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發展歷程的回顧,采用改進的語言教學三層次模式,來對語料庫翻譯教學中使用的方法進行檢驗研究。結果表明,譯員培訓對語料庫的運用非常成熟,而譯員教育對語料庫的運用剛剛獲得一些進展,卻缺乏跨學科理論框架,是導致譯員教育對語料庫使用不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嘗試提出一種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跨文化理論框架,介紹了該模型的架構原理,具體包括外語教育中的象征能力和整體文化翻譯概念,對于翻譯專業的學生提高基本技能技巧起到一定的助力。
【關鍵詞】語料庫;翻譯教學;跨文化;理論框架
【作者簡介】肖雨,陸軍軍事交通學院。
引言
近年來,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作為翻譯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人們呈現出了大量相關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已經具體闡述了如何把語料庫應用于專門用途語言課堂上,如果把語料庫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等等。因此,可以說,語料庫融合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涉及計算語言學、對比語言學、lsp研究信息、通信技術、語料庫、語言學、詞典學等,同時也充分吸收了翻譯研究中描寫與理論分支的優點。總的來看,語料庫應用于翻譯研究由來已久,推動翻譯研究學科朝向多與性、跨學科性和實證性方向發展?;诖?,本文將全方位探索語料庫翻譯教學領域,語料庫翻譯教學是應用翻譯研究領域的一個分支。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大量語言的對比分析又促進了應用翻譯研究的向前發展,在對語料庫翻譯教學領域探索之前,首先要把握相關術語的概念。那就是語料庫翻譯教學、翻譯教學、語料庫。同時,我們還要科學合理的探討語料庫翻譯教學中所使用的方法,以最終獲得一個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跨文化理論框架。在該理論框架中,語料庫可以把教學過程轉化成文化與語言之間的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以滿足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求,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有助于促進外語教學中對翻譯前景的討論,以及推進不同國家在跨學科及跨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對話,為翻譯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語料庫翻譯教學方法
本文采用三層次模式,來對語料庫翻譯教學方法進行考察。具體來講,由教學設計決定了結構,并且教學途徑和理論又緊密相關。該教學方法由教學步驟實現,需要設計的要素包括學習活動類型大綱模式、教學方法以及特定目標。學習者教材與教師角色,“途徑”是指翻譯教學中相關的理論來源,“步驟”是指在課堂上完成設計過程所涉及的層次。
基于語料庫的譯員培訓。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蘇聯發展心理學家提出了合作——建構方法,但是,由于該著作被斯大林所禁,導致合作——建構方法未能被使用。直到1962年,語言與思想著作在美國出版該書中融入了大量的合作——建構方法,進而被西方發達國家知曉。隨后,90年代以來,合作——建構方法已經成為了教育哲學及教師培訓課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之一。如今,采用合作——建構方法的翻譯教師,已經大量使用語料庫。在合作——建構方法中,重點強調教師的構建角色,這為正規教學研究和心理學搭建了橋梁設計,以項目的活動和協作學習為前提條件,目的在于培養具有獨立思考的精神、自信、能干的專業人員。具體來講,教師在教學中擔任客戶與學生的調解員、項目負責人,為學生能力問題提供意見反饋,提供母語使用者的相關信息。一般情況下,在翻譯實踐課堂上,學生需要搜索的形式參與到具有真實場景的翻譯項目之中,使用單語和雙語來對寫專業術語、語句、語法、短語、詞匯進行檢索或考察,語料庫也可以用于對計算機輔助翻譯過程中翻譯的質量進行有效評估。
為翻譯學員提供基于語料庫的語言教學。用于翻譯學員的基于語料庫語音教學法是以交際語言教學法為前提的。所謂的交際語言教學法,側重于通過提供良好的綜合背景知識,來關注個人發展以及語境具體表達的意義。交際語言教學法是從語言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涉及到的文學家有辛克萊、韓禮德、弗斯。當然,英國學派的語篇分析假設語言學,即是應用科學也是社會科學語言語,語言反映并傳遞文化,形式、語法、意義密切相關,語言反應并傳遞文化。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具體強調了語言表達形式的有效性、得體性以及可行性,用于培養隊員的應變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意識應變能力。所謂的交際能力是指對資源尤其是新資源的自主學習以及運用的能力。所謂的思考能力是指存儲、實踐以及采用、翻譯策略的能力,而意識是指思維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意識是受到表達文化的影響,用于塑造譯員的倫理態度和職業角色。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是學習過程中的協調者,打個比方,學生相當于旅行者,而教師導游。“步驟”是指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并且這些活動都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由此可見,通過參照語料庫,能夠挖掘語言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第三,專門用途英語教育中的翻譯教學。專門用途英語教育中的翻譯教學是一種基于語料庫的教學方法,是從新弗斯學派和弗斯學派的研究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數據驅動學習法被提出以后,才慢慢的形成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的翻譯教學方法。其中,學生充當研究者的角色,教師充當協調者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來完成真實的交際任務,例如,利用雙語專門語料庫來提取準確的對等成分,通常在“一出、一入”過程中應用,也可以用語料庫來評估翻譯軟件。所產生的譯文準確性較強,不論是從語料庫方法的設計、步驟還是途徑方面來看,譯員教育和譯員培訓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二、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跨文化理論框架
第一,整體文化翻譯。這種整體文化翻譯包括的三種模式,分別為代表、傳送和跨文化行為。1.翻譯,翻譯通常是原文文本的代表。2.傳送,實現了把由文本的相關要素傳送到目標語文本中。3.跨文化行為,主要指把外來的文化形式融入到文化中的一種現象,用于把一篇文本的過度編碼要素移位,具體來講,這些要素包括故事類型、題材以及其他的文學要素。從上述三種文化交流模式中,我們可以發現,模式的協商和平衡是由歷史語境和特定的文化所決定的,并且,代表和傳送行為已經被廣泛研究,但是,跨文化行為切為獲得深入的分析探討。
那么,這些文化接觸模式可以被看作是宏大的跨文化理論框架,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該理論框架的優點:首先,需要讓學生意識到,在未來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從事翻譯工作的重要性,要尊重文化差異并靈活進行翻譯工作。其次,這個整體的理論框架證明了翻譯是跨時間、跨文化、跨語言的概念。再次,整個框架有助于建立翻譯類型學,以及發現不同語境的差異性、相似性,進而確定傳統中的翻譯取向。
從整體上來看,翻譯文化差異的整體方法參考了“慣習”觀點。所謂的慣習是指有可轉換的、以及持久的性格所形成的系統,該系統通過鑒賞、感覺和行動,把過往的經歷融合在一起以完成不同的任務。慣習主要是由于整個翻譯過程、翻譯文本以及翻譯任務有著直接的關系,這就要求譯者要充分的在翻譯過程中考慮文化差異性因素,并為譯者提供理論框架,指導翻譯過程。與此同時,為了該理論框架有更強的實效性,專門提出了文化因素作為參考。文化因素具體包括文化習俗、文化范式、語篇、隱喻以及過度編碼。例如,具有文化標志性的概念:純潔、勇敢、財富、自由、進步、羞恥等等,這些概念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對于社會性格、文化習俗都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瓣P鍵詞”是指那些用于構建特定文本的特殊文化要素或是文化中標志性概念。在《最藍的眼睛》小說中,藍色眼睛是指美國的種族霸權概念,隱喻影響到群體對世界的視角以及群體的思維表征。另外,不同語言的概念隱喻不同,利用語料庫來分析恐懼和fear,就會發現,“Fear is an opponent”這個隱喻受fear影響的狀態,在對應的漢譯中去描述受fear影響所做的嘗試。從這個角度來講,語篇促發行動,并購成習俗,這可以從《受威脅的隱私》自傳體作品中體現出來。文化范式的例子大多包括修辭手段的運用,文本論證方式,幽默的邏輯順序。需要強調的是,修辭手段的運用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時期背景下會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比如,阿拉伯語議論文通常采用多種途徑,對同一信息進行表述,具有重復形式和重復內容的特點,用反復的方式來增強效果。另外,文化習俗包括親戚關系、地址、命名方法、稱呼等,一方面彰顯了個人的社會身份,另一方面,也會對社會凝聚力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習俗也不盡相同。
第二,象征能力。象征能力的前提條件是所使用的語言具有象征性,主要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主觀現實。例如,價值、態度、情感、感覺的形式構建。其次,通過代表客觀現實的象征形式以及約定俗成,來協調生活方式,作為象征系統語言,具有述行和文本兩層意義。近年來,伴隨語言在不同語碼間轉換的頻繁,語言的附加意義越來越豐富,象征性本質也不斷得到加強,這主要是因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符號、詞語以及思維、概念、定位看作一個整體,但是,從母語的環境中,卻是把上述諸多方面的事務看作是整體。因此,符號的象征意義就非常明顯尤其,是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所指和能指之間的符號差別,不容小視,這也是語言學習者存在完全不同聯想的重要原因。
因此,從總體上看,要想習得象征能力,學習者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明確象征形式并不是簡單的交際策略以及詞匯列表,而是用來體現思想道德經驗并引起情感共鳴的。第二,明確語言形式影響思維表征的具體途徑。第三,從語篇特征來對意義進行闡釋,具體包括社會符號、語域、文體體裁、形式等等。在象征能力形成中,想象起到決定性作用。所謂的想象并不是空想,而是在語言使用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的想象,想象也被稱作為多語想象。想象是用一定的方式來講述故事世界,參與討論,并對將來的我們進行想象,對未來的成功或失敗進行估計。象征能力需要由各方面文學想象來提供養分,學習者既實現了與真實的他人的溝通,也實現了與想象中他人的溝通。
三、結語
總之,本文主要從基于語料庫的譯員培訓,為翻譯學員提供基于語料庫的語言教學以及專門用途英語教育中的翻譯教學三個層面,提出了語料庫翻譯教學方法。然后從整體文化翻譯,象征能力兩個層面,提出了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教學跨文化理論框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一定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史鈺,任榮政.中醫基礎理論中英可比語料庫的構建與陰陽理論跨文化傳播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7,10(5):585-589.
[2]陳江宏,譚杰.大學英語教材語料庫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相互影響及表現[J].北方文學,2017(8):151-152.
[3]陳江宏,譚杰.英語教材語料庫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上),2017(4):150-151.
[4]楊娟娟.基于跨境電商的漢日雙語語料庫構建暨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7(6):101-103.
[5]江亞慶.基于語料庫的漢英高階學習詞典中國民族樂器詞項譯義策略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7.