、文體學在大學英語讀寫課中的應用
1.在閱讀中的應用。英語閱讀是英語學習的一門基本課程,但由于中國傳統的英語教學只重視對閱讀材料詞匯、語法及中心意義的講解,使得閱讀課并沒有發揮其應發揮的作用。而文體學可以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有效幫助。
不同的閱讀材料分屬不同的文體,例如常見的有記敘文體、論述文體、新聞報道文體、科技文體、廣告文體等。而不同的文體則具有不同的詞匯和句法特點、語言表達方式、篇章組織結構和文體功能。例如:小說的篇章組織結構一般為背景描寫-人物介紹-事件及發展-結局與評論,而戲劇的組織模式為導入-場景、人物等的介紹-發展-高潮-結局。正是由于這種不同,對于閱讀材料的閱讀側重方法及側重點當然也是千差萬別的。老師可以通過分析不同文體文章的用詞及其功能來擴大學生相應的詞匯量,提高學生恰當使用這些詞匯的能力;通過分析不同文體的篇章結構特點,幫助學生更加直接快速地了解文章內容。
因此,在閱讀中融入文體學知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分析文章和賞析文章的能力,還可以從不同的閱讀材料中獲得各種場合和情景,幫助學生準確恰當地使用英語。
2.在寫作中的應用。英語寫作能力是衡量語言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它不僅直接反映了學生對詞匯、語法、句法等語言要素的掌握情況,而且也反映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一般的寫作課中老師過分注重語法知識和寫作技巧,常常忽視了文體學知識的教授,而正因為如此,學生常常不能正確區分口語體和書面體、正式與非正式語體,不能正確把握各類語體的基本特征,采用合適的語篇結構,運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式。
詞匯是寫作的一大難點,中國學生往往只重視詞匯的正確性,而忽視了詞匯的得體性。許多英語單詞不止與一個中文意義相對應,而且英語本身也含有很多同義詞和近義詞,但這些詞匯又都有各自的語域,不同的場合要使用不同的語體,在寫作中選擇合適恰當的詞匯就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詞匯的文體特征,使其在寫作中可以正確選擇恰當的詞匯。
句子是另一個寫作的判斷標準,不同文體中的句法也各有特點,不同的句式結構及句子要素、不同的組織方式會產生不同的文體效果,執行不同的文體功能。如簡單句式較為凝練,有強調的功效,復雜句式長而復雜,比較精準嚴密;短句便于組織,表達力強,意義明確,長句信息量大,其形式顯示出嚴肅莊重,常用于較正式文體中。如果老師可以在寫作課上不斷強調不同句法的表達效果,便可快速使學生學會使用各種句法來恰當的表達思想,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
最后,文章的整個語篇層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不同的文體當然有不同的語篇特點和組織結構。這就要求老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文體知識貫穿其中,提醒學生所寫文章的文體屬性,總結各類文體文章常用的語篇組織特征、銜接和連貫手段,培養學生的語篇模式意識,幫助其寫出內容充實、層次分明的好文章。
3.在翻譯中的應用。翻譯是判斷掌握一門外語水平的最高標準,因為這項語言技能需要學習者同時精確地把握母語和目標語。翻譯實踐和文體學關系密切,它不僅僅是翻譯語言符號,它還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如原文的意義、形式、風格及其所反映的社會文化特征。翻譯不僅要注重原文的意義,同時還需構建原作的形式及風格,譯文須在言語類型和總體效果方面與原文適應,并且能夠產生與原作一樣的影響力。
因此不同的文體也需采取不同的翻譯手段,在翻譯過程中充分考慮原文和譯文的文體特征,使譯文符合所譯目標語中該文體的特點,即翻譯的新聞報道文體類的文章讓讀者讀起來要像是在讀新聞,而不可翻譯成小說或論述類的文章。要做到這一點也需學生了解不同文體的不同語言特點和篇章結構等文體特征。
五、結語
語言的各項技能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通過上述對文體學在大學英語讀寫課中應用的論述,可見其在提高語言學習者的基本語言技能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學英語教師把文體學知識引入英語教學課堂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做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有助于學生了解英語各種文體的語言特點,熟悉各類文體的功能,在正確使用語言的同時達到合適運用語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Joanna Thornborrow&Shan; Wareing.語言模式:文體學入門[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錢佼汝.英語文體學的范圍、性質與方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5(2).
[3]夏興宜.文體學與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J].雞西大學學報,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